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133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039232.7
申请日:2023-01-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能够提高卷收器的设计自由度并确保卷收器的安装强度、实现轻量化。车身后部构造(1)包括:后车轮罩(70);后横梁(60),其在后车轮罩(70)的下部的车宽方向内侧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柱(8),其从后车轮罩(70)的上部向上方延伸设置;车轮罩加强部件,其沿后车轮罩(70)设置并将后横梁(60)与柱(8)相连;卷收器(150),其为安全带卷绕装置;以及托架(180),其用于将卷收器(150)固定于车身,托架(180)的一端部与车轮罩加强部件结合,托架(180)的其他部分从一端部向车身前方或车身后方延伸设置并与后车轮罩(70)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418739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780088476.7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乘员保护装置(10),具有设置于与座椅靠背(96)相向的位置上的小桌(12)和设置于小桌(12)的安全气囊(22)。安全气囊(22)在就坐于座椅靠背(96)的正面的乘员(O)的上半身(UB)与小桌(12)之间展开。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设置有小桌(12)的车辆中适当保护乘员(O)的上半身(UB)。
-
公开(公告)号:CN11044663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780088548.8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安全带装置(70),具有座椅状态判定部(98)、可动支承部(32、132)、移动机构(42)和马达控制部(114),其中,所述座椅状态判定部(98)用于判定座椅(16)的状态;所述可动支承部(32、132)在其被设置于座椅靠背(22)的可动范围内支承安全带(28、128);所述移动机构(42)利用马达(44)使可动支承部(32、132)在可动范围内移动;所述马达控制部(114)按照由座椅状态判定部(98)判定出的座椅(16)的使用状态来控制马达(44)。通过上述结构,由于安全带(28、128)的位置对乘员(H)而言成为最佳位置,因此乘员(H)的舒适性得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44663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780088548.8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安全带装置(70),具有座椅状态判定部(98)、可动支承部(32、132)、移动机构(42)和马达控制部(114),其中,所述座椅状态判定部(98)用于判定座椅(16)的状态;所述可动支承部(32、132)在其被设置于座椅靠背(22)的可动范围内支承安全带(28、128);所述移动机构(42)利用马达(44)使可动支承部(32、132)在可动范围内移动;所述马达控制部(114)按照由座椅状态判定部(98)判定出的座椅(16)的使用状态来控制马达(44)。通过上述结构,由于安全带(28、128)的位置对乘员(H)而言成为最佳位置,因此乘员(H)的舒适性得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418739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780088476.7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乘员保护装置(10),具有设置于与座椅靠背(96)相向的位置上的小桌(12)和设置于小桌(12)的安全气囊(22)。安全气囊(22)在就坐于座椅靠背(96)的正面的乘员(O)的上半身(UB)与小桌(12)之间展开。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设置有小桌(12)的车辆中适当保护乘员(O)的上半身(UB)。
-
公开(公告)号:CN110431048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80088480.3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1/015 , B60R21/203 , B60R21/205 , B60R21/207 , B60R21/213 , B60R21/214
Abstract: 乘员保护装置(60)具有判定各座椅(14)(14D、14G)的配置的座椅配置判定部(94)和判定车辆(10)发生的碰撞的信息的碰撞判定部(92)。展开控制部(96)在由座椅配置判定部(94)判定出的座椅(14)(14D)的朝向与座椅(14)(14G)的朝向彼此相向、且由碰撞判定部(92)判定出的碰撞的方向为座椅(14)(14D)的正面侧或者座椅(14)(14G)的正面侧的情况下,使安全气囊(16)(16D)展开。
-
公开(公告)号:CN11872235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312726.8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安装结构,能够提升结构强度来抑制座椅因车辆碰撞所导致的惯性移动,并提升碰撞安全性能。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包括:地板面板;座椅,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上方,且具有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的后方侧接地部;一对纵梁,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方,且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补片部件,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方,且从一对所述纵梁的其中一者延伸至另一者,其中所述补片部件具有座椅接合部,以与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上方的所述座椅的所述后方侧接地部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43104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1780088480.3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1/015 , B60R21/203 , B60R21/205 , B60R21/207 , B60R21/213 , B60R21/214
Abstract: 乘员保护装置(60)具有判定各座椅(14)(14D、14G)的配置的座椅配置判定部(94)和判定车辆(10)发生的碰撞的信息的碰撞判定部(92)。展开控制部(96)在由座椅配置判定部(94)判定出的座椅(14)(14D)的朝向与座椅(14)(14G)的朝向彼此相向、且由碰撞判定部(92)判定出的碰撞的方向为座椅(14)(14D)的正面侧或者座椅(14)(14G)的正面侧的情况下,使安全气囊(16)(16D)展开。
-
公开(公告)号:CN219749533U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20668393.8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可减少座椅框架的设置成本及重量。电动车辆包括:蓄电装置;地板部,配置于所述电动车辆的车身;罩部,固定于所述地板部且覆盖所述蓄电装置的上部;座椅导轨,沿所述电动车辆的前后方向在所述罩部的上方延伸,所述电动车辆的座椅安装于所述座椅导轨;座椅框架;支撑件,所述座椅框架通过所述支撑件而配置于所述罩部,所述座椅导轨固定于所述座椅框架的上部。
-
公开(公告)号:CN216684615U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20125779.X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包括后横梁、立柱内部件、后轮罩加强件以及装设有撞针的撞针支架。后横梁在后部地板上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立柱内部件沿车体内侧壁垂直延伸。后轮罩加强件沿后轮罩设置,并且连接后横梁与立柱内部件而形成连续骨架。后轮罩加强件具有在后排座椅锁定部的后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延伸部。另外,撞针支架被安装在横向延伸部上,且撞针适于锁定后排座椅。由于用于锁定后排座椅的撞针被安装在坚固的车体骨架结构上,可以牢固地锁定后排座椅,同时因为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件,因此有利于减轻车体重量。本实用新型可以牢固地锁定后排座椅,同时因为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件,因此有利于减轻车体重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