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翻边裂纹评价方法及金属板的选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73823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080020881.7

    申请日:2020-03-13

    Abstract: 提供更加简单地评价评价用金属板的剪切端面的拉伸翻边裂纹的技术。在规定的成型条件下对任意选择的第2金属板实施扩孔试验的成型解析,改变成型条件而具有2个以上的基准应变梯度信息(10c),其是将扩孔率换算为包含真应变的孔端缘的应变得到的、孔端缘的应变与沿着半径方向的应变梯度之间的关系。在同与至少2个基准应变梯度信息(10c)对应的各成型条件相同的成型条件下,对评价用金属板进行扩孔成型,求出至少2个评价用金属板的扩孔极限时的极限扩孔率,根据至少2个基准应变梯度信息(10c)和所求出的至少2个扩孔极限时的极限扩孔率求出评价用金属板的可成型区域(ARA)。通过所求出的可成型区域(ARA),对评价用金属板中的剪切端面处的拉伸翻边裂纹进行评价。

    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破裂预测方法及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63875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880061927.2

    申请日:2018-08-02

    Abstract: 提供一种为了防止冲压成形引起的剪切端面的破裂的产生而对金属板的剪切端面的破裂极限进行评价/预测并决定冲压成形条件的技术。在评价将剪切加工后的金属板(1)利用冲压成形进行变形时的上述金属板(1)的剪切端面处的变形极限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中,利用根据两个应力梯度而求出的指标值来评价变形极限,上述两个应力梯度为通过上述冲压成形而在上述金属板(1)的剪切端面附近产生的应力分布中的、评价位置处的板厚方向X上的应力梯度和远离剪切端面的方向上的应力梯度。

    弯曲裂纹评估方法、其系统以及冲压成形部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53818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980092534.2

    申请日:2019-12-19

    Abstract: 评估针对弯曲裂纹的成形余量。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实际部件等的形状信息评估针对实施了冲压成形来形成目标冲压成形部件时的冲压成形部件的剪切端面的弯曲裂纹的成形余量的技术。一种在要对剪切加工后的金属板实施包含弯曲变形在内的冲压成形来制造目标冲压成形部件时、评估针对作为被进行了所述剪切加工的端面的剪切端面处的弯曲裂纹的成形余量的方法。根据基于冲压成形部件的部件形状而取得的剪切端面或剪切端面附近的弯曲外应变和冲压成形所使用的冲压模具中的成

    冲压部件的制造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3129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80020866.2

    申请日:2020-03-13

    Abstract: 提供为了防止剪切端面发生延迟破坏而使在冲压成型后的金属板的剪切端面产生的拉伸残余应力减小的冲压加工技术。制造冲压部件的制造方法对具有剪切端面的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型,冲压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1冲压成型工序,其被推定为在脱模后在上述金属板的剪切端面的一部分在沿着剪切边缘的方向上产生拉伸残余应力,作为上述第1冲压成型工序的后续工序具有拉伸残余应力缓和工序(5),在该拉伸残余应力缓和工序(5)中,对至少包含被推定为产生上述拉伸残余应力的、剪切端面的部位在内的区域在板厚方向上进行胀形成型。

    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破裂预测方法及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63875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880061927.2

    申请日:2018-08-02

    Abstract: 提供一种为了防止冲压成形引起的剪切端面的破裂的产生而对金属板的剪切端面的破裂极限进行评价/预测并决定冲压成形条件的技术。在评价将剪切加工后的金属板(1)利用冲压成形进行变形时的上述金属板(1)的剪切端面处的变形极限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中,利用根据两个应力梯度而求出的指标值来评价变形极限,上述两个应力梯度为通过上述冲压成形而在上述金属板(1)的剪切端面附近产生的应力分布中的、评价位置处的板厚方向X上的应力梯度和远离剪切端面的方向上的应力梯度。

    金属板在剪切加工面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裂纹预测方法以及冲压金属模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40821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80038674.7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提供被剪切加工了的材料板在端面因弯曲加工产生的裂纹的评价方法和预测方法,并提供在冲压金属模的设计方法中应反映的技术。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评价冲压成型被剪切加工了的金属板(1)时金属板在剪切加工面(10A)的变形极限。基于根据两个表面应变分布的梯度求出的指标值,评价在剪切加工面(10A)的变形极限或者预测裂纹,两个表面应变分布的梯度为,在受到弯曲加工的金属板(1)的弯曲外侧表面与剪切加工面(10A)的边界附近产生的应变的分布之中的评价位置处的、在剪切加工面(10A)的板厚方向(X)的表面应变分布的梯度和朝向从上述剪切加工面(10A)离开的方向的弯曲加工中的弯曲棱线方向(Y)的表面应变分布的梯度。

    金属板的剪切加工面上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裂纹预测方法以及压制模具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9717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80054714.7

    申请日:2018-07-13

    Abstract: 提供经剪切加工的原板的端面上的由弯曲加工导致的裂纹的评价方法与预测技术,提供应反映于压制模具的设计方法的技术。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中,对于将经剪切加工的金属板(1)进行压制成型时的、金属板(1)的剪切加工面(10A)上的变形极限进行评价。基于由下述2个表面应变分布的梯度求出的指标值与在剪切加工面产生的张力的关系,评价剪切加工面(10A)上的变形极限或者预测裂纹:经受弯曲加工的金属板(1)的弯曲外侧表面与剪切加工面(10A)的边界附近产生的应变的分布之中的、评价位置的剪切加工面(10A)上的板厚方向X的表面应变分布的梯度、和朝向从上述剪切加工面(10A)离开的方向的由弯曲加工形成的弯曲棱线方向Y的表面应变分布的梯度。

    拉伸翻边裂纹评价方法、金属板的选定方法、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部件形状的设计方法及冲压部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7382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80020881.7

    申请日:2020-03-13

    Abstract: 提供更加简单地评价评价用金属板的剪切端面的拉伸翻边裂纹的技术。在规定的成型条件下对任意选择的第2金属板实施扩孔试验的成型解析,改变成型条件而具有2个以上的基准应变梯度信息(10c),其是将扩孔率换算为包含真应变的孔端缘的应变得到的、孔端缘的应变与沿着半径方向的应变梯度之间的关系。在同与至少2个基准应变梯度信息(10c)对应的各成型条件相同的成型条件下,对评价用金属板进行扩孔成型,求出至少2个评价用金属板的扩孔极限时的极限扩孔率,根据至少2个基准应变梯度信息(10c)和所求出的至少2个扩孔极限时的极限扩孔率求出评价用金属板的可成型区域(ARA)。通过所求出的可成型区域(ARA),对评价用金属板中的剪切端面处的拉伸翻边裂纹进行评价。

    金属板的剪切加工面上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裂纹预测方法以及压制模具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97172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880054714.7

    申请日:2018-07-13

    Abstract: 提供经剪切加工的原板的端面上的由弯曲加工导致的裂纹的评价方法与预测技术,提供应反映于压制模具的设计方法的技术。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中,对于将经剪切加工的金属板(1)进行压制成型时的、金属板(1)的剪切加工面(10A)上的变形极限进行评价。基于由下述2个表面应变分布的梯度求出的指标值与在剪切加工面产生的张力的关系,评价剪切加工面(10A)上的变形极限或者预测裂纹:经受弯曲加工的金属板(1)的弯曲外侧表面与剪切加工面(10A)的边界附近产生的应变的分布之中的、评价位置的剪切加工面(10A)上的板厚方向X的表面应变分布的梯度、和朝向从上述剪切加工面(10A)离开的方向的由弯曲加工形成的弯曲棱线方向Y的表面应变分布的梯度。

    冲压部件的制造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31290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080020866.2

    申请日:2020-03-13

    Abstract: 提供为了防止剪切端面发生延迟破坏而使在冲压成型后的金属板的剪切端面产生的拉伸残余应力减小的冲压加工技术。制造冲压部件的制造方法对具有剪切端面的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型,冲压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1冲压成型工序,其被推定为在脱模后在上述金属板的剪切端面的一部分在沿着剪切边缘的方向上产生拉伸残余应力,作为上述第1冲压成型工序的后续工序具有拉伸残余应力缓和工序(5),在该拉伸残余应力缓和工序(5)中,对至少包含被推定为产生上述拉伸残余应力的、剪切端面的部位在内的区域在板厚方向上进行胀形成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