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构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70898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080031414.0

    申请日:2010-0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B62D25/04 B62D25/0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作用于车辆后部的冲击载荷吸收的车身后部构造。车身后部构造包括:从设在车身后部的后板(22)向上方立起、能够因作用于后板的冲击载荷而变形的左右的下桁梁部(42);连结在下桁梁部的上端部(42b)上、向车辆前部方向延伸至左右的车顶侧梁(14)、与下桁梁部相比高强度地形成、将冲击载荷传递至车顶侧梁的左右的上桁梁部(43)。左右的桁梁加强件(45)以对下桁梁部及上桁梁部的桁梁接合部(48)进行加强的方式设置。

    车身后部构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70898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1414.0

    申请日:2010-0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B62D25/04 B62D25/0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作用于车辆后部的冲击载荷吸收的车身后部构造。车身后部构造包括:从设在车身后部的后板(22)向上方立起、能够因作用于后板的冲击载荷而变形的左右的下桁梁部(42);连结在下桁梁部的上端部(42b)上、向车辆前部方向延伸至左右的车顶侧梁(14)、与下桁梁部相比高强度地形成、将冲击载荷传递至车顶侧梁的左右的上桁梁部(43)。左右的桁梁加强件(45)以对下桁梁部及上桁梁部的桁梁接合部(48)进行加强的方式设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