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节能型PEM制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4132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08111.4

    申请日:2024-0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节能型PEM制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纯水循环泵、离子过滤器、PEM槽、氧分离器及氢分离器,纯水循环泵的出口端连接离子过滤器的进口端,离子过滤器的出口端连接PEM槽的进口端,PEM槽的出口端同时与氢分离器和氧分离器的进口端连接,氧分离器的出口端连接纯水循环泵的进口端;氧分离器的出口端设置有纯水箱和纯水泵,纯水箱的出口端连接纯水泵的进口端,纯水泵的出口端通过单向阀连接氧分离器的出口端;纯水循环泵的出口端与离子过滤器的进口端之间设置有单向阀和流量计。本发明的自适应节能型PEM制氢系统通过控制运行功率和环境温度的关系,在产出氢气的同时,还兼顾节能降本,控制低功率运行,减少废热量产生。

    一种PEM电解槽用氢气分离系统及其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24325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15119.5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PEM电解槽用氢气分离系统及其工艺,涉及电解槽技术领域,系统包括PEM电解槽,PEM电解槽连接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分别连接冷却器和水封罐,冷却器还连接水封罐,冷却器和水封罐连接的管道上设置凝液罐,水封罐分别连接注水罐、氮气罐和U型溢流液排出管;气液分离器和水封罐连接的管道上设置第一调节阀;气液分离器上设置液位计,液位计连接液位控制器,液位控制器连接第一调节阀。本发明实现氢气‑水初步分离、氢气冷却、闪蒸、水封、氮气增湿、氮气置换功能;阀门采用气动或电动类阀门,可利用程序控制实现自动操作,体现了易操作性;系统中的水封罐集成了闪蒸、水封、排水、氮气增湿等多种工艺功能,可减少管道和设备,降低系统成本。

    多功能氧分离器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2299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57031.6

    申请日:2023-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氧分离器系统,它包括呈卧式设置的水冷却器、氧分离器与呈立式设置的氧冷却器,水冷却器的管箱壳体整体位于氧分离器壳体的外部,水冷却器的倒流筒的部分位于氧分离器壳体的内部,氧分离器的排气接口与气冷段壳体连接在一起,除雾段壳体与气冷段壳体连接在一起,在管箱壳体上设有水冷却器冷媒进口与出口,在倒流筒上设有出水口管嘴与连通管,在氧分离器壳体上设有进料管嘴,气冷段壳体上设有氧冷却器冷媒进口、出口,在除雾段壳体上设有氧气出口管嘴。本发明体积较小,占地面积小,制造成本更低;无需额外配置管道、管件、阀门,减少了相应的工作量,减少了泄露点,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

    一种控颗粒物的PEM制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6336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16985.4

    申请日:2024-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颗粒物的PEM制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纯水循环泵、离子过滤器、PEM槽、氢分离器及氧分离器,纯水循环泵的出口依次连接离子过滤器、PEM槽,PEM槽的出口同时连接氧分离器及氢分离器的进口,氧分离器的出水口连接纯水循环泵的进口端;氧分离器的出水口与纯水循环泵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暂存区及补水装置,补水装置通过第二单向阀与氧分离器的出水口连接;PEM槽的出口还连接纯水冷却器的进口,纯水冷却器的出口依次连接有第一过滤器、稳压区及第二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的出口与纯水循环泵的进口设置暂存区。本发明的制氢系统能够在线处理微观颗粒,使得这些颗粒不能再次进入PEM槽内。

    多腔式氢气分离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714863U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22254212.X

    申请日:2023-08-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腔式氢气分离器,它包括呈竖直设置的分离器罐体,在分离器罐体的上端部安装有氢气排出口,在分离器罐体的下端部安装有下部排水口,在分离器罐体的下端侧面安装有混合氢气进口,在对应氢气排出口与混合氢气进口之间的分离器罐体内自上而下设有至少2组呈间隔设置的换热管,每组换热管的上端与下端均安装有管板,管板的外圆与分离器罐体的内圆固定,相邻两组换热管上的相邻两块管板之间形成缓冲腔,在对应每组换热管位置的分离器罐体上安装有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在对应缓冲腔的分离器罐体上安装有侧向排水口。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分离效率的同时还增加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