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气缸盖内冷却水通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192040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047628.3

    申请日:2011-0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的气缸盖内冷却水通道结构,在排气集合部形成于气缸盖内部的内燃机中,能以少量的冷却水有效地冷却设置在温度最高的燃烧室上方的主冷却水通道。主冷却水通道以通过多个燃烧室的上方且沿气缸盖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由主通道划分部划分出,在主通道划分部的与燃烧室相反侧的上壁面形成沿气缸盖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调整冷却水的流速的突条。排气侧连通通道以连通主冷却水通道和上下的排气侧冷却水通道的方式由排气侧连通通道划分部划分出,在排气侧连通通道划分部的与燃烧室相反侧的上壁面形成沿与气缸盖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使通道截面面积缩小的排气侧收窄部,且排气侧收窄部与突条连续。

    内燃机的气缸盖内冷却水通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192040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110047628.3

    申请日:2011-0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的气缸盖内冷却水通道结构,在排气集合部形成于气缸盖内部的内燃机中,能以少量的冷却水有效地冷却设置在温度最高的燃烧室上方的主冷却水通道。主冷却水通道以通过多个燃烧室的上方且沿气缸盖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由主通道划分部划分出,在主通道划分部的与燃烧室相反侧的上壁面形成沿气缸盖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调整冷却水的流速的突条。排气侧连通通道以连通主冷却水通道和上下的排气侧冷却水通道的方式由排气侧连通通道划分部划分出,在排气侧连通通道划分部的与燃烧室相反侧的上壁面形成沿与气缸盖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使通道截面面积缩小的排气侧收窄部,且排气侧收窄部与突条连续。

    内燃机的气缸盖内冷却水通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192039B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110046161.0

    申请日:2011-0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的气缸盖内冷却水通道结构,在气缸盖内部形成有排气集合部的内燃机中,既抑制冷却排气集合部周边的冷却水通道的流量增大,又有效地冷却排气管紧固用的螺栓凸台部。气缸盖内冷却水通道(30)具备:上排气侧冷却水通道(32)和下排气侧冷却水通道(33),二者以相互夹着排气集合部(14)的方式沿气缸盖(4)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分流路(40),其形成于下排气侧冷却水通道(33),冷却用于将排气管(8)紧固于气缸盖的排气侧侧面(4e)的排气管紧固螺栓(50)。通过在剖视图中使下排气侧冷却水通道(33)的下表面侧缘鼓出来增大通道截面面积,从而分流路以沿着下排气侧冷却水通道(33)的水流的方式形成。

    内燃机的气缸盖内冷却水通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192039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110046161.0

    申请日:2011-0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的气缸盖内冷却水通道结构,在气缸盖内部形成有排气集合部的内燃机中,既抑制冷却排气集合部周边的冷却水通道的流量增大,又有效地冷却排气管紧固用的螺栓凸台部。气缸盖内冷却水通道(30)具备:上排气侧冷却水通道(32)和下排气侧冷却水通道(33),二者以相互夹着排气集合部(14)的方式沿气缸盖(4)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分流路(40),其形成于下排气侧冷却水通道(33),冷却用于将排气管(8)紧固于气缸盖的排气侧侧面(4e)的排气管紧固螺栓(50)。通过在剖视图中使下排气侧冷却水通道(33)的下表面侧缘鼓出来增大通道截面面积,从而分流路以沿着下排气侧冷却水通道(33)的水流的方式形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