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8235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22652.9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站调频方法、系统及介质,包括:基于获取的电力系统中各机组的机械功率和电磁功率分别得到对应的机械功率变化量和电磁功率变化量,并将所述机械功率变化量和所述电磁功率变化量输入预设的频率预测模型,得到最大频率偏差结果;确定电力系统对应的频率变化率,并基于所述最大频率偏差结果和所述频率变化率,得到换流站在全时序过程中的期望有功变化量;基于所述期望有功变化量确定对应的直流电压,并基于所述直流电压控制换流器进行调频。本申请不仅可以预测电力系统的未来状态,还可以根据预测结果自适应调整换流器的直流电压,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调频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5561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80624.X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G01R3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相接地故障位置判断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变换器端的交流侧相电压、交流侧相电流、直流侧电压及直流侧电流信号;根据直流侧电流信号进行计算得到当前变换器端直流侧接中性母线处基频分量及直流分量;根据基频分量及预设的基频分量阈值判断是否满足基频分量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根据交流侧相电压、交流侧相电流、直流侧电压及直流分量判断是否满足直流分量条件,得到第二判断结果;根据第一判断结果及第二判断结果得到当前变换器端故障判断结果及对侧变换器故障判断结果;根据当前变换器端故障判断结果及对侧变换器故障判断结果进行接地保护动作。通过实施本发明,提高了进行保护动作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3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22648.2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的能量主动调用方法、装置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陆上交流电网频率响应模型对发生功率扰动后的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的频率变化轨迹进行预测,计算陆上MMC参与系统的一次调频的支撑功率参考值;基于直流系统运行变量预测模型对发生功率扰动后的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的运行变量进行预测,判断系统是否出现运行安全问题;若是,则根据支撑功率参考值,控制陆上MMC支撑功率,使陆上MMC参与一次调频;若否,则利用控制变量优化模型优化陆上MMC与OWF的功率参考值,控制MMC与OWF的输出功率。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海上风电场调频潜力,提高系统工作效率,提高风电送出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217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80761.3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8/21 , G06F18/23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邻近与功率聚类的风电场群簇代表风电场选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场群中所有风电场的空间位置信息以及典型日采样时刻的发电功率数据;根据空间位置信息对所有风电场进行划分,生成风电场群的空间邻近结构;根据发电功率数据计算风电场群的空间邻近结构中每一风电场的邻域功率熵;根据风电场的邻域功率熵对风电场群的空间邻近结构中的风电场进行聚类,生成若干风电场聚类簇;计算每一风电场聚类簇中各风电场功率与聚类簇风电场总功率的互相关系数,并将互相关系数最大的风电场作为对应的簇代表风电场;通过实施本发明能够提高风电场站群功率预测的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96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22650.X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风轮虚拟惯量的风电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并根据风电机组的设备参数,计算转动惯量;根据所述转动惯量和所述风电机组的能量捕获功率,构建风电机组的能量传递关系;根据所述转动惯量和所述风电机组的能量传递关系,构建等效惯量方程;根据所述等效惯量方程,确定所述风电机组在不同工况模式下的等效惯量水平;根据所述等效惯量水平,计算对应工况下的虚拟惯量时间常数,并根据所述虚拟惯量时间常数,控制风电系统。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系统的不同工况模式,获取对应的虚拟惯量的计算方式,解决了风电机组在提供惯量支撑时,因工况不同而导致的虚拟惯量调整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1688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1910829313.0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Q‑learning的负荷综合预测方法和相关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影响负荷的若干组基础预测参数集,并对其进行标幺化处理和离散化处理,作为环境状态;获取若干种负荷预测方法,并对其权重进行离散化处理,作为动作空间;将负荷预测值和负荷实际值的平方根偏差作为回报函数;根据环境状态、动作空间和回报函数构建预测智能体;基于Q‑learning对预测智能体进行训练;将进行标幺化处理和离散化处理后基础参数集的输入到已训练收敛的预测智能体中,进行负荷预测。通过将Q强化学习应用于负荷综合预测中,设计了环境状态、动作空间和回报函数,使得所选择预测方法和权重值均可以随基础预测参数而改变,解决了现有的单个预测方法适应性差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1688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29313.0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Q-learning的负荷综合预测方法和相关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影响负荷的若干组基础预测参数集,并对其进行标幺化处理和离散化处理,作为环境状态;获取若干种负荷预测方法,并对其权重进行离散化处理,作为动作空间;将负荷预测值和负荷实际值的平方根偏差作为回报函数;根据环境状态、动作空间和回报函数构建预测智能体;基于Q-learning对预测智能体进行训练;将进行标幺化处理和离散化处理后基础参数集的输入到已训练收敛的预测智能体中,进行负荷预测。通过将Q强化学习应用于负荷综合预测中,设计了环境状态、动作空间和回报函数,使得所选择预测方法和权重值均可以随基础预测参数而改变,解决了现有的单个预测方法适应性差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4700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24132.7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王彦峰 , 程其云 , 李峰 , 王流火 , 余梦泽 , 许成昊 , 罗澍忻 , 雷翔胜 , 纪少锋 , 彭穗 , 朱文卫 , 郭金根 , 乔学博 , 邹常跃 , 侯婷 , 黄一洪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海上换流平台的空气净距计算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通过收集的海上换流平台的天气气象数据,计算待测点的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在预设的人工污秽试验条件下,测量待测绝缘子的污闪电压;根据预设的经验公式,分别对所述污闪电压、所述雷电过电压和所述操作过电压下的最小空气净距进行迭代计算,并从所述最小空气净距中选取最大值作为最优空气净距;根据所述最优空气净距,设计海上换流平台的阀厅电气设备布局。本申请在保证换流平台安全性的情况下计算最优空气净距,通过有效减小海上换流站的整体体积来降低总建设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15465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06931.6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M1/12 , H02M7/483 , H02M7/538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子模块降容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子模块在基频调制电压激励下存在的多个谐波分量各自对应的谐波调制电压,其中,所述目标子模块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任一标准子模块,所述多个谐波分量为不同类型的谐波分量;对各所述谐波调制电压共同融合得到的桥臂调制电压进行分配,得到作用于所述目标子模块的目标调制电压;根据所述目标调制电压对应的电压调制信号,对所述目标子模块进行降容控制。采用本方法提升进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子模块的降容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15326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357823.X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H33/664 , H01H9/52 , H01H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碳复合材料散热涂层的真空灭弧室和制造方法。一种基于碳碳复合材料散热涂层的真空灭弧室,所述真空灭弧室的外壳内壁、屏蔽罩外壁、静端端盖内壁和动端端盖内壁涂覆有碳碳复合材料散热涂层。本发明通过在真空灭弧室内部涂敷高导热率及高辐射率的散热涂层,加速真空灭弧室内部的传导散热和辐射散热,提高真空灭弧室的散热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