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957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60991.5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科技学院
IPC: G06F30/27 , G06F30/28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N3/006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VMD的沉管隧道接头张合变形预测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获取模块、分解模块和预测模块。首先,获取模块获取待预测沉管隧道接头的张合变形监测数据序列、水温数据和水位数据。然后,分解模块通过SSA‑VMD方法将张合变形监测数据序列中各时间点的张合变形监测数据自适应分解成趋势分量、周期分量和剩余分量,以避免人工寻参的繁重和降低经验设置的主观影响。最后,预测模块基于趋势分量、周期分量和剩余分量,分别采用相应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分别得到趋势分量预测数据、周期分量预测数据和剩余分量预测数据,并将趋势分量预测数据、周期分量预测数据和剩余分量预测数据累加计算得到待预测管节接头的张合变形预测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796745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1711193102.X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衬砌渗水水压水量测定实验装置及方法,该实验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一混泥土块、第二混泥土块、接水槽和水箱;第一箱体的底部设有调节螺母,第二箱体的底部设有调节螺杆,第二箱体的调节螺杆与第一箱体的调节螺母螺纹连接;第一箱体上放置有第一混泥土块,第二箱体上放置有第二混泥土块,第一混泥土块的接触面和第二混泥土块的接触面呈间隙配合;第一混泥土块和第二混泥土块的接触面的下方设有接水槽,第一混泥土块和第二混泥土块的上方设有上下敞口的水箱。本发明可模拟水下隧道存有一些裂缝时的渗水水压水(56)对比文件Simanjuntak, T. D. Y. F..Mechanical-hydraulic interaction in the liningcracking process of pressure tunnels.EPFLInfoscience.2013,第20卷(第5期),112-119.王火明.混凝土预制块铺面接缝渗水特性试验研究.公路交通技术.2012,第2012.08卷(第第4期期),第4-9页.
-
公开(公告)号:CN117006966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76170.2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段式隧道掌子面前方未开挖岩体多向位移检测装置,包括:分段式多点激光位移仪,埋设在隧道掌子面前方未开挖岩体内,用于对隧道掌子面前方未开挖岩体进行测量,获得岩体挤出变形值和激光位移信号;激光位移接收仪,固定在隧道地面上,激光位移接收仪用于接收分段式多点激光位移仪发送的激光位移信号,根据激光位移信号获取岩体位移数据;岩体位移数据包括岩体水平位移量和拱顶沉降位移量。本方案采用埋设于深部岩体中的激光点位变化获得水平和拱顶沉降变形,通过弹簧测杆得到挤出变形量,从而实现一种测量仪器测量岩体的三维变形,减少反复打孔、重新定位的人为误差,实用性高、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692725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699161.3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重庆交通大学
IPC: E02D29/16 , E02D31/06 , E02D29/073 , E02D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接头柔性排水装置,包括两组防水钢板、柔性水槽及保护壳。两组防水钢板分别安装于管节接缝两侧的管节墙体上,柔性水槽包括槽体及槽体两侧折弯的安装部,两个安装部分别安装于两组防水钢板上,槽体的槽壁上设有朝靠近槽底方向弯曲延伸的挡水板。保护壳覆盖于柔性水槽的外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沉管隧道接头柔性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上述沉管隧道接头柔性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柔性水槽可以变形,以适应相邻管节在外荷载作用下发生相对位移,避免管节接缝处漏水,挡水板可以降低水流对柔性水槽的冲刷,避免柔性水槽由于长期冲刷损坏,提高柔性水槽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994844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401044.6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灾损场景下的行车安全评价方法,包括:S1.构建隧道灾损实验场景;S2.在隧道灾损实验场景下,开展隧道灾损行车试验,得到试验数据;S3.基于试验数据,构建行车安全评价指标体系;S4.基于行车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隧道灾损场景输入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到行车安全评价等级。本发明能够全面地分析隧道发生灾损后驾驶员的行车安全状况,实现对行车安全的可靠性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346552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0859055.8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隧道围岩稳定性监测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电池、数据采集处理模块、距离倾角传感器、万向调节支架、无线通信模块和两块光栅反光板;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用于采集距离倾角传感器的数据,并将采集进行处理判断目标监测点是否发生位移,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处理结果传输至上位机;所述万向调节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距离倾角传感器;所述两块光栅反光板分别设置于目标隧道拱顶和隧道拱腰;所述电池用于向数据采集处理模块、距离倾角传感器和和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工作用电。本装置可全天候监测目标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53618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156893.X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拱隧道原位扩建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既有连拱隧道断面轮廓,设计原位扩建隧道断面轮廓;对一侧既有隧道超出设计原位扩建隧道断面轮廓部分进行注浆回填加固处理;开挖拱顶另一侧部分岩体并拆除该侧既有隧道部分衬砌结构;开挖拱部岩体并拆除一侧既有隧道部分衬砌结构使初期支护闭合成环;拆除既有隧道剩余部分二次衬砌、拱墙等结构;采用爆破作业拆除既有隧道路面及仰拱结构,施作仰拱初期支护施作二次衬砌以及其他附属结构物。本发明利用既有隧道,减小扩建工程的开挖面积;同时对开挖产生的渣土与拆换的既有隧道混凝土、钢架等材料进行重复利用,体现绿色施工的施工理念。
-
公开(公告)号:CN11554710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34687.9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道封闭的隧道入口柔性阻拦系统,包括检测单元、水幕发生单元、告警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隧道洞内洞外的环境参数;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对检测单元输出的环境参数进行处理,输出水幕控制信号以及告警控制信号;所述水幕发生单元,用于根据水幕控制信号对目标车道进行水幕投影,使得目标车辆处于封闭状态;所述告警单元,用于根据告警控制信号发出告警信息。本发明能够提示前方隧道发生事故,实现事故车道的柔性封闭,保证了隧道入口的交通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2554954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539869.5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青海省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营隧道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和瓦斯集聚防治方法,属于运营隧道的瓦斯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营隧道瓦斯远程监控系统以及运营隧道瓦斯集聚防治方法,该远程监控系统包括监控分站、通风系统、监控主机和监控中心,并通过营隧道瓦斯远程监控系统进行瓦斯监测,即通过监测分站将隧道内瓦斯浓度状况汇总至监控总机,通过监控总机自动隧道内通风系统运行状态,防止隧道内瓦斯集聚引发瓦斯灾害;同时,通过监控总机向监控中心报警,由监控人员调控隧道通行状态,防止车辆进入隧道发生事故,全面保障隧道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410083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760253.1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 E21D11/00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明半暗隧道进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暗挖隧道开挖轮廓线外施作第一排围护桩,在明挖隧道轮廓线外侧施作第二排围护桩;进行暗挖隧道开挖,然后施作暗挖隧道支护结构;在围护桩的桩顶施作顶梁,以将相邻两个围护桩连接,在顶梁内浇筑顶板,以恢复地表交通;在顶板覆盖下进行明挖隧道开挖,到达顶部高程时,在围护桩间施作连梁,在连梁内施作中板;开挖隧道下部土体至隧道底高程时,在围护桩间施作底层纵横梁。上述半明半暗隧道进洞方法,环境破坏小,地表交通恢复快,施工安全性高,节省工程造价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