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0429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0282.1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控温仪监测碳酸盐岩水岩溶蚀的智能模拟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内设置有隔热层和工作室,工作室内设置有L型液气容纳腔、第一反应腔室、加热室和第二反应腔室;L型液气容纳腔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与控温仪电性连接;加热室内设置有加热丝,加热丝与加热开关按钮电性连接;第一反应腔室和第二反应腔室两侧设置可滑动的岩心夹持器,用于夹持碳酸盐岩样品;本发明结合高精度控温仪、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压差传感器的检测技术,提高反应釜的测试质量,使得碳酸盐岩水岩溶蚀模拟试验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结果,节省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9151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9737.8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地质勘探领域,是一种通过地质—地球物理解释结合的薄储层预测技术,它利用了基于测井数据约束的宽频谱子波整形与稀疏反演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高分辨处理。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古地貌和沉积相控下的储层预测。本方法主要包括:对地震数据进行高分辨率处理;进行古地貌恢复和沉积相分析,并通过提取渗流频散参数,初步圈定有利区范围;再通过测井解释结果优选储层敏感弹性参数,并进行储层敏感性弹性参数反演,再次圈定有利区;基于弹性参数阈值的约束进行储层有效厚度计算;利用弹性参数与测井孔隙度的相关性,计算储层孔隙度,最终实现薄储层的预测。本方法充分结合了地质认识与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的特点与优势,为实现薄储层分布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62539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29282.X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维梯度属性的岩溶储层预测方法,本发明根据地震波在穿过岩溶储层时产生横向上的振幅异常的现象,利用希尔伯特变换计算地震信号虚部,根据互相关准则计算倾角时差。将带有倾角时差的相邻道组成面元,设置特定的时窗长度后,计算面元时窗内的能量,最后对整个数据体进行计算后,根据梯度方向确定能量梯度的结果,输出能量梯度数据体。该方法在计算局部能量时具有很好的抗噪性和横向分辨率,相比于传统的瞬时振幅,具有更高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97820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33056.4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B65G13/06 , B65G35/00 , B65G47/38 , G01N15/0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井岩心实验扫描装置,它包含一个底座(1),该底座(1)整体为一个中空的上顶面处设置有槽口(2)的长条状结构,所述的槽口(2)内设置有一个可以沿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联动装置,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驱动联动装置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底座(1)的内部安装有一个用于将岩心样本输出的传送带(3),所述联动装置的上方延伸至上箱体(4)内,所述的上箱体(4)上安装有一个与其内部相通的岩心储存管腔(5)。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化的ct扫描和收集的的目的,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的自动化程度,且整个扫描过程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化,降低了长期操作过程中对相关技术人员的辐射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1061892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286459.1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6F16/532 , G06T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前地区沉积相带分布范围勘测方法,通过将所采集得到的测井曲线中的曲线形态与预设的标准测井曲线的标准曲线形态进行图形比对,根据预设的标准测井曲线的标准曲线形态确定采集到的测井曲线中的曲线形态的具体类型,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测井曲线中曲线形态的误判,本发明基于简单的图像比对的方法,实现了准确确定测井曲线的曲线形态的类型,从而确保后续准确确定环境中沉积相带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106189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911286459.1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6F16/532 , G06T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前地区沉积相带分布范围勘测方法,通过将所采集得到的测井曲线中的曲线形态与预设的标准测井曲线的标准曲线形态进行图形比对,根据预设的标准测井曲线的标准曲线形态确定采集到的测井曲线中的曲线形态的具体类型,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测井曲线中曲线形态的误判,本发明基于简单的图像比对的方法,实现了准确确定测井曲线的曲线形态的类型,从而确保后续准确确定环境中沉积相带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2433248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011250436.8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积盆地内部能源探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下隐蔽储层的探测方法,包括输入设备根据地质任务确定局部目标及其成像范围来确认碳酸盐岩隐蔽储层的分布位置,并对分方位成像数组和方位/角度域成像数组进行初始化,生成与实际需要模拟地区相同点数的碳酸盐岩块,形成包括不同碳酸盐岩类型的沉积区域,将划分的区域由浅到深进行逐个探索和比对。该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下隐蔽储层的探测方法,通过探测不同类型的盆地,可以使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地区来进行设定不同的探测方法,这种探测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对地质储层的损害。
-
公开(公告)号:CN112133374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0996114.1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恢复古环境进行烃源岩预测的方法,包括:(1)测定每种矿物的含量;(2)利用Sr/Ba、B/Ga、Th/U、Fe/Mn、Sr/Ca的元素组合形式判断沉积环境为海相或者非海相;(3)通过硼元素判断出古盐度具体数值,并与现今正常海水值进行比较,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为咸水或非咸水沉积环境;(4)通过(Cu+Mo)/Zn、V/(V+Ni)的元素组合形式判断沉积时的氧化或还原环境;(5)对沉积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恢复古沉积环境和源储配置关系,并据此分析页岩发育分布规律,指出有利成藏组合,最后结合钻井、试油、测井资料,开展烃源岩评价,最终预测出相对优质的烃源岩发育分布有利区。本发明大幅提高了预测烃源岩、尤其是优质烃源岩发育分布有利区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57287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44321.7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油页岩石油储层参数评价方法,建立数据库:选择已试石油并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典型油页岩石油层作为对比层,建立已知油页岩对比层段关键参数数据库;同理建立待测油页岩对比层测关键参数数据库;将已知油页岩与待测油页岩测量的关键参数实时写入到数据库中。读取关键参数:根据资料录取及地区地质特点优选关键参数;依据全岩分析数据及粘土矿物测定数据的曲线变化判断油页岩石油显示储层。对比关键参数:将待测油页岩对比层段关键参数与已知油页岩对比层段关键参数进行对比,判断待测油页岩中石油储层的优劣。本发明及时有效地判断其优劣,为页岩等非常规储层解释评价提供了崭新的手段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93586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437252.9
申请日:2025-04-09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五路反应单元的水岩溶蚀实验系统,涉及到溶蚀实验技术领域,包括水容器、恒速恒压泵、中间容器、预热器、第一反应釜、第一取液器、第一数字回压阀、第一回压泵、2个对流循环泵、第二数字回压阀、第二回压泵、第二取液器、第二反应釜、第三反应釜、环压跟踪泵、第三取液器、第三数字回压阀、第三回压泵、实时化学信号采集装置和分离器;设定的温度、压力和流速下,将流体注入装有碳酸盐岩样品的反应釜中,与碳酸盐岩样品进行5路循环回路的水‑岩反应;因此该水岩溶蚀实验系统结构复杂,可满足模拟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流速、不同水化学特征环境下的碳酸盐岩水岩溶蚀机理实验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