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18739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780088476.7

    申请日:2017-03-16

    Abstract: 一种乘员保护装置(10),具有设置于与座椅靠背(96)相向的位置上的小桌(12)和设置于小桌(12)的安全气囊(22)。安全气囊(22)在就坐于座椅靠背(96)的正面的乘员(O)的上半身(UB)与小桌(12)之间展开。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设置有小桌(12)的车辆中适当保护乘员(O)的上半身(UB)。

    安全带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4663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780088548.8

    申请日:2017-03-17

    Abstract: 一种安全带装置(70),具有座椅状态判定部(98)、可动支承部(32、132)、移动机构(42)和马达控制部(114),其中,所述座椅状态判定部(98)用于判定座椅(16)的状态;所述可动支承部(32、132)在其被设置于座椅靠背(22)的可动范围内支承安全带(28、128);所述移动机构(42)利用马达(44)使可动支承部(32、132)在可动范围内移动;所述马达控制部(114)按照由座椅状态判定部(98)判定出的座椅(16)的使用状态来控制马达(44)。通过上述结构,由于安全带(28、128)的位置对乘员(H)而言成为最佳位置,因此乘员(H)的舒适性得以提高。

    乘员保护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4663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780088548.8

    申请日:2017-03-17

    Abstract: 一种安全带装置(70),具有座椅状态判定部(98)、可动支承部(32、132)、移动机构(42)和马达控制部(114),其中,所述座椅状态判定部(98)用于判定座椅(16)的状态;所述可动支承部(32、132)在其被设置于座椅靠背(22)的可动范围内支承安全带(28、128);所述移动机构(42)利用马达(44)使可动支承部(32、132)在可动范围内移动;所述马达控制部(114)按照由座椅状态判定部(98)判定出的座椅(16)的使用状态来控制马达(44)。通过上述结构,由于安全带(28、128)的位置对乘员(H)而言成为最佳位置,因此乘员(H)的舒适性得以提高。

    乘员保护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18739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780088476.7

    申请日:2017-03-16

    Abstract: 一种乘员保护装置(10),具有设置于与座椅靠背(96)相向的位置上的小桌(12)和设置于小桌(12)的安全气囊(22)。安全气囊(22)在就坐于座椅靠背(96)的正面的乘员(O)的上半身(UB)与小桌(12)之间展开。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设置有小桌(12)的车辆中适当保护乘员(O)的上半身(UB)。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