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2069848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10534341.9
申请日:2010-11-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 F16F1/38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经由弹性组件(43)将配置在车身(21)下方的副车架(11)安装于所述车身的结构。弹性组件(43)包括:位于车身的下方且位于副车架的上方的第一安装部件(51);离开第一安装部件(51)而位于该第一安装部件(51)的正上方的第二安装部件(52);夹在第一安装部件(51)与第二安装部件(52)之间的弹性体(53)。第一安装部件(51)安装于车身。第二安装部件(52)安装于副车架(11)。
-
公开(公告)号:CN109649493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811190719.0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构造体,与以往相比,其能够实现铁制部件的轻量化、摩擦搅拌接合成本降低、耐腐蚀可靠性提高。副车架构造体(10)将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车架前部(12)和车架后部(14)连结构成,车架前部(12)具有比车架后部(14)高的强度,使副车架的强度局部改变,车架前部(12)由实施了电镀的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GA钢板)构成,车架后部(14)的后横向板(24)由实施了电镀的熔融镀锌钢板(GI钢板)构成,压铸铝的后横梁(22)与熔融镀锌钢板(GI钢板)的后横向板24通过摩擦搅拌接合而接合为一体。
-
公开(公告)号:CN103658969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424559.2
申请日:2013-09-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F.泰克
IPC: B23K2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0/1225 , B23K20/12 , B23K20/1265 , B23K20/129 , B23K2103/20 , B23K20/122 , B23K2101/185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对施加了镀敷或涂装的被接合件进行接合的情况下,也可得到坚实的接合、尤其是在接合起点处得到坚实的接合的接合方法。图6(b)所示的供试件(B)通过使接合工具(24)从接合起点(22)插入(插入工序),后退至折返点(19)(后退工序),在折返点(19)处转换为前进(折返工序),接着前进至接合终点(21)(前进工序),并在接合终点(21)处上升(拔出工序)而得到。使接合工具在接合起点和折返点之间往返,该折返点与该接合起点相比而设定在接合终点的相反侧。通过使以高速旋转的销部往返,由此在往路中积留于界面的镀敷层等在返路中被卷起而向熔融金属内分散化,其结果是,消除了在界面处的断裂。
-
公开(公告)号:CN103237713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180058708.7
申请日:2011-12-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7/026 , B23K20/122 , B23K20/125 , B23K20/1265 , B62D21/00 , B62D21/11 , B62D21/155 , B62D27/02 , B62D27/023 , B62D29/00 , B62D29/008 , C25D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副框架结构体,其包括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分割的钢铁制的前部副框架(12)、铝合金等轻金属制的后部副框架(14),前部副框架(12)由通过冲压成形而成形的冲压成形体构成,后部副框架(14)由通过压铸成形而成形的压铸成形体构成,在前部副框架(12)的薄板部(26)的上表面重合有后部副框架(14)的左右后侧部(36a、36b)的状态下通过摩擦搅拌焊接进行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964949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190719.0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构造体,与以往相比,其能够实现铁制部件的轻量化、摩擦搅拌接合成本降低、耐腐蚀可靠性提高。副车架构造体(10)将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车架前部(12)和车架后部(14)连结构成,车架前部(12)具有比车架后部(14)高的强度,使副车架的强度局部改变,车架前部(12)由实施了电镀的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GA钢板)构成,车架后部(14)的后横向板(24)由实施了电镀的熔融镀锌钢板(GI钢板)构成,压铸铝的后横梁(22)与熔融镀锌钢板(GI钢板)的后横向板24通过摩擦搅拌接合而接合为一体。
-
公开(公告)号:CN103658969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310424559.2
申请日:2013-09-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 F.泰克
IPC: B23K2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0/1225 , B23K20/12 , B23K20/1265 , B23K20/129 , B23K21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在对施加了镀敷或涂装的被接合件进行接合的情况下,也可得到坚实的接合、尤其是在接合起点处得到坚实的接合的接合方法。图6(b)所示的供试件(B)通过使接合工具(24)从接合起点(22)插入(插入工序),后退至折返点(19)(后退工序),在折返点(19)处转换为前进(折返工序),接着前进至接合终点(21)(前进工序),并在接合终点(21)处上升(拔出工序)而得到。使接合工具在接合起点和折返点之间往返,该折返点与该接合起点相比而设定在接合终点的相反侧。通过使以高速旋转的销部往返,由此在往路中积留于界面的镀敷层等在返路中被卷起而向熔融金属内分散化,其结果是,消除了在界面处的断裂。
-
公开(公告)号:CN103028837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210202474.5
申请日:2012-06-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0/122 , B23K20/1225 , B23K20/1265 , B23K2101/18 , B23K2103/20 , Y10T428/24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更少的工时数就能够防止产生腐蚀的摩擦搅拌接合部件。部件(20A)设有向工具(50)侧突出的凸部(30),凸部的高度(H1)比工具的销(51)的长度(h1)高。在凸部设有接合终端部(40),在接合终端部拔出销。在接合结束时在接合终端部拔出销而产生的凹陷部(61)的深度(h2)比凸部的高度小,在部件(10A)中留下从高度减去深度所得到的壁厚(t1)。由于留下壁厚的作业仅仅是从接合终端部拔出销,而不需要其他作业,因此能够减少作业工时数。由于壁厚使得面(82)不会向外部露出,即使部件被置于湿润环境中,且部件(10A)为低电位金属,部件(20A)为高电位金属,也能够防止部件(10A)发生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0450778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80039905.3
申请日:2013-07-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9/008 , B62D21/02 , B62D21/11 , B62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顺利地引导熔融金属而良好地保持流动性的车辆用副车架。车辆用副车架(14)具备后部副车架(22)。后部副车架(22)的后横梁(32)、左侧梁(23)的后部(24)以及右侧梁(26)的后上部(27)通过铝合金一体地成形为俯视下大致U字形。后横梁(32)具有呈放射状地延伸出的放射肋组(41)和与放射肋组(41)交叉的平行肋组(51)。放射肋组(41)设定为越向车宽方向外侧设置而倾斜角越大。
-
公开(公告)号:CN102069848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010534341.9
申请日:2010-11-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 F16F1/38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经由弹性组件(43)将配置在车身(21)下方的副车架(11)安装于所述车身的结构。弹性组件(43)包括:位于车身的下方且位于副车架的上方的第一安装部件(51);离开第一安装部件(51)而位于该第一安装部件(51)的正上方的第二安装部件(52);夹在第一安装部件(51)与第二安装部件(52)之间的弹性体(53)。第一安装部件(51)安装于车身。第二安装部件(52)安装于副车架(1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