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城市区域绿地内红火蚁防控的高温蒸汽灭杀装置及灭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6898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74268.7

    申请日:2023-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城市区域绿地内红火蚁防控的高温蒸汽灭杀装置及灭杀方法,包括外管,外管包括外管上段、外管中段和外管下段,所述外管中段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外管蒸汽出口;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外管内部的内管,内管包括内管上段、内管中段和内管下段,内管上段的端部开口并通过软管连通气源,内管下段的端部封闭,内管中段有一段长度为S的区域开设均匀分布的若干内管蒸汽出口;用于覆盖蚁丘的保温覆盖毯,所述覆盖毯上开设有用于插入所述外管的管插口。本发明构造简单,操作方便,采用高温蒸汽提升灭杀红火蚁的效果。

    一种硬化农田排水沟渠的生态化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634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111383422.8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硬化农田排水沟渠的生态化改造方法,其特征是,在沟渠中设置固着藻类反应器区、水生植物种植区;所述固着藻类反应器区中,顺着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上游挡格、固着藻类反应器和下游挡格;所述上游挡格由生态混凝土制成,将沟渠横向隔断;所述下游挡格由普通混凝土制成,将沟渠横向隔断;所述固着藻类反应器为半圆弧状的网格板,将其呈拱桥状横跨于沟渠底部两侧,使水流中藻类在网格板上自然固着生长、形成固着藻膜;所述固着藻类反应器区和水生植物种植区间隔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区设置于每两个固着藻类反应器区之间,其内种植有水生植物。以本发明方法进行改造的硬化农田排水沟渠,能够有效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并且排水效率高。

    生物通道式园路及其铺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3616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1910065935.0

    申请日:2019-0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通道式园路及其铺设方法,本生物通道式园路包括至少一条沿园路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行道,行道包括若干组道路组件和若干块盖板,若干组道路组件前后依次拼合,盖板铺设在道路组件上面作为路面;道路组件包括底板、拱形支撑板和端部封板,底板的边缘设有用于与相邻的底板相互连接的卯榫结构,拱形支撑板倒扣在底板的上面,在拱形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生物通道,生物通道在宽度方向贯穿行道,盖板的下面卡扣在拱形支撑板上,端部封板盖设在相邻的道路组件与盖板三者之间形成的空隙的两端口处,在空隙中填充有砂石,本园路能使绿地整体处于较为均衡的状态。本铺设方法根据园路结构进行铺设,操作简单。

    一种改进“反锅底”形式的乔木定植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89238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150311.2

    申请日:2021-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进“反锅底”形式的乔木定植工艺,在现有的“反锅底”形式的定值方法上采用了级配碎石透气排水层,所述级配碎石透气排水层为多层不同粒径的碎石层,碎石层的粒径从下往上依次减小,确保排水透气效果;并在垫底营养土中钉入竹签桩,使其经竹签桩挤密紧固后提高稳固性;透气管直接垂直插入级配碎石透气排水层下方,既有利于空气进入根部土壤,也减少透气管的变形、损坏。本发明的乔木定植工艺使定植乔木根系与土壤的接触紧密,避免植物养分流失,并且防止根部积水和保证透气效果,从而提高乔木成活率。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规模化种植蝴蝶兰的定植桩及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75440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1021803.1

    申请日:2021-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温室大棚规模化种植蝴蝶兰的定植桩,包括芯柱和顶帽;所述芯柱和顶帽均为中空的管体,所述芯柱和顶帽的顶部的管口均设置为呈圆弧形封闭端;所述芯柱的上部环管体分布有多个透气排水孔,形成透气排水区;所述芯柱由顶部插入顶帽内,所述芯柱上的部分透气排水区部分露出在顶帽下方;所述顶帽由粗纤维耐腐烂材料制成。本发明也公开了采用上述定植桩种植蝴蝶兰的方法。本发明的定植桩保证蝴蝶兰根系处于通风条件,且避免蝴蝶兰因积水及根系通气不畅而出现根系腐烂的问题,并提高大棚的利用率。

    养殖池塘排水沟渠的生态化改造方法以及稻草载体砖

    公开(公告)号:CN11495630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1382586.9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养殖池塘排水沟渠的生态化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包含稻草束和载体砖的稻草载体砖;所述载体砖为长方体的粉煤灰陶粒砖,且其最大矩形面上开有梅花通孔;所述梅花通孔包括中心通孔、及分布在中心通孔的四周外围通孔;将稻草束插入中心通孔、且从中心通孔的前后穿出;(2)将稻草载体砖浸泡入活性污泥反硝化菌和除磷菌群的富集培养液中进行菌群培养;(3)根据设定的稻草载体砖的距离,在排水沟渠底部设置顺水卡条,然后将完成菌群培养的稻草载体砖卡入顺水卡条之间进行固定,并保证稻草束与水流方向保持平行,随后利用水流将稻草载体砖浸透。该方法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氮磷污染物。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稻草载体砖。

    一种局部深水生态沟渠处理农田面源污染水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3941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94819.X

    申请日:2019-12-30

    Inventor: 尹庆 聂毅 徐瑞萍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局部深水生态沟渠处理农田面源污染水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生态沟渠中构建局部深水生态沟渠,设置有浅水段和深水段;浅水段设置有挡泥挡水矮堤;深水段中部设置有多个水处理单元;(2)在下部过水阻拦种植槽内种植小体型根系发达水生植物,上部过水阻拦种植槽内种植中体型根系发达水生植物,在下部过水阻拦种植槽和上部过水阻拦种植槽之间种植高体型挺水植物;(3)农田面源污染水体流经局部深水生态沟渠过程中形成连续的弯折水流路径,从而实现对氮磷的清除,即完成对农田面源污染水体处理。本发明方法局部深水生态沟渠能够保持沟渠浅水段最低的水位,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能增强对面源污染氮磷去除净化能力。

    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且兼具美感的生态友好型驳岸工程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951673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30209.0

    申请日:2016-06-15

    Inventor: 尹庆 聂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12 A01G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且兼具美感的生态友好型驳岸工程结构,包括驳岸和驳岸台地,所述驳岸每隔10~20米的间距向河岸陆地方向后退1~2米,形成一个内凹的倒梯形缺口,多个倒梯形缺口沿河道均匀排布,所述驳岸工程结构还包括多个种植槽以及多个生态种植区,所述种植槽为向河道方向伸展1~2米形成的外凸的梯形突出槽,每一个种植槽均与驳岸的一个倒梯形缺口对应设置,每一个种植槽包围对应的一个倒梯形缺口,所述的生态种植区为所述种植槽与对应的倒梯形缺口之间所合围的区域,所述的种植槽以及生态种植区内均填充种植土。该驳岸工程结构在不增加施工难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增加驳岸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和生态友好性。

    一种用于农田土质排水沟渠全断面生态化改造的生态袋及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6611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42121.9

    申请日:2024-10-31

    Inventor: 张红霞 尹庆 聂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农田土质排水沟渠全断面生态化改造的生态袋及改造方法,所述生态袋包括生态袋袋体、生态袋填充物和生态袋固定件,所述生态袋填充物设于所述生态袋袋体中,所述生态袋袋体通过所述生态袋固定件固定于农田土质排水沟渠全断面上。本发明具有有效减少普通农田土质排水沟渠的生态化改造难度、减少普通农田土质排水沟渠生态化改造后的日常管理难度、提高农田退水农业面源污染就地消解效率等优点。

    一种适用于土质沟渠沟底生态化改造的生态袋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658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42126.1

    申请日:2024-10-31

    Inventor: 聂毅 尹庆 张红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土质沟渠沟底生态化改造的生态袋,包括生态种植袋、生态厌氧袋和用于固定所述生态种植袋与生态厌氧袋的生态袋固定件,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生态袋进行土质沟渠沟底生态化改造的施工方法,该生态袋及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普通农田土质排水沟渠沟底的生态化改造难度,合理控制水流高度,促进排水沟渠内排水的留滞时间与无序流动,提高农田退水农业面源污染就地消解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