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51915A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510105114.3

    申请日:2005-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该装置通过车顶侧部气囊保护坐在前后三排座椅上的各乘员,在膨胀并展开该气囊时,对前立柱装饰件不作用过大的负荷。上述车顶侧部气囊具有:气体入口部,其设置在车室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并且用于接受从前述充气机供给的气体;气体主流路,其从上述气体入口部沿着上述车顶空间部,在车室前后方向上延伸;前部、中部以及后部气囊部,其分别在对应于上述前部、中间以及后部座椅的位置上膨胀,上述气体主流路与这些各气囊部相连通,其中,上述前部气囊部的膨胀部的构成方式为,在上述前部气囊部沿着上述侧窗玻璃向上述车室侧膨胀时,从上述气体主流路流入的气体朝向下方流动后,向前上方折回流动。

    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51918A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510106432.1

    申请日:2005-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不受安全带的阻碍而顺利展开的乘员保护装置。窗帘气囊(53)在后端(79C)的安全带展开区域(106)上形成有狭缝(83),该狭缝(83)用于插入安全带(42),通过该狭缝(83)将后部气囊部(74R)的中央部(107)分割成第1、第2气囊分割部(111)、(112),并且还将后端(79C)分割成第1、第2后端分割部(113)、(114)。在窗帘气囊(53)展开时,预先系好的安全带即进入狭缝(83)中。因此,窗帘气囊能顺利展开而不受安全带的阻碍。该断裂部使得,在将窗帘气囊折叠成筒状时,狭缝的狭缝口端不会张开。因此,折叠时的操作容易进行。

    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79832C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510106432.1

    申请日:2005-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不受安全带的阻碍而顺利展开的乘员保护装置。窗帘气囊(53)在后端(79C)的安全带展开区域(106)上形成有狭缝(83),该狭缝(83)用于插入安全带(42),通过该狭缝(83)将后部气囊部(74R)的中央部(107)分割成第1、第2气囊分割部(111)、(112),并且还将后端(79C)分割成第1、第2后端分割部(113)、(114)。在窗帘气囊(53)展开时,预先系好的安全带即进入狭缝(83)中。因此,窗帘气囊能顺利展开而不受安全带的阻碍。该断裂部使得,在将窗帘气囊折叠成筒状时,狭缝的狭缝口端不会张开。因此,折叠时的操作容易进行。

    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42856C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510105114.3

    申请日:2005-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该装置通过车顶侧部气囊保护坐在前后三排座椅上的各乘员,在膨胀并展开该气囊时,对前立柱装饰件不作用过大的负荷。上述车顶侧部气囊具有:气体入口部,其设置在车室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并且用于接受从前述充气机供给的气体;气体主流路,其从上述气体入口部沿着上述车顶空间部,在车室前后方向上延伸;前部、中部以及后部气囊部,其分别在对应于上述前部、中间以及后部座椅的位置上膨胀,上述气体主流路与这些各气囊部相连通,其中,上述前部气囊部的膨胀部的构成方式为,在上述前部气囊部沿着上述侧窗玻璃向上述车室侧膨胀时,从上述气体主流路流入的气体朝向下方流动后,向前上方折回流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