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0047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063190.0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1R31/385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在目标电压施加时刻的第二原子离子的移动状态、及因扩散引起的第二原子离子的移动状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离子的移动测定装置具有试验体和检测装置。试验体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及配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解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具有彼此相同的元素的层,在未对试验体从外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彼此为相同的电位。至少前述第一电极以比同位素的第二原子的天然丰度比更高的丰度比含有在该元素中天然丰度比最高的第一原子和该第二原子。检测装置检测从电解质释放的第一原子和第二原子的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3460502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280018186.2
申请日:2012-04-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C01G45/1264 , H01M4/0459 , H01M4/131 , H01M4/50 , H01M4/587 , H01M4/9016 , H01M12/06 , H01M12/065 , H01M12/08 , Y02E60/128 , Y02E6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氧电池。锂离子氧电池(1)具备以氧为活性物质并含有锂源的正极(2)、由能够吸收或释放锂离子的材料构成的负极(3)以及被包夹在该正极(2)和负极(3)之间并能够对锂离子进行传导的电解质层(4)。正极(2)、负极(3)以及电解质层(4)被容纳在密封壳体(5)中。正极(3)具备储氧材料和作为锂源的锂化合物(但是该锂化合物不包括锂和其他金属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利用该锂离子氧电池能够获得较高的能量密度而不会因为大气中的水分或二氧化碳导致其性能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03081218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80041511.2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94 , H01M2/0255 , H01M4/38 , H01M4/60 , H01M4/9016 , H01M4/9033 , H01M12/06 , H01M12/08 , Y02E60/1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氧电池,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不会进入到电池内,能够稳定地提供氧而无需依赖光线,并能够进行充分的充放电。金属氧电池(1)具备以氧为活性物质的正极(2)、以金属为活性物质的负极(3)、配设在正极(2)和负极(3)之间的电解质层(4)以及密封地容纳正极(2)、负极(3)和电解质层(4)的壳体(5)。正极(2)包含储氧材料,该储氧材料对电池反应具有催化功能并具备以下功能:放电时将氧离子化,使其与从负极(3)经由电解质层(4)向正极(2)移动的金属离子结合生成金属氧化物;充电时将金属氧化物还原并储藏氧。
-
公开(公告)号:CN113359041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244716.6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1R31/38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正确地诊断二次电池的劣化主要原因是电极劣化造成的,还是电解质劣化造成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诊断装置,诊断输送锂离子的电解质由固体形成的全固体电池,具备:切断手段,其切断被连接于充电电路或放电电路上的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测量手段,其测量被前述切断手段切断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后,随着时间经过的前述二次电池的端子电压的变动特性;及,诊断手段,其对根据由前述测量手段测得的前述二次电池的端子电压的测定值而特定的充放电特性、与以初始值作为标准的二次电池的标准特性的电压的变化速度或变化量进行比较,并诊断前述二次电池的劣化主要原因。
-
公开(公告)号:CN11325765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138556.7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J37/244 , H01J37/26 , H01J37/28 , H01M10/44 , H01M10/42
Abstract: 提供一种离子行为检测装置,其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待检物中的离子的行为。所述离子行为检测装置具备:检测部,其具有相对于待检物配置为接触或不接触的检测器;及,控制部;前述检测器包括:前端部,其由内侧的第一离子吸收/释放物质层和外侧的第一固体电解质层构成;第二离子吸收/释放物质层,其经由第二固体电解质层而与第一离子吸收/释放物质层连接;及,金属层,其设置在第二离子吸收/释放物质层的与第二固体电解质层相接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并且,设置有电源,以便可以在第二离子吸收/释放物质层与第一离子吸收/释放物质层之间进行离子的授受,检测部由控制部控制来检测待检物中的离子的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205150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507499.0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1R31/3835 , G01R31/389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状态判定方法,即便不进行完全充放电,也能够掌握电池的劣化状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解析阻断电流之后的弛豫过程并掌握电池的电阻,考虑到所获取的电阻值,并由一部分充放电曲线来估算充放电曲线的整体图像。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状态判定方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步骤:部分充放电曲线计算步骤,利用部分充电或部分放电,获取充放电曲线的一部分也就是部分充放电曲线,并计算正极部分充放电曲线和负极部分充放电曲线;电阻掌握步骤,由阻断充电中的充电电流或放电中的放电电流之后的端子电压的弛豫过程,来掌握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阻值;及,充放电曲线计算步骤,考虑到所获取的电阻值,由部分充放电曲线,来获得计算出整体图像的计算充放电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0690417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498267.0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由具有电绝缘性且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覆膜被覆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具体而言,在由下述式(2)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上形成下述式(1)所示的被覆层。[化学式1]LiMPO4(1)(在式中,M是从由Ni、Co、Mn和Fe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化学式2]LiaNixCoyMnzO2(2)(在式中,0≤a≤1.2、0≤x≤1、0≤y≤1、0≤z≤1且1≤x+y+z≤3。)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实现高容量的同时抑制由经年劣化和循环劣化引起的表面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460502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280018186.2
申请日:2012-04-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C01G45/1264 , H01M4/0459 , H01M4/131 , H01M4/50 , H01M4/587 , H01M4/9016 , H01M12/06 , H01M12/065 , H01M12/08 , Y02E60/128 , Y02E6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氧电池。锂离子氧电池(1)具备以氧为活性物质并含有锂源的正极(2)、由能够吸收或释放锂离子的材料构成的负极(3)以及被包夹在该正极(2)和负极(3)之间并能够对锂离子进行传导的电解质层(4)。正极(2)、负极(3)以及电解质层(4)被容纳在密封壳体(5)中。正极(2)具备储氧材料和作为锂源的锂化合物(但是该锂化合物不包括锂和其他金属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利用该锂离子氧电池能够获得较高的能量密度而不会因为大气中的水分或二氧化碳导致其性能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196034.6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54 , H01M10/653 , H01M10/617 , H01M10/48 , H01M10/659 , H01M50/105 , H01M50/124 , H01M50/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池模组,具备:蓄电池单体层叠体,层叠有多个蓄电池单体;容器,填充有液体,并收容前述蓄电池单体层叠体;及,加压部,对填充在前述容器中的液体进行加压;并且,前述蓄电池单体是固体电池单体,前述蓄电池单体层叠体被包装材料包装,前述液体包含油和吸热材料,前述吸热材料的吸热反应开始温度在80℃以上且19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8630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207698.8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10/052 , H01M50/572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包括正极集电体、与配置于正极集电体的表面的正极复合材料层;负极,包括负极集电体、与配置于负极集电体的表面的锂金属箔;及,隔膜,配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并且,所述锂二次电池具有:热变形性隔膜,配置于正极集电体的表面且正极复合材料层的近旁;及,伸出部,以与热变形性隔膜相接的方式从锂金属箔延伸出;热变形性隔膜的熔点为80℃以上,为锂金属的熔点以下的温度,借由热变形性隔膜(31)热变形,伸出部会与正极集电体接触,从而正极与负极会短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