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11867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0382767.3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及电压稳定约束的配电网无功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电气系统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2)确定所述无功电压控制分区中静态电压薄弱区域和暂态电压薄弱区域,将所述无功电压控制分区分为四类区域,分别为既非暂态电压薄弱区域亦非静态电压薄弱区域的1类区域、仅为暂态电压薄弱区域的2类区域、仅为静态电压薄弱区域的3类区域和既是暂态电压薄弱区域也是静态电压薄弱区域的4类区域;3)分别对2类区域、3类区域和4类区域进行无功规划,其中,2类区域仅考虑暂态无功规划,3类区域仅考虑静态无功规划,4类区域同时考虑暂态和静态无功规划,基于多目标无功规划模型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准确、可靠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711867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382767.3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及电压稳定约束的配电网无功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电气系统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2)确定所述无功电压控制分区中静态电压薄弱区域和暂态电压薄弱区域,将所述无功电压控制分区分为四类区域,分别为既非暂态电压薄弱区域亦非静态电压薄弱区域的1类区域、仅为暂态电压薄弱区域的2类区域、仅为静态电压薄弱区域的3类区域和既是暂态电压薄弱区域也是静态电压薄弱区域的4类区域;3)分别对2类区域、3类区域和4类区域进行无功规划,其中,2类区域仅考虑暂态无功规划,3类区域仅考虑静态无功规划,4类区域同时考虑暂态和静态无功规划,基于多目标无功规划模型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准确、可靠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83048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31074.3
申请日:2018-06-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所述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含有用户侧能源转换设备,所述可靠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考虑电-热综合能源系统整体安全准则,构建能源转换设备出力模型;2)对不同用户供能质量需求进行分类,建立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负荷点可靠性指标和系统级可靠性指标;3)基于所述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能源转换设备出力模型,利用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进行可靠性评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为包含用户侧能源转换设备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提供解决方案,具有考虑全面、评价结果准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898265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810409429.4
申请日:2018-0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一体化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待规划综合能源系统的历史用能数据;2)根据历史用能数据预测规划水平年用能需求;3)建立待规划综合能源系统所涉及的多种能源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并基于规划水平年用能需求和耦合关系模型获得各能源供应量;4)基于各能源供应量进行能源站规划;5)根据能源站规划结果进行供能网络规划,迭代优化获得多个约束的供能网络方案;6)对多个供能网络方案进行综合评估,获得最优供能网络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为包含电、气、热、冷等多种能源供应与需求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提供包含源、网、荷、储等环节的全套解决途径,具有准确可靠、可操作性佳、可扩展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89826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409429.4
申请日:2018-0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一体化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待规划综合能源系统的历史用能数据;2)根据历史用能数据预测规划水平年用能需求;3)建立待规划综合能源系统所涉及的多种能源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并基于规划水平年用能需求和耦合关系模型获得各能源供应量;4)基于各能源供应量进行能源站规划;5)根据能源站规划结果进行供能网络规划,迭代优化获得多个约束的供能网络方案;6)对多个供能网络方案进行综合评估,获得最优供能网络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为包含电、气、热、冷等多种能源供应与需求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提供包含源、网、荷、储等环节的全套解决途径,具有准确可靠、可操作性佳、可扩展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69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051109.8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不确定性下的能源站弹性提升规划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考虑能源站受灾过程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构建各不确定性因素的概率分布,所述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地震动强度偏差、设备损坏状态能力偏差、能源设备地震易损性偏差、灾后多能负荷预测误差以及灾后数据负载预测误差;基于各不确定性因素的所述概率分布,利用条件风险价值理论构建能源站灾后切负荷条件风险约束;构建多重不确定性下应对地震灾害的能源站弹性提升规划模型;求解所述能源站弹性提升规划模型,得到应对地震灾害的多能源站规划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有效规避能源站灾后切负荷潜在风险,提升规划方案应对地震灾害弹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6712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92689.3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10/0637 , H02J3/38 ,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多主体混合博弈的源网荷储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考虑源网荷储主体主从‑合作混合博弈的配电网协同规划模型,所述配电网协同规划模型为双层模型,包括配电网运营商与其他主体的上层主从博弈子模型和源荷储侧主体之间的下层合作博弈子模型;采用目标级联分析法和自适应系数交替方向乘子法相结合的求解策略对所述配电网协同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获得线路新建、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最佳规划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源网荷储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协调利用、提升规划可靠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63075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89601.6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系统韧性提升的输电通道强化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网结构信息,计算电网结构中各通道的综合重要度,识别获得关键通道;获取台风模拟数据,建立面向台风灾害韧性提升、考虑切负荷指标的输电通道强化模型,生成关于关键通道的初始通道加固方案;计算经加固后电网结构的功率可达性指标,判断当前的通道加固方案是否满足期望值,若否,则优先计算关键通道对功率可达性指标的贡献值,选择贡献值最大的通道进行强化,直至满足功率可达性指标的期望值,若所有关键通道全部加固,则基于剩余未加固通道对功率可达性指标的贡献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有效对通道进行加固,使得功率可达性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589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71296.3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通信负载转移和备用储能聚合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移动用户进行集群划分,建立考虑通信负载各区域空间可转移特性的5G基站功耗模型;基于储能电池运行约束,建立用于对区域内所有备用储能能量进行聚合的二阶近似能量变化边界模型;基于所述5G基站功耗模型和二阶近似能量变化边界模型,构建配电网合作博弈模型,求解获得配电网最优运行策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有效降低5G基站低负载时期的功耗,增加储能可调度能量,从而在配电网运行中实现5G基站运营商收益最大化以及各利益主体的互利共赢。
-
公开(公告)号:CN11843205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03376.8
申请日:2024-04-25
IPC: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源‑网‑储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规划电力系统的拓扑参数,考虑极端天气与极端天气引起的线路元件故障双重不确定性,建立两阶段规划模型,该两阶段规划模型中,第一阶段用于在极端场景和概率下寻找经济性最优的协同规划方案,第二阶段用于在极端场景和概率下寻找实现重要负荷保供的同时损失成本最小的调度方案;采用并行式嵌套C&CG算法对所述两阶段规划模型进行分层迭代求解,实现极端天气下满足重要负荷保供的源‑网‑储协同规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兼顾极端天气下双重不确定性影响,能够实现更可靠的源‑网‑储规划,有效满足极端天气后的电网差异化负荷保供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