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724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080107445.3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涡轮机壳体(5)具有涡旋部(12)、出口管(13)以及入口管(14)。旁通通路(21)在从入口管(14)朝向涡旋部(12)的涡旋形状的内周侧形成为将入口通路(18)与出口通路(19)连通。在轴向上观察涡轮机壳体(5),旁通通路(21)的出口开口部(21b)的开口中心在由从旋转中心(O)通过且与安装凸缘(15)的面(P3)平行的第1虚拟平面(P1)、以及从旋转中心(O)通过且与第1虚拟平面(P1)相正交的第2虚拟平面(P2)划分出的4个象限(Q1、Q2、Q3、Q4)中,位于安装凸缘(15)所处的象限(Q4)中。

    涡轮增压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47240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080107445.3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涡轮机壳体(5)具有涡旋部(12)、出口管(13)以及入口管(14)。旁通通路(21)在从入口管(14)朝向涡旋部(12)的涡旋形状的内周侧形成为将入口通路(18)与出口通路(19)连通。在轴向上观察涡轮机壳体(5),旁通通路(21)的出口开口部(21b)的开口中心在由从旋转中心(O)通过且与安装凸缘(15)的面(P3)平行的第1虚拟平面(P1)、以及从旋转中心(O)通过且与第1虚拟平面(P1)相正交的第2虚拟平面(P2)划分出的4个象限(Q1、Q2、Q3、Q4)中,位于安装凸缘(15)所处的象限(Q4)中。

    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7250502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580076697.3

    申请日:2015-02-23

    Abstract: 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具有:进气歧管,其与多个气缸排列而成的气缸列中设置为彼此距离最远的端部侧第1气缸以及端部侧第2气缸连接;以及中间冷却器,其与所述进气歧管连接。而且,在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中,中间冷却器配置为,中间冷却器的吸入气体入口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以及中间冷却器的岐管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端部侧第1气缸的轴向中心线和端部侧第2气缸的轴向中心线的中央的气缸列方向中心线相比向端部侧第2气缸侧偏移。另外,在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中,中间冷却器配置为,中间冷却器的吸入气体入口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对于气缸列方向中心线的偏移量,比中间冷却器的岐管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对于气缸列方向中心线的偏移量大。

    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725050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580076697.3

    申请日:2015-02-23

    Abstract: 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具有:进气歧管,其与多个气缸排列而成的气缸列中设置为彼此距离最远的端部侧第1气缸以及端部侧第2气缸连接;以及中间冷却器,其与所述进气歧管连接。而且,在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中,中间冷却器配置为,中间冷却器的吸入气体入口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以及中间冷却器的岐管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端部侧第1气缸的轴向中心线和端部侧第2气缸的轴向中心线的中央的气缸列方向中心线相比向端部侧第2气缸侧偏移。另外,在内燃机的进气系统配管构造中,中间冷却器配置为,中间冷却器的吸入气体入口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对于气缸列方向中心线的偏移量,比中间冷却器的岐管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对于气缸列方向中心线的偏移量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