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8784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84770.X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广州金土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分离式泵房结构及基于全回旋全套管的施工方法。地铁隧道分离式泵房结构主要包括洞口结构板、止水装置、钢套管、主体结构、环梁、盖板、预制泵站;钢套管设于地铁隧道正下方,为主体结构与土体之间的护壁结构;主体结构位于钢套管内部,为预制结构;预制泵站为排水成套设备,便于安装拆卸。该方法主要包括:采用带有切削单元的钢套管在全回旋设备的带动下竖直向下旋转切削和掘进;清除被切削下来并保留在钢套管内的管片和渣土,钢套管保留在原位;在钢套管内安装主体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泵房结构为圆形,位置设置灵活,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维保容易成本低,采用全回旋全套管方法施工,安全、高效、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218117775U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22710234.8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广州金土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平全回旋全套管顶进工法用始发洞门密封装置,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盾构隧道、始发洞门墙、钢套管和密封套筒;钢套管与始发洞门墙之间设有管外密封结构,钢套管与密封套筒之间设有管内密封结构,密封套筒设有多个止退组件,密封套筒的后端设有支撑装置;管外密封结构用于密封钢套管和始发洞门墙之间的空隙,管内密封结构用于密封钢套管和密封套筒之间的空隙。本实用新型通过管外密封结构、管内密封结构和支撑装置之间的协同作用,解决了全回旋全套管顶进施工在不取核心土和已被环向切削下的管片时,发生地下水和土体突然涌入盾构隧道内的可能,引起地层损失和造成地面沉降,影响隧道内施工安全和地表安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7647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29157.8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广州金土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水平全回转的地铁联络通道掘进设备及施工方法(简称HTCJ工法)。一种基于水平全回转套管顶进的地铁联络通道设备,包括切削单元、机头管、钢管节、回转驱动机构、主推装置、滑动式固定装置、支撑机构和密封机构;所述回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机头管或所述钢管节旋转带动所述切削单元环向切削管片或前方土体。所述基于水平全回转的地铁联络通道掘进设备其施工方法,具有设备小型化、切削高效、成本低,切削面积小,带土掘进施工扰动小、姿态可控、质量高、无污染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机械法地铁联络通道施工需对主隧道管片特殊处理、切削面积大、易发生坍塌和涌水涌砂、接收姿态控制难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4614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06918.8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四川迈铁龙科技有限公司 , 广州桀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4B1/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施工定位套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狭窄施工空间的预埋套筒,包括套筒,套筒内设置有用以连接螺栓的螺孔,所述的套筒用以从浇筑模板的安装孔穿过并置于浇筑模板的背面,且套筒的侧表面设置有止退结构;还包括与套筒对应配合的且位于浇筑模板正面的螺栓,所述的螺栓配合连接有用以封堵安装孔的封堵件,螺栓还连接有用以锁紧套筒的防松螺母。本发明设置的预埋套筒,只需将套筒与螺栓进行预安装,从浇筑模板的正面进行安装即可实现整体结构的连接固定,在人员不方便施工的狭窄的空间中可极大的提高施工便捷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729919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810578281.7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石地层弧形变截面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开挖施工第一竖井和第二竖井;在第一竖井内打设第一组管棚至第二管棚工作室,在第二竖井内打设第二组管棚至第一管棚工作室;暗挖施工至第一管棚工作室;在第一管棚工作室内转换管棚施工方向,打设第三组管棚;第三组管棚的顶部管棚与第一组管棚搭接,第三组管棚的侧向管棚超出第二管棚工作室,完成第二管棚工作室的超前管棚支护;暗挖施工至第二管棚工作室;在第二管棚工作室内打设第四组管棚的侧向管棚,完成弧形加宽段隧道超前管棚支护。本发明通过设置管棚工作室、弧形变截面隧道管棚对向打设搭接,解决了弧形变截面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时超前管棚无法施工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84332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578411.7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淤泥质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格栅加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测量放样,根据隧道平面位置及分导洞施工参数设计地面格栅加固参数,利用全站仪定位施工范围;第二步,根据隧道设计埋深以及淤泥层深度,利用所述旋喷桩施工机械,对地层进行加固。本发明提出了淤泥质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格栅加固的施工方法,格栅加固与浅埋暗挖法分导洞施工相结合,具有分仓止水效果好、深层淤泥地基承载力加固效果好、导洞开挖施工便利、造价低等优点,为淤泥质地层浅埋暗挖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施工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8798742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578283.6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跨海多匝道城市隧道群通风排烟系统,包括设置于进口匝道上的重点排烟井和设置于隧道上的通风竖井,通风竖井处设置有风机。在隧道上开设通风竖井,通过通风竖井、出口匝道将隧道分成多个通风区间;采用隧道、匝道洞口分散排污的纵向通风方式,通过合理的气流组织和风机动作,达到隧道内通风换气的目的;在进口匝道与隧道相接处设重点排烟井,隧道火灾时采用隧道口、通风竖井、对隧道排烟,匝道火灾时出口匝道采用其匝道口排烟,进口匝道采用匝道口和重点排烟井排烟。本发明提供的跨海多匝道城市隧道群通风排烟方法,不仅能满足隧道内和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还能有效迅速排烟,避免对其他区段产生影响,满足火灾排烟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755719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78915.9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9/04 , E02D29/07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9/04 , E02D29/0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跨海海底市政隧道围堰明挖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测量放样、打设防撞保护桩、海床清理、围堰堰提施工、抽排围堰内海水、隧道明挖施工、围堰拆除及拔除保护桩。本发明提供的跨海海底市政隧道围堰明挖施工方法,采用明挖法适应性强,基本不受断面形式、隧道埋深、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通过在海底隧道线路两侧修筑施工围堰进行挡水,待抽干围堰内海水后,再进行常规的基坑明挖施工,修筑隧道,最后再回填覆土拆除施工围堰,恢复原状海面,达到了修筑浅覆土、多出入口衔接匝道海底市政隧道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729919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578281.7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石地层弧形变截面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开挖施工第一竖井和第二竖井;在第一竖井内打设第一组管棚至第二管棚工作室,在第二竖井内打设第二组管棚至第一管棚工作室;暗挖施工至第一管棚工作室;在第一管棚工作室内转换管棚施工方向,打设第三组管棚;第三组管棚的顶部管棚与第一组管棚搭接,第三组管棚的侧向管棚超出第二管棚工作室,完成第二管棚工作室的超前管棚支护;暗挖施工至第二管棚工作室;在第二管棚工作室内打设第四组管棚的侧向管棚,完成弧形加宽段隧道超前管棚支护。本发明通过设置管棚工作室、弧形变截面隧道管棚对向打设搭接,解决了弧形变截面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时超前管棚无法施工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612117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579104.0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隧道建设技术领域,主要结构包括双排钢板桩围堰,所述双排钢板桩围堰包括外排钢板桩、内排钢板桩和反压膜袋砂;通过在外排钢板桩和内排钢板桩之间设置围檩、钢拉杆和吹填砂,反压膜袋砂在施工区域一侧支撑内排钢板桩,能够将施工区域与周围海域环境完全隔离,减小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并为施工提供良好的环境,吹填砂层顶部设置碎石层,以防止越浪或海风对吹填砂层造成破坏,避免吹填砂被风吹入施工区域内影响施工作业;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占用场地较小,宽度只有十几米,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周期,节约工程造价,并降低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