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03476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312868.0
申请日:2020-04-20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C08J9/26 , C08J5/18 , C08L33/02 , C08F212/08 , C08F220/06 , C08F222/14 , C08F2/48 ,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G01N21/29 , G01N21/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西草净检测的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经过单分散性良好的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聚苯乙烯光子晶体的自组装、在蛋白石光子晶体模板缝隙中聚合形成西草净分子印迹聚合物、反蛋白石结构的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薄膜的制备的过程;本发明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基础,胶体晶体自组装形成蛋白石光子晶体模板,将其与西草净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借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识别性与光子晶体的光学特性的联合效应,当分子印迹凝胶薄膜识别西草净分子时,西草净分子的嵌入使其结构变化产生布拉格衍射峰红移,将分子识别信号转变为光学信号,达到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从而实现对西草净的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044894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0191331.0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唑醇的比色检测方法,属于农残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唑醇的可视化检测方法;通过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纳米金颗粒,将纳米金颗粒、缓冲溶液和纤维素凝胶混合,即得纳米金比色凝胶;本发明制备的纳米金比色凝胶接触目标物后,波长在可见光区域内发生改变,在10min内实现颜色由酒红色向深蓝色的变化,可脱离大型仪器,仅通过自然光下的裸眼比色,实现对目标物的半定量分析;纳米金比色凝胶透光性良好,可在紫外光谱仪下实现定量分析,并且峰型平滑,无杂峰干扰;纳米金凝胶形状可控,方便保存、携带,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623834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330179.5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C08J9/28 , C08F222/14 , C08F220/06 , B01J13/14 ,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G01N30/02 , G01N30/06 , C08L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印迹-分散固相萃取检测农产品中三嗪类除草剂痕量残留的方法。该方法以三嗪类化合物为模板分子,在致孔剂中加入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纳米微球;将分子印迹纳米微球经活化后,作为分散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与UPLC-MS/MS联用,用于检测复杂的农产品基质中多种三嗪类除草剂;本发明制备的分子印迹纳米微球对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良好选择性吸附能力,且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提高了检测重现性;并克服了传统固相萃取柱的流速不易控制,重现性差的缺陷,可满足各种基质中痕量三嗪类农残的检测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76156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132554.1
申请日:2015-03-25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C07D49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浓度桉叶油的结晶提纯方法,即添加调整剂和晶种的低温控温结晶方法,采用常压全结晶工艺,通过控制调整剂及其添加量、晶种添加量、晶种添加温度、降温速率、结晶终温、升温速率、升温终温等因素,得到高纯1,8-桉叶油素,同时获得母液(其中α-蒎烯含量高于20%,分离α-蒎烯之后,可循环利用)和汗液桉叶油素含量约68%-71%,可循环利用),可将桉叶油由60%提纯至99%,桉叶油素收率为15%-25%,总耗时约12-17h;该方法避免了其它方法中存在的设备种类多、操作条件严苛、原料利用率及效率低等缺点,过程简单,便于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02504955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39503.8
申请日:2011-11-01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C11B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桉叶油提取纯化的工艺,利用助剂辅助真空间歇精馏提取高纯度的桉叶油;在不大幅度改变传统精馏工艺的情况下,通过添加助剂改变桉叶油体系热力学性质,提高分离效率,通过调整回流比和塔釜温度,提取高纯度的桉叶油素及副产物α-蒎烯;提取的桉叶油素含量大于90%,最高可达96.50%,收率达75%以上,生产周期在6小时以内,工艺操作简单,生产过程稳定,同时得到含80%左右α-蒎烯的副产物,增加了桉叶粗油的附加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57743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72772.1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云南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 ,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烟草挥发性物质的捕集及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草中有机酸类物质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标准系列溶液的配置:以二氯甲烷为溶剂,29种有机酸标准品为溶质,配制成标准系列溶液;2)将经过多梯度释放烟气装置烟草样品产生的烟气,吹入放置有吸收溶剂的吸收瓶后得到吸收液,将吸收液进行衍生化处理后经0.22μm有机相微孔滤膜过滤后待测;3)将步骤1)得到的标准系列溶液和步骤2)得到的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4)采用dMRM方法对有机酸标准溶液进行检测后绘制标准曲线,得到29种有机酸的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然后通过公式计算步骤2)计算样品溶液中有机酸类物质的含量;能够对29种有机酸进行测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94553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264314.9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唑酮的比色检测方法,属于农残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氧化还原法制备纳米金颗粒溶液,将纳米金颗粒和缓冲溶液混合,即得到纳米金比色传感器;本发明制备的纳米金颗粒与三唑酮接触后,在10min内实现检测体系的颜色由酒红色向深蓝色的变化,该检测方法可脱离大型仪器设备,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通过颜色变化实现对三唑酮的半定量分析检测;纳米金比色传感器透光性能良好,可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下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检测;纳米金颗粒的粒径和形状可控,制备便捷,成本低,易于保存和携带。
-
公开(公告)号:CN108623834B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810330179.5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C08J9/28 , C08F222/14 , C08F220/06 , B01J13/14 ,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G01N30/02 , G01N30/06 , C08L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印迹‑分散固相萃取检测农产品中三嗪类除草剂痕量残留的方法。该方法以三嗪类化合物为模板分子,在致孔剂中加入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纳米微球;将分子印迹纳米微球经活化后,作为分散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与UPLC‑MS/MS联用,用于检测复杂的农产品基质中多种三嗪类除草剂;本发明制备的分子印迹纳米微球对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良好选择性吸附能力,且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提高了检测重现性;并克服了传统固相萃取柱的流速不易控制,重现性差的缺陷,可满足各种基质中痕量三嗪类农残的检测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828017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144412.5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传感器领域,提供了一种西草净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将西草净、甲基丙烯酸和乙腈混合后进行预聚合反应,得到预聚合液;将预聚合液、交联剂和引发剂混合后进行除氧,然后将除氧液涂覆于电极表面后进行热聚合,再洗脱模板分子,即得到西草净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本发明将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分析化学检测技术联用,在电极表面制备西草净印迹薄膜,该方法步骤简单,容易进行。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西草净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结构简单,可用于测定西草净的含量,灵敏度高,准确度高,且检测时间短,克服了传统分析方法步骤复杂、设备昂贵、耗时长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188397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0647188.8
申请日:2016-08-10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C08F222/14 , C08F220/06 , C08F220/14 , C08J9/28 , B01J20/26 , B01J2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嗪类除草剂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三嗪类除草剂或其类似物为模板分子,采用热引发本体聚合的方法,经过自组装、预聚合、聚合等过程制备得到三嗪类分子印迹聚合物,经过合成、研磨、过筛、洗脱等步骤,得到特异性吸附材料;所得分子印迹聚合物静态吸附率可达到95%以上,吸附量达4.9mg/g,而相应的非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率小于10%,吸附量低于0.51mg/g,印迹效果显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