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构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71086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0797064.1

    申请日:2019-08-27

    Inventor: 小林由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高效地对内置有电力控制部的马达进行冷却。本发明涉及马达的构造,其是外转子型的马达,在其内部将散热板电力控制部(PCU)(25)安装于相对于不旋转的定子而固定的散热板(26)上。在散热板(26)上设置有散热片,在该散热板(26)的一方的面上设置有电力控制部,在另一方的面上设置有霍尔传感器基板,以使该电力控制部与该霍尔传感器基板彼此不重叠。

    控制装置以及车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33604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280113.6

    申请日:2022-03-21

    Inventor: 小林由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本发明提供的控制装置具有:电源部,其搭载有可更换的多个电池;输出部,其利用来自所述电源部的电力而进行动作;获取部,其获取与所述多个电池各自的余量相关的余量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获取部获取到的余量信息,控制所述多个电池之间的充放电,以使所述多个电池之间的余量之差收敛于允许范围内。

    马达的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771768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1980060842.7

    申请日:2019-09-24

    Inventor: 小林由幸

    Abstract: 在外转子型的马达中,在其内部,将散热板电力控制部(PCU)25安装于固定在不旋转的定子上的散热板26。在散热板26设置有翅片,在对置的马达的壳体29的内表面和侧面也设置有翅片。壳体29与转子一起旋转,在马达内产生空气流,散热板的热传递到壳体,向外部扩散。

    车辆以及控制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22936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236350.2

    申请日:2022-03-11

    Inventor: 小林由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以及控制装置,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有:电源部,其搭载有多个电池;马达,其被来自所述电源部的电力驱动,另一方面,能够向所述电源部供给再生电力;获取部,其获取所述多个电池各自的状态信息;选择部,其从所述多个电池中选择被供给所述马达的再生电力的电池;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选择部进行控制,以使其基于由所述获取部获取到的状态信息,从所述多个电池中选择优先被供给所述马达的再生电力的电池。

    马达的构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7108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910797064.1

    申请日:2019-08-27

    Inventor: 小林由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高效地对内置有电力控制部的马达进行冷却。本发明涉及马达的构造,其是外转子型的马达,在其内部将散热板电力控制部(PCU)(25)安装于相对于不旋转的定子而固定的散热板(26)上。在散热板(26)上设置有散热片,在该散热板(26)的一方的面上设置有电力控制部,在另一方的面上设置有霍尔传感器基板,以使该电力控制部与该霍尔传感器基板彼此不重叠。

    马达的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71768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80060842.7

    申请日:2019-09-24

    Inventor: 小林由幸

    Abstract: 在外转子型的马达中,在其内部,将散热板电力控制部(PCU)25安装于固定在不旋转的定子上的散热板26。在散热板26设置有翅片,在对置的马达的壳体29的内表面和侧面也设置有翅片。壳体29与转子一起旋转,在马达内产生空气流,散热板的热传递到壳体,向外部扩散。

    电机结构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783694U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90000392.5

    申请日:2021-0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结构,在配置控制器和逆变器的电机结构中能够提高布局的自由度。电机结构(M)具备:电机壳体(35);定子(52),所述定子(52)固定支承于电机壳体(35)且构成为绕组线圈;转子(50),所述转子(50)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电机壳体(35),配置有与定子(52)相向的磁铁(51);逆变器(22),所述逆变器(22)配置在电机壳体(35)内,对由定子(52)和转子(50)构成的电机部(23)进行驱动;以及控制器(21),所述控制器(21)配置在电机壳体(35)内,对该逆变器(22)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控制器(21)配置于控制器基板(42),逆变器(22)配置于逆变器基板(41),逆变器基板(41)紧贴安装于电机壳体(35)的内表面即内部面,控制器基板(42)在电机部(23)的轴(60)的方向上与逆变器基板(41)分离地配置。

    轮毂电机构造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514229U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090001126.X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毂电机构造,能够降低轮毂电机的车宽方向尺寸,并且能够高效地提高支承部件的强度。轮毂电机构造适用于轮毂电机(M),该轮毂电机(M)具有内定子(50)、外转子(80)、与该外转子(80)连结的电动机壳体(87),该电动机壳体(87)固定在轮辋(81)的内周侧,其中,在电动机壳体(87)形成凹陷至在车宽方向上与内定子(50)重合的位置的凹部(85)。在凹部(85)设置有由制动蹄(84)制动的制动鼓(83)。将制动鼓(83)以在车宽方向上与内定子(50)相互重合的方式配设。在制动鼓(83)与内定子(50)之间的位置,在电动机壳体(87)的表面侧形成具有槽形状的隔热部(8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