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板的弯曲断裂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83874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480033366.7

    申请日:2014-06-26

    Abstract: 按照金属板的板厚中心的每个弯曲半径R/初始板厚t0,计算弯曲断裂极限应力σcr,根据从构成金属板的材料的单轴拉伸试验得到的加工硬化特性,计算假定了静态应变速度的应力空间中的同等应变状态的断裂极限线L1和平面应变变形下的断裂极限应力σ1_pl,决定与金属板中的判定对象要素的所述R/t0对应的所述弯曲断裂极限应力σcr与同等应变状态的平面应变断裂极限应力σ1_pl之比γ,将所述比γ乘以断裂极限线L1的应力成分,由此计算与R/t0对应的断裂极限线L2。然后,根据与判定对象要素的最大主应力σOR和应力模式下的R/t0对应的断裂极限线L2,计算其最大主应力σOBcr,根据应力σOR及断裂极限应力σOBcr的大小,计算拉伸弯曲断裂的危险率即危险率σOR/σOBcr,基于危险率σOR/σOBcr进行判定对象要素的断裂判定。

    断裂预测方法及装置、以及程序及记录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8603821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780008633.9

    申请日:2017-02-03

    Abstract: 在用点焊接接合的部件的变形仿真中,在部件(10)的设置有点焊接部(14)的平坦面(13a)中,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计算有效宽度,所述有效宽度是以点焊接部(14)为中心的与载荷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与载荷的变化对应而变化;使用计算出的有效宽度预测点焊接部(14)的断裂。通过该结构,例如在计算机上进行汽车部件的碰撞变形预测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将点焊接模型化的点焊接部的断裂预测。

    解析装置、解析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公开(公告)号:CN104106067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380007234.2

    申请日:2013-0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Abstract: 解析装置(1)根据有限要素模型数据、材料物性数据以及应力分布数据,生成表示因回弹而产生的部件的位移分布的第1位移分布数据,根据有限要素模型数据以及材料物性数据,生成表示各固有振动变形模式下的部件的位移分布的第2位移分布数据,求出第1位移分布数据与各第2位移分布数据之间的一致度,根据该一致度选择一个或多个固有振动变形模式。

    坯料形状决定方法、坯料、冲压成型品、冲压成型方法、计算机程序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7427885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6027.7

    申请日:2016-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坯料形状决定方法、坯料、冲压成型品、冲压成型方法、计算机程序以及存储介质。该坯料形状决定方法具备:进行将基准坯料成型为基准成型品的成型解析,取得板厚分布与塑性应变分布的工序;对于上述基准坯料取得成型不良评价指标的工序;将上述基准坯料中的包括上述成型不良评价指标超过规定阈值的端缘部在内的区域推断为成型不良区域的工序;生成多个修正坯料的工序;进行将修正坯料成型为修正成型品的成型解析,取得板厚分布与塑性应变分布的工序;对于上述修正成型品取得上述成型不良评价指标的工序;以及将上述成型不良评价指标的最大值最小的上述修正坯料形状决定为用于冲压成型地坯料的形状的工序。

    金属板的弯曲断裂判定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5283874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80033366.7

    申请日:2014-06-26

    Abstract: 按照金属板的板厚中心的每个弯曲半径R/初始板厚t0,计算弯曲断裂极限应力σcr,根据从构成金属板的材料的单轴拉伸试验得到的加工硬化特性,计算假定了静态应变速度的应力空间中的同等应变状态的断裂极限线L1和平面应变变形下的断裂极限应力σ1_pl,决定与金属板中的判定对象要素的所述R/t0对应的所述弯曲断裂极限应力σcr与同等应变状态的平面应变断裂极限应力σ1_pl之比γ,将所述比γ乘以断裂极限线L1的应力成分,由此计算与R/t0对应的断裂极限线L2。然后,根据与判定对象要素的最大主应力σOR和应力模式下的R/t0对应的断裂极限线L2,计算其最大主应力σOBcr,根据应力σOR及断裂极限应力σOBcr的大小,计算拉伸弯曲断裂的危险率即危险率σOR/σOBcr,基于危险率σOR/σOBcr进行判定对象要素的断裂判定。

    前部车体构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15436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280012363.6

    申请日:2012-0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8 B62D25/04 B62D25/081 B62D25/082

    Abstract: 一种具有车室(2)与配设于该车室的前方侧的前室(3)的车体(1)上的前部车体构造,其中,具备:滑柱台(16),其安装有前轮用滑柱的上边缘部;前柱(20),其在车室的前方在宽度方向两侧从车室的车顶朝向前室的后方上边缘部延伸;和加强构件(25、70),其一方的端部结合于滑柱台并且另一方的端部结合于前柱。加强构件,在比通过滑柱的轴线而在车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面(S)靠车体内侧以及车体外侧的双方结合于滑柱台。由此,可提供能够高效地提高汽车的车体的扭转刚性的前部车体构造、进而通过使用了高强度钢板的薄壁化,能够高效地谋求车体的轻量化的前部车体构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