-
公开(公告)号:CN1159671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026534.0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预先设置的压板使能信息和设备运行信息,当接收到协调控制指令后,先按照预设的压板使能信息与协调控制指令,确定交直流配电网中需要启动的目标功率设备,并对目标功率设备所属的支路开关进行合闸以及向目标功率设备发出设备启动指令,然后当目标功率设备收到该设备启动指令后,按照预设的设备运行信息完成启动并解锁,完成交直流配电网功率设备自动化启动控制,此方法的实施能够大幅度减少人为干预操作,确保复杂交直流配电网的功率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9376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1134289.1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协调控制装置、方法、设备及介质,控制装置基于直流配电网的VSC控制装置增加1块板卡,实现储能协调控制功能;同时与VSC控制完全独立,不影响VSC原有的控制逻辑;而在储能协调控制方法中,提出在启动时,根据调度指令选择不同的储能支路,降低中压直流配电网储能电站损耗,增加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17567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6329.6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配电网协调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基于多端口能量路由器的直流配电网中多个运行方式之间无法自动切换的技术问题。所述方法包括:首先获取直流配电网的当前运行方式,检测当前运行方式对应的切换触发条件;接着基于切换触发条件,确定当前运行方式对应的运行切换策略,根据运行切换策略对直流配电网进行开关闸控制,并基于开关闸控制结果,将直流配电网的运行方式从当前运行方式切换至目标运行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717552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6309.9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配电网启停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无法自动调整运行方式启停控制流程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运行方式选择操作,从多个运行方式中确定目标运行方式以及对应的切换控制策略,并根据目标运行方式以及切换控制策略对并联控制闸口进行开关控制;若并联控制闸口开关控制设置成功,则基于切换控制策略对直流配电网控制模式进行切换;若目标运行方式表征需要运行端口1,且按顺序控制相应开关闸成功切换至合闸状态,则控制解锁运行端口1;若目标运行方式表征需要运行端口2,且按顺序控制相应开关闸成功切换至合闸状态,则控制解锁运行端口2,同时控制启动运行支路的启动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82683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41846.2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变压器冗余模块投切控制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包括响应接收到的投切控制请求,获取投切控制请求对应的三端口换流器系统信息;判断三端口换流器系统信息对应的三端口换流器系统对应的系统模块是否存在故障,生成判断结果;根据判断结果采用三端口换流器系统对应的冗余模块切换判断结果对应的故障模块,生成更新三端口换流器系统;计算各更新三端口换流器系统对应的系统模块对应的第一半桥模块的占空比和初始相位角;按照占空比和初始相位角调整第一半桥模块,生成目标三端口换流器系统。解决了现有的技术使能源互联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可以实现直流电压和剩余子模块电压在旁路前后无突变及故障暂态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1765056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542009.0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Inventor: 范心明 , 熊仕斌 , 董镝 , 李新 , 宋安琪 , 刘思达 , 王继慷 , 王立超 , 杜磊 , 曾庆辉 , 梁年柏 , 王俊波 , 唐琪 , 李国伟 , 张殷 , 刘少辉 , 章涛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互联换流器的控制装置,应用于积木式多端口柔性互联换流器,其中,积木式多端口柔性互联换流器在控制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馈线潮流控制环、功率平衡控制环和CHB控制环。馈线潮流控制环用于实现馈线间的潮流控制,功率平衡控制环用于控制馈线潮流模块与功率平衡模块之间的能量平衡,CHB用于控制整个系统的能量平衡,上述三部分控制的有效实现,可以使得积木式多端口柔性互联换流器稳定运行。从而解决了多端口柔性变流器在潮流调制过程中桥臂电压不均衡问题,精确可靠的在系统模块间实现能量交换,且模块中桥臂电压之间达到稳定平衡,更高效地实现能量传输,满足系统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运行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01354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83289.2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Inventor: 范心明 , 董镝 , 宋安琪 , 李新 , 曾庆辉 , 王俊波 , 唐琪 , 张殷 , 李国伟 , 蒋维 , 罗容波 , 王继慷 , 刘思达 , 周尚军 , 钟官添 , 刘石生 , 章涛 , 陈贤熙 , 郭为斌 , 刘少辉 , 吴焯军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互联变流器及故障穿越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其中,柔性互联变流器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虚拟馈线桥臂、能量平衡桥臂及潮流控制桥臂,可实现多端口馈线潮流控制及任意交流故障穿越;当馈线端口发生交流故障时,潮流控制桥臂需承担10kV交流电压,本申请中潮流控制桥臂采用多电平模块级联的拓扑结构,并提供了相应的级联模块设计方法和故障穿越控制方式实现了变流器在任意交流故障下的故障穿越。从而解决现有技术成本较高、体积笨重,不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59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36810.4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互联换流器的环流抑制方法及相关装置,通过采样上下桥臂的模块电压差,得到环流电流指令的幅值,PBCM环流指令相位取CHB输出的电流相位,PFCM环流指令相位与PBCM环流指令相位差为90°,实现与PBCM解耦控制;采样上下桥臂连续周期内的电流差的差值并滤除环流中的直流分量得到环流值,引入无差拍电流控制,实现上下桥臂均衡控制,增加馈线潮流调制分量,抑制桥臂内环流。从而解决了积木式多端口柔性互联换流器环流过大,导致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67345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0945790.X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Inventor: 范心明 , 宋安琪 , 董镝 , 李新 , 曾庆辉 , 唐琪 , 张殷 , 王俊波 , 李国伟 , 蒋维 , 罗容波 , 钟官添 , 刘石生 , 章涛 , 陈贤熙 , 刘少辉 , 吴焯军 , 刘思达 , 王皆庆 , 王继慷 , 司喆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串并联型多端口柔性互联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柔性互联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优化串并联型多端口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启动时的预充电工序,在预充电进行到最后阶段时,通过比较装置中各个功率子模块的电压参数,按照各个功率子模块的电压高低,将这些功率子模块分批切除,逐步将各个功率子模块的电压平滑充电至额定电压为止,从而缩小预充电压与实际设定电压偏差,从而达到减弱冲击电流的效果,保障了设备中各器件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667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945790.X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Inventor: 范心明 , 宋安琪 , 董镝 , 李新 , 曾庆辉 , 唐琪 , 张殷 , 王俊波 , 李国伟 , 蒋维 , 罗容波 , 钟官添 , 刘石生 , 章涛 , 陈贤熙 , 刘少辉 , 吴焯军 , 刘思达 , 王皆庆 , 王继慷 , 司喆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串并联型多端口柔性互联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柔性互联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优化串并联型多端口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启动时的预充电工序,在预充电进行到最后阶段时,通过比较装置中各个功率子模块的电压参数,按照各个功率子模块的电压高低,将这些功率子模块分批切除,逐步将各个功率子模块的电压平滑充电至额定电压为止,从而缩小预充电压与实际设定电压偏差,从而达到减弱冲击电流的效果,保障了设备中各器件的正常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