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01814B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780007225.1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10/052 , H01M10/056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固体电解质层的缺陷或/和正极的剥离的板状锂复合氧化物。本发明所涉及的板状锂复合氧化物被用作具备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板状锂复合氧化物由彼此结合的多个一次粒子构成,该多个一次粒子分别由层状岩盐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构成,在满充电时,与板面平行的板面方向上的膨胀收缩率E为0.5%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024945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880005350.3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较厚的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其具有高能量密度,并且,在作为正极组装于锂二次电池的情况下,能够呈现出快速充电性能等优异性能。本发明的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具备:具有层状岩盐结构的多个一次粒子结合得到的结构,并且,气孔率为3~40%,平均气孔径为15μm以下,开口气孔比率为70%以上,厚度为15~200μm,多个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即一次粒径为20μm以下,多个一次粒子的平均倾斜角超过0°且为30°以下,平均倾斜角是多个一次粒子的(003)晶面与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的板面所成的角度的平均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73091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80058505.7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虽然采用LiCoO2(LCO)等锂复合氧化物正极及Li4Ti5O12(LTO)等含钛氧化物负极,但是能够提供电阻值根据充电状态(SOC)而大幅变化的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层,其由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构成,且厚度为70μm以上;负极层,其由含钛烧结体构成,且厚度为70μm以上;隔板,其介于正极层与负极层之间;电解质,其至少含浸于隔板;以及外装体,其具备密闭空间,且在该密闭空间内收纳有正极层、负极层、隔板及电解质,其中,该锂二次电池具有电阻值随着充电状态(SOC)从10%上升到80%而降低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4945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1880005350.3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较厚的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其具有高能量密度,并且,在作为正极组装于锂二次电池的情况下,能够呈现出快速充电性能等优异性能。本发明的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具备:具有层状岩盐结构的多个一次粒子结合得到的结构,并且,气孔率为3~40%,平均气孔径为15μm以下,开口气孔比率为70%以上,厚度为15~200μm,多个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即一次粒径为20μm以下,多个一次粒子的平均倾斜角超过0°且为30°以下,平均倾斜角是多个一次粒子的(003)晶面与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的板面所成的角度的平均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210524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180054938.6
申请日:2011-11-01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1 , H01M4/623 , H01M10/0585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的正极,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锂二次电池的特性的正极的构成。本发明的正极包括:导电性的正极集电体;正极活性物质构成的多个板状粒子,混入比所述板状粒子小的由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构成的微粒子的粘合材料。板状粒子形成为高宽比为4~50。板状粒子配置为覆盖正极集电体的表面的85~98%。粘合材料介于相邻的板状粒子之间而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210523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180052241.5
申请日:2011-11-01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1 , H01M10/05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的正极,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锂二次电池的特性,提供一种正极的构成。本发明的正极包括:为板状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第一层;包含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粒子和粘合剂的、与所述第一层以层叠状态接合的第二层。
-
公开(公告)号:CN11866130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80089317.X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具备包括层叠部的烧结体,该层叠部包括正极层、负极层、以及隔板,且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隔着所述隔板而层叠,其中,所述烧结体包括绝缘性陶瓷部,该绝缘性陶瓷部将所述层叠部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且延伸到在所述层叠部的所述周缘处露出的层叠结构的至少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12074987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1980017204.7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50/434 , H01M50/437 ,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其为正极层、陶瓷隔板以及负极层彼此结合的一体烧结体板类型的电池,并且,能够兼具较高的成品率和优异的电池性能。该锂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层,其由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构成;负极层,其由含钛烧结体构成;陶瓷隔板;电解液;以及外装体,其具备密闭空间,在该密闭空间内收纳有正极层、负极层、陶瓷隔板以及电解液,正极层、陶瓷隔板以及负极层彼此结合,陶瓷隔板由MgO及玻璃构成,玻璃的平均粒径为0.5~25μm,且玻璃的平均粒径相对于MgO的平均粒径的比值为1.5~85。
-
公开(公告)号:CN109075320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1780024911.X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速率特性的正极。本发明的正极(106)由彼此结合的多个一次粒子(20)构成,该多个一次粒子(20)分别由层状岩盐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构成。多个一次粒子(20)相对于与板面平行的板面方向的平均取向角度超过0°且为30°以下。在正极(106)的截面处,多个一次粒子(20)中取向角度超过0°且为30°以下的低角一次粒子的合计面积相对于多个一次粒子(20)的总面积为7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61262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880023965.9
申请日:2018-05-09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钛酸锂烧结体板,其锂离子传导性及电子传导性优异,并且,在作为负极组装于锂二次电池的情况下能够呈现出优异的高速充放电性能及高温低温动作性。本发明的钛酸锂烧结体板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该钛酸锂烧结体板具有多个一次粒子结合得到的结构,且厚度为10~290μm,多个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即一次粒径为0.70μm以下,气孔率为21~45%,开口气孔比率为60%以上,平均气孔纵横尺寸比为1.15以上,纵横尺寸比为1.30以上的气孔在全部气孔中所占的比例为30%以上,平均气孔径为0.70μm以下,体积基准D10及D90气孔径满足4.0≤D90/D10≤50的关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