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64957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380029588.7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2/02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67 , H01M10/05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405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 H01M10/0567 , H01M2004/027 , H01M2300/0025 , Y02T10/7011 , Y10T29/4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有其中正极和负极彼此相向配置的电极元件、电解液和收容所述电极元件及所述电解液的外包装,其中所述负极是通过使用其中锂被掺杂进如下第一负极活性材料而得到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形成,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含有:能够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a)、能够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金属氧化物(b)、及能够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碳材料(c),且所述电解液含有由预定式表示的氟化醚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79203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80059656.2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所述电极包含:金属箔41;在所述金属箔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的电极层42;以及在所述电极层上形成的绝缘层45。所述绝缘层与所述电极层之间的界面部分使得所述绝缘层的一部分嵌入所述电极层的一部分中。当在其中所述金属箔延伸的方向上的直线的基准长度是L,平行于所述金属箔的特定直线上的基准长度是L,并且沿着所述绝缘层与所述电极层之间的界面的边界长度是Ls时,则Ls/L是1.2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07531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8890.9
申请日:2017-05-18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Abstract: [课题]为了有效抑制当电池在高温下时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短路。[解决手段]根据本发明的电极包含集电器110、形成在集电器11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活性材料层111、和形成在活性材料层111的表面上的绝缘层112。该电极被配置为使得当以100mm/分钟的剥离速度进行90°剥离试验时,集电器110与活性材料层111之间发生剥离,并且剥离强度为10mN/mm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364957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380029588.7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2/02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67 , H01M10/05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405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 H01M10/0567 , H01M2004/027 , H01M2300/0025 , Y02T10/7011 , Y10T29/4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有其中正极和负极彼此相向配置的电极元件、电解液和收容所述电极元件及所述电解液的外包装,其中所述负极是通过使用其中锂被掺杂进如下第一负极活性材料而得到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形成,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含有:能够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a)、能够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金属氧化物(b)、及能够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碳材料(c),且所述电解液含有由预定式表示的氟化醚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075311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1780028890.9
申请日:2017-05-18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Abstract: [课题]为了有效抑制当电池在高温下时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短路。[解决手段]根据本发明的电极包含集电器110、形成在集电器11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活性材料层111、和形成在活性材料层111的表面上的绝缘层112。该电极被配置为使得当以100mm/分钟的剥离速度进行90°剥离试验时,集电器110与活性材料层111之间发生剥离,并且剥离强度为10mN/mm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8701822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13911.X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4/38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6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64 , H01M4/386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10/052 , H01M10/0566 , H01M10/058 , H01M10/058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提供一种负极活性材料以及包含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构成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优异循环特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石墨粒子和结晶硅粒子,其中所述结晶硅粒子的中值粒径为0.7μm以下,且所述结晶硅粒子对所述石墨粒子和所述结晶硅粒子的总重量的重量比例为1重量%以上且25重量%以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