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推进机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47987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680030720.6

    申请日:2006-0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H20/34

    Abstract: 在用于安装到船体(200)上的船舶推进机中,外壁单元(4)固定地设置在推进机的主体上,用于覆盖由金属合金形成的筒形结构体(60)的一部分,该筒形结构体定位成在船舶滑行期间至少位于吃水线上方,并且在外垂直壁单元上设置有升力产生装置(20)。

    船外发动机的防振支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374914A

    公开(公告)日:2002-10-16

    申请号:CN00813173.2

    申请日:2000-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H20/12 B63B2231/44 B63H21/305

    Abstract: 通过螺栓(79)固定于船外发动机的旋转轴(62)的底端的中心架(64)包括旋转轴延长部(641),该旋转轴延长部(641)从旋转轴(62)的底端朝向下方延伸;芯骨(642),该芯骨(642)从上述旋转轴延长部(641)的底端,朝向左右方向延伸,通过烘烤方式底部安装缓冲橡胶件(80)与该芯骨(642)形成一体,上述底部安装缓冲橡胶件(80)约束于延长腔(42)的后面上。由此,不将旋转轴(62)本身朝向下方延长,使设置于旋转轴(62)的顶部的顶部安装缓冲橡胶件和设置于旋转轴(62)的底部的底部安装缓冲橡胶件(80)的间距增加,可避免多余重量的增加,成本的上升,与此同时,提高防振效果。

    船舶推进机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47987B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680030720.6

    申请日:2006-0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H20/34

    Abstract: 在用于安装到船体(200)上的船舶推进机中,外壁单元(4)固定地设置在推进机的主体上,用于覆盖由金属合金形成的筒形结构体(60)的一部分,该筒形结构体定位成在船舶滑行期间至少位于吃水线上方,并且在外垂直壁单元上设置有升力产生装置(20);所述外壁单元(4)分成左舷垂直壁部件(4L)和右舷垂直壁部件(4R),所述左舷垂直壁部件(4L)与所述升力产生装置(20)的左舷部一体形成,所述右舷垂直壁部件(4R)与所述升力产生装置(20)的右舷部一体形成。

    船舶推进发动机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26951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0680030456.6

    申请日:2006-08-18

    Abstract: 一种船舶推进发动机(1),包括:主体(4),其相对于船体(Si)基本垂直地延伸;升力产生器(20),其布置在主体(4)的后部;以及支撑体(24),其用于支撑位于主体(4)上的升力产生器(20)。升力产生器(20)具有相对于主体(4)横向延伸并且至少位于主体(4)后方的表面(21g,21h)。支撑体(24)相对于升力产生器(20)的表面(21g,21h)沿单一竖向从主体(4)向后延伸到升力产生器(20)。

    船舶推进发动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26951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680030456.6

    申请日:2006-08-18

    Abstract: 一种船舶推进发动机(1),包括:主体(4),其相对于船体(Si)基本垂直地延伸;升力产生器(20),其布置在主体(4)的后部;以及支撑体(24),其用于支撑位于主体(4)上的升力产生器(20)。升力产生器(20)具有相对于主体(4)横向延伸并且至少位于主体(4)后方的表面(21g,21h)。支撑体(24)相对于升力产生器(20)的表面(21g,21h)沿单一竖向从主体(4)向后延伸到升力产生器(20)。

    船外发动机的防振支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296252C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00813173.2

    申请日:2000-09-22

    Abstract: 通过螺栓(79)固定于船外发动机的旋转轴(62)的底端的中心架(64)包括旋转轴延长部(641),该旋转轴延长部(641)从旋转轴(62)的底端朝向下方延伸;芯骨(642),该芯骨(642)从上述旋转轴延长部(641)的底端,朝向左右方向延伸,通过烘烤方式底部安装缓冲橡胶件(80)与该芯骨(642)形成一体,上述底部安装缓冲橡胶件(80)约束于延长腔(42)的后面上。由此,不将旋转轴(62)本身朝向下方延长,使设置于旋转轴(62)的顶部的顶部安装缓冲橡胶件和设置于旋转轴(62)的底部的底部安装缓冲橡胶件(80)的间距增加,可避免多余重量的增加,成本的上升,与此同时,提高防振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