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减震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041376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710087697.0

    申请日:2004-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减震器,其使用廉价且结构简单的筒型减震器,在切换手柄时产生随着其切换角而逐渐增加的衰减力,在使手柄返回时不产生衰减力,并具有期望衰减特性的转向减震装置。在使转向杆(5)转动自如地支撑的头管(6h)和前叉(2)的叉桥(4)之间配置筒型减震器(10),使得当手柄在中间位置时为最短,该筒型减震器(10)与头管(6h)和叉桥(4)分别通过球面接头(13,14)连接。筒型减震器(10)形成为在进行伸长时产生衰减力,把手柄切换到右侧或左侧的任何一侧,筒型减震器(10)伸长,产生衰减力。

    转向减震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41375A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710087696.6

    申请日:2004-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减震器,其使用廉价且结构简单的筒型减震器,在切换手柄时产生随着其切换角而逐渐增加的衰减力,在使手柄返回时不产生衰减力,并具有期望衰减特性的转向减震装置。在使转向杆(5)转动自如地支撑的头管(6h)和前叉(2)的叉桥(4)之间配置筒型减震器(10),使得当手柄在中间位置时为最短,该筒型减震器(10)与头管(6h)和叉桥(4)分别通过球面接头(13,14)连接。筒型减震器(10)形成为在进行伸长时产生衰减力,把手柄切换到右侧或左侧的任何一侧,筒型减震器(10)伸长,产生衰减力。

    转向减震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54762A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200510105082.7

    申请日:2005-09-26

    Abstract: 一种转向减震装置,其中旋转型减震器(10)具有减震器壳体(11)、支承在该壳体上并可自由旋转的旋转轴(13)、和接合在该轴上的动作杆(15),在转向器侧部件(2)上安装有减震器壳体(11),在框架侧部件(6)上连接有动作杆(15)的前端部侧,在框架侧部件(6)上通过第1枢轴(21)连接有控制杆(20)的一端部,而在该杆(20)的另一端部通过第2枢轴(22)连接有动作杆(15)的前端部,第1和第2枢轴(21、22)配置成:在手柄操纵角为0度时,连接这些第1和第2枢轴的中心的直线(L)与转向轴杆(5)的轴线(Y)大致交叉。由此,转向减震装置可以使用结构简单的旋转型减震器获得所期望的特性。

    转向减震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41376A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710087697.0

    申请日:2004-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减震器,其使用廉价且结构简单的筒型减震器,在切换手柄时产生随着其切换角而逐渐增加的衰减力,在使手柄返回时不产生衰减力,并具有期望衰减特性的转向减震装置。在使转向杆(5)转动自如地支撑的头管(6h)和前叉(2)的叉桥(4)之间配置筒型减震器(10),使得当手柄在中间位置时为最短,该筒型减震器(10)与头管(6h)和叉桥(4)分别通过球面接头(13,14)连接。筒型减震器(10)形成为在进行伸长时产生衰减力,把手柄切换到右侧或左侧的任何一侧,筒型减震器(10)伸长,产生衰减力。

    转向减震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90208A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申请号:CN200410056359.7

    申请日:2004-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1/08 F16F9/064 F16F9/3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减震器,其使用廉价且结构简单的筒型减震器,在切换手柄时产生随着其切换角而逐渐增加的衰减力,在使手柄返回时不产生衰减力,并具有期望衰减特性的转向减震装置。在使转向杆(5)转动自如地支撑的头管(6h)和前叉(2)的叉桥(4)之间配置筒型减震器(10),使得当手柄在中间位置时为最短,该筒型减震器(10)与头管(6h)和叉桥(4)分别通过球面接头(13,14)连接。筒型减震器(10)形成为在进行伸长时产生衰减力,把手柄切换到右侧或左侧的任何一侧,筒型减震器(10)伸长,产生衰减力。

    转向减震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69581C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710087696.6

    申请日:2004-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减震器,其使用廉价且结构简单的筒型减震器,在切换手柄时产生随着其切换角而逐渐增加的衰减力,在使手柄返回时不产生衰减力,并具有期望衰减特性的转向减震装置。在使转向杆(5)转动自如地支撑的头管(6h)和前叉(2)的叉桥(4)之间配置筒型减震器(10),使得当手柄在中间位置时为最短,该筒型减震器(10)与头管(6h)和叉桥(4)分别通过球面接头(13,14)连接。筒型减震器(10)形成为在进行伸长时产生衰减力,把手柄切换到右侧或左侧的任何一侧,筒型减震器(10)伸长,产生衰减力。

    转向减震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96548C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510105082.7

    申请日:2005-09-26

    Abstract: 一种转向减震装置,其中旋转型减震器(10)具有减震器壳体(11)、支承在该壳体上并可自由旋转的旋转轴(13)、和接合在该轴上的动作杆(15),在转向器侧部件(2)上安装有减震器壳体(11),在框架侧部件(6)上通过第1枢轴(21)连接有控制杆(20)的一端部,而在该杆(20)的另一端部通过第2枢轴(22)连接有动作杆(15)的前端部,第1和第2枢轴(21、22)配置成:在手柄操纵角为0度时,连接这些第1和第2枢轴的中心的直线(L)与转向轴杆(5)的轴线(Y)大致交叉。由此,转向减震装置可以使用结构简单的旋转型减震器获得所期望的特性。

    转向减震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72726C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510055872.9

    申请日:2005-0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1/08 F16F9/064

    Abstract: 一种转向减震装置,利用廉价的结构简单的筒型减震器,在手柄中立位置上几乎不产生衰减力,当转向时根据手柄转向角产生逐渐增加的衰减力,其中,在低速行驶过程中,当大幅度操控手柄时,不会加重手柄操作。在自动二轮车的可自由转动地支撑转向柱(5)的头管(6h)和前叉(2)的叉桥(4)之间,配置筒型减震器(10),使得当手柄处于中立位置时最短。该筒型减震器(10),伸长时产生衰减力,收缩时几乎不产生衰减力。此外,该筒型减震器(10)的衰减系数随着手柄转向角增大而变小。

    转向减震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44499C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410056359.7

    申请日:2004-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1/08 F16F9/064 F16F9/3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减震器,其使用廉价且结构简单的筒型减震器,在切换手柄时产生随着其切换角而逐渐增加的衰减力,在使手柄返回时不产生衰减力,并具有期望衰减特性的转向减震装置。在使转向杆(5)转动自如地支撑的头管(6h)和前叉(2)的叉桥(4)之间配置筒型减震器(10),使得当手柄在中间位置时为最短,该筒型减震器(10)与头管(6h)和叉桥(4)分别通过球面接头(13,14)连接。筒型减震器(10)形成为在进行伸长时产生衰减力,把手柄切换到右侧或左侧的任何一侧,筒型减震器(10)伸长,产生衰减力。

    转向减震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73022A

    公开(公告)日:2005-09-28

    申请号:CN200510055872.9

    申请日:2005-0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1/08 F16F9/064

    Abstract: 一种转向减震装置,利用廉价的结构简单的筒型减震器,在手柄中立位置上几乎不产生衰减力,当转向时根据手柄转向角产生逐渐增加的衰减力,其中,在低速行驶过程中,当大幅度操控手柄时,不会加重手柄操作。在自动二轮车的可自由转动地支撑转向柱(5)的头管(6h)和前叉(2)的叉桥(4)之间,配置筒型减震器(10),使得当手柄处于中立位置时最短。该筒型减震器(10),伸长时产生衰减力,收缩时几乎不产生衰减力。此外,该筒型减震器(10)的衰减系数随着手柄转向角增大而变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