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2513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1810841592.8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钻头导向系统,包括钢管,钢管一端具有与钢管的端面呈夹角的切口,且切口的断面处焊接有一导向板,导向板与钢管的侧壁平滑过渡连接,且导向板突出于钢管的端面;钢管内部固设有与钢管同轴的圆柱形的安装盒,且安装盒远离导向板的一端开口且胶粘有挡板,安装盒内固设有与安装盒同轴的导向传感器,导向传感器靠近挡板的一端连接有均穿过挡板的信号线和回拖线,且信号线的另一端与监控平台电连接。一种弧形长大管棚施工方法,以管棚的钢管作为钻杆钻孔并利用上述钻头导向系统控制钻孔角度,同时钻孔与铺管。本发明钻头导向系统及弧形长大管棚施工方法实现了弧形管棚一次性施作,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管棚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82513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841592.8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钻头导向系统,包括钢管,钢管一端具有与钢管的端面呈夹角的切口,且切口的断面处焊接有一导向板,导向板与钢管的侧壁平滑过渡连接,且导向板突出于钢管的端面;钢管内部固设有与钢管同轴的圆柱形的安装盒,且安装盒远离导向板的一端开口且胶粘有挡板,安装盒内固设有与安装盒同轴的导向传感器,导向传感器靠近挡板的一端连接有均穿过挡板的信号线和回拖线,且信号线的另一端与监控平台电连接。一种弧形长大管棚施工方法,以管棚的钢管作为钻杆钻孔并利用上述钻头导向系统控制钻孔角度,同时钻孔与铺管。本发明钻头导向系统及弧形长大管棚施工方法实现了弧形管棚一次性施作,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管棚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67801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586665.3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7 , E02D3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77 , E02D3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深覆土高水压大跨明挖暗埋隧道结构,包括车行隧道层和位于所述车行隧道层上方的加建层,所述车行隧道层包括底板、中板和底部侧墙,所述中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中板与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底部侧墙相连,所述底部侧墙设置于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的两侧。本发明通过在车行隧道层顶部设置加建层,能够减小车行隧道层顶部受到的水土压力,加建层中设置结构墙减小跨度,从而减小顶板所承受的弯矩,减薄顶板厚度,并为后期运营期间隧道结构受周围不确定环境因素影响预留安全度、提高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612116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578260.5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长距离海底大跨市政隧道分仓围堰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在海底的预设隧道沿线设置2N+1(N为自然数,且N≥1)处分仓封闭围堰形成相互独立的施工区域,并从海域两岸相向施工,最终在海中完成合拢。这种施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各施工区段长度,保证了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隧道两侧的海域内水流连通,满足了生态和防洪要求,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工程进度可靠推进,且工程材料能够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570997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10578980.1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隧道分仓施工的回筑围堰及施工方法,回筑围堰包括底部止水帷幕、侧面止水帷幕、土石围堰和顶部止水帷幕,底部止水帷幕自基坑坑底向下延伸;两个侧面止水帷幕分别自两处基坑侧壁的位置向外延伸至当前仓围堰侧壁,底部止水帷幕两端分别连接于一个侧面止水帷幕的底部;在隧道的顶部上回填覆土层至规划海床标高,并在覆土层上施工土石围堰;顶部止水帷幕设置于土石围堰内,且自隧道顶部向上延伸至土石围堰的顶部,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当前仓围堰侧壁上,且两个侧面止水帷幕的顶部均连接于顶部止水帷幕的底部。该回筑围堰及施工方法,实现了有效衔接分仓围堰,充分保证分仓围堰的挡水效果和整体稳定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755719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78915.9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9/04 , E02D29/07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9/04 , E02D29/0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跨海海底市政隧道围堰明挖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测量放样、打设防撞保护桩、海床清理、围堰堰提施工、抽排围堰内海水、隧道明挖施工、围堰拆除及拔除保护桩。本发明提供的跨海海底市政隧道围堰明挖施工方法,采用明挖法适应性强,基本不受断面形式、隧道埋深、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通过在海底隧道线路两侧修筑施工围堰进行挡水,待抽干围堰内海水后,再进行常规的基坑明挖施工,修筑隧道,最后再回填覆土拆除施工围堰,恢复原状海面,达到了修筑浅覆土、多出入口衔接匝道海底市政隧道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612117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579104.0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底大跨市政隧道挡水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隧道建设技术领域,主要结构包括双排钢板桩围堰,所述双排钢板桩围堰包括外排钢板桩、内排钢板桩和反压膜袋砂;通过在外排钢板桩和内排钢板桩之间设置围檩、钢拉杆和吹填砂,反压膜袋砂在施工区域一侧支撑内排钢板桩,能够将施工区域与周围海域环境完全隔离,减小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并为施工提供良好的环境,吹填砂层顶部设置碎石层,以防止越浪或海风对吹填砂层造成破坏,避免吹填砂被风吹入施工区域内影响施工作业;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占用场地较小,宽度只有十几米,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周期,节约工程造价,并降低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75926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95909.6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机的精密推进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插杆,固定插杆的顶部连接有电动推杆,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滚轮,滚轮的底端低于滚轮的底端,支撑座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托架,托架的顶部设置有圆弧滑座,支撑座上设置有便于调节的机体限位组件,圆弧滑座上设置有便于自动挤压的润滑组件;本发明通过传动蜗杆、蜗轮和转动双螺杆之间的传动,加上移动块和连接块之间的配合,使得抵接板环绕着铰接处转动而抵接在盾构机的侧面,起到对盾构机的两侧限位,有利于盾构机推进的导向性,避免多台液压千斤顶可能存在推进而产生偏斜,从而有利于盾构机推进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70997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810578980.1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隧道分仓施工的回筑围堰及施工方法,回筑围堰包括底部止水帷幕、侧面止水帷幕、土石围堰和顶部止水帷幕,底部止水帷幕自基坑坑底向下延伸;两个侧面止水帷幕分别自两处基坑侧壁的位置向外延伸至当前仓围堰侧壁,底部止水帷幕两端分别连接于一个侧面止水帷幕的底部;在隧道的顶部上回填覆土层至规划海床标高,并在覆土层上施工土石围堰;顶部止水帷幕设置于土石围堰内,且自隧道顶部向上延伸至土石围堰的顶部,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当前仓围堰侧壁上,且两个侧面止水帷幕的顶部均连接于顶部止水帷幕的底部。该回筑围堰及施工方法,实现了有效衔接分仓围堰,充分保证分仓围堰的挡水效果和整体稳定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128245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621997.7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建新 , 朱益海 , 齐卫国 , 余世为 , 王健 , 宋程鹏 , 崔松涛 , 罗杰 , 韩君 , 王志新 , 牛本亮 , 黄帮兴 , 马敏 , 王峥峥 , 张立伟 , 陈师杰 , 储志坚 , 范印高 , 马昌盛 , 韩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岩溶隧道突水风险识别方法,通过既有突水灾害事故报告中的突水预兆数据和地质数据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在不同的地质模型并划分网格,利用随机突水预兆数据在不同网格中进行参数更新,使得模型参数具有普适性,同时利用更新的地质模型进行突水危害性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得到突水风险等级并进行干预,该方法利用大数据模式,使得数据的普适性更高,且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突水预兆,对不同的预兆所带来的结果通过分级使得灾害等级划分更加精确,保障安全的同时能够提高人为干预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