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9521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51982.0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相控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的相控阵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电路包括移相器阵列、压控电流源电路阵列、开关传输阵列、数模转换器阵列、上位机、MCU控制电路、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以及多路信号控制电路阵列,本发明采用主从控制,即在每个移相器单元设置居中虚拟移相器,通过调控输入虚拟移相器的电流值,控制其周围的温度梯度大小从而调控周围移相器的相位。这种设计可以大幅度减少所需驱动器的数量,降低了电路的复杂性,降低了整体的功耗以及提高了光学相控阵集成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4036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35370.4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同步快轴压缩与慢轴自偏振棱镜的光纤耦合系统,包括若干组由多个巴条组成的半导体激光堆栈;每组半导体激光堆栈中每个巴条的输出经快轴准直透镜和慢轴准直透镜进行准直后,经沿慢轴方向光束半宽设置的半波片入射到同步实现快轴压缩与慢轴自偏振棱镜,使光束在快轴方向上产生偏移并与慢轴方向上的光束偏振合束后出射,且每相邻的两个巴条的光在快轴方向相互偏移靠近;经棱镜的出射光束再通过光束压缩填充棱镜进行压缩填充,再通过波长合束镜合束后经非球面透镜聚焦耦合进入目标光纤。本发明可以使光束在快轴方向上发生偏移压缩暗区并与偏振合束技术相结合,实现慢轴方向上的光束偏振合束,均匀光束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37314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31285.3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渐变层的DBR结构参数优化方法,通过使用最值归一化方法对DBR模拟计算得到的反射率和电阻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反射率和电阻归一化后的差值曲线,根据差值的大小来判断DBR光电综合性能的高低,从而得到DBR光电综合性能最好时的结构参数。本发明方法可指导包含渐变层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的结构优化设计,能够快速准确地确认出最佳的DBR结构参数,以便工程师设计和制造出性能更佳的光电子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481505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405168.5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错偏移的夹层高效发射光栅天线及其制作方法。天线自下而上包括:衬底、掩埋层、介质层,介质层内具有双光栅结构和波导层,双光栅结构包括顶层光栅阵列和底层光栅阵列,底层光栅阵列和顶层光栅阵列平行放置,彼此之间具有一定偏移量,底层光栅阵列采用纳米光栅结构,波导层位于底层光栅阵列和顶层光栅阵列之间。本发明波导层能够减小光栅天线阵列所带来的串扰问题;底层光栅与顶层光栅错位偏移周期性排列能够有效降低光栅的向下衍射强度,新型的底层光栅结构能够使光反射更聚集,提高顶层光栅的向上衍射效率,增强光辐射至自由空间的方向性,突破传统光栅长度的上限。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且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714303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548876.0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H01S5/022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偏振面复用的高功率光纤耦合系统,对于巴条在垂直方向上堆叠封装方式的激光源,本发明在不需要平板镜、条纹镜或棱镜堆栈的同时,利用合束技术以及直角棱镜与阶梯棱镜相结合的结构件实现波长合束以及两组不同偏振态光束偏振合束,偏振平面得到复用,极大地提高了偏振面的利用效率,并通过对光束快轴方向的压缩来有效消除快轴方向上光束存在的暗区,最终以较高的光效率耦合进光纤。
-
公开(公告)号:CN11481505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05168.5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错偏移的夹层高效发射光栅天线及其制作方法。天线自下而上包括:衬底、掩埋层、介质层,介质层内具有双光栅结构和波导层,双光栅结构包括顶层光栅阵列和底层光栅阵列,底层光栅阵列和顶层光栅阵列平行放置,彼此之间具有一定偏移量,底层光栅阵列采用纳米光栅结构,波导层位于底层光栅阵列和顶层光栅阵列之间。本发明波导层能够减小光栅天线阵列所带来的串扰问题;底层光栅与顶层光栅错位偏移周期性排列能够有效降低光栅的向下衍射强度,新型的底层光栅结构能够使光反射更聚集,提高顶层光栅的向上衍射效率,增强光辐射至自由空间的方向性,突破传统光栅长度的上限。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且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703244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110953527.6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总线连接,用于使各路光产生相位差。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集成的电光微环光学相控阵,至下而上包括硅衬底、二氧化硅掩埋层和硅芯层;二氧化硅掩埋层附着在硅衬底;在硅芯层这一层上还包括用于接收激光光源并将激光光源引导至光分束网络的光栅耦合器、用于将光栅耦合器输出的光源分成多路信号并传输至相位调谐区的光分束网络、用于产生相位差光束的相位调谐区和用于将产生的相位差光束发射至自由空间的天线阵列;相位调谐区包括由多个阵元构成的调谐阵列、与光分束网络连接的直波导、用于控制阵元的电压输出的控制总线;每个阵元均包括定向耦合器、p‑i‑n调制器和电
-
公开(公告)号:CN1168476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15349.X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流微通道热沉,包括壳体,壳体由层板分隔为下层的微通道层和上层的射流发生层。各条微通道中间隔设置若干对第一肋片,用于加强了壁面及射流孔附近流体的扰动。相邻第一肋片之间还设有第二肋片对,用于对相邻射流孔之间的流体进行扰动,使得第二肋片附近的流体速度更大,有助于减小相邻射流孔中间区域的温度。射流发生层内还设有用于对射流入口流入的流体进行扰动的若干射流分散肋片,解决射流分布不均的问题。此外,本发明结构还可加入横流,并通过对射流孔径分布的改进,使得横流混合射流后,微通道后半部分的流体仍具有较大的速度,能带走更多的热量,使微通道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454797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28205.2
申请日:2022-02-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12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非周期平面天线阵元排布的改良遗传迭代算法,通过规划初始种群,计算适应度函数来择选出满足条件的优异个体,如果循环过程不满足输出条件,则继续执行选择操作,选出其中比较优异的种群个体。在此种群基础上,对其实数编码运算(SBX),取用局部层面的实数编码获得的种群转码后与选择操作后产生的种群组合,参与概率变异,进而完成一轮循环操作,如此往复,直至循环产生的结果满足条件,输出最优个体;本发明方法在实现较大空间遗传探索的同时,确保了小范围的集中搜索,保证了结果的多样性使得算法不至于过早收敛,同时改善了运算结果的精度和运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64854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72973.1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皮肤检测功能的LED红蓝光美容仪,包括壳体、LED光照组件、检测组件以及控制电路组件。LED光照组件包括基板,基板中央设有通孔,基板上位于内侧的一组光源为环绕通孔阵列排列的RGB LED,位于外侧的一组光源为波长分别为不同波长的近红外LED灯依次交替循环排列形成环形。检测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反射光入射通道、反射光波长选择器、CMOS图像传感器,反射光入射通道与通孔连接。头部的LED光照组件的两组光源,在皮肤光谱检测时可实现不同波长的光照输出,在进行红蓝光嫩肤美容时,控制RGB LED即可实现单色红蓝光的输出,将皮肤光谱检测和红蓝光美容功能结合,实用新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