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构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08425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151632.8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在追尾时保护燃料箱的保护性能的车身构造。车身(11)包括:后底板横梁(24),其位于该车身的后部且位于下部,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向前加强构件(36、36),其从该后底板横梁朝向车身前方延伸,并使前端部36b、36b)与车身的下部接合;和燃料箱固定部件(35、35),其使一端部(35a)与该向前加强构件接合。该燃料箱固定部件是用于从下方支承配置在该后底板横梁的前方且配置在车身下部的燃料箱(34)并将其固定在车身下部的部件。

    车身构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08425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151632.8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在追尾时保护燃料箱的保护性能的车身构造。车身(11)包括:后底板横梁(24),其位于该车身的后部且位于下部,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向前加强构件(36、36),其从该后底板横梁朝向车身前方延伸,并使前端部(36b、36b)与车身的下部接合;和燃料箱固定部件(35、35),其使一端部(35a)与该向前加强构件接合。该燃料箱固定部件是用于从下方支承配置在该后底板横梁的前方且配置在车身下部的燃料箱(34)并将其固定在车身下部的部件。

    车身构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08427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139142.6

    申请日:2014-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底面板的刚度及减振性能并提高车室的乘坐性的车身构造。车身(11)包括与底面板(25)一体地形成的左右的座椅安装部(42R、41R)。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为用于安装座椅(30R)的左右的被安装部(31、32)的部分。该底面板的上表面(25a)在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之间的范围内与底板加强构件(50R)接合,由此得以加强。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的下表面与左右的座椅安装加强构件(46R、45R)接合,由此得以加强。该底板加强构件相对于该底面板的接合部(50a、50b)、和该左右的座椅安装加强构件相对于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的接合部(46a、45a),至少一部分在车身上下方向上重叠。

    母线及其制造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3888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201206.4

    申请日:2024-02-2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对于第一通电对象与第二通电对象加以电连接的母线,在没有端子台的情况下可传热地连接于冷却部。本发明的母线将第一通电对象与第二通电对象加以电连接。母线具备第一部、第二部及第三部。第一部电连接于第一通电对象。第二部从第一部突出,并电连接于第二通电对象。第三部从第一部的与第二部不同处突出,在第一部电连接于第一通电对象且第二部电连接于第二通电对象的状态下,抵接于冷却部。

    车身构造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0842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139142.6

    申请日:2014-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底面板的刚度及减振性能并提高车室的乘坐性的车身构造。车身(11)包括与底面板(25)一体地形成的左右的座椅安装部(42R、41R)。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为用于安装座椅(30R)的左右的被安装部(31、32)的部分。该底面板的上表面(25a)在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之间的范围内与底板加强构件(50R)接合,由此得以加强。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的下表面与左右的座椅安装加强构件(46R、45R)接合,由此得以加强。该底板加强构件相对于该底面板的接合部(50a、50b)、和该左右的座椅安装加强构件相对于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的接合部(46a、45a),至少一部分在车身上下方向上重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