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成像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07430C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410031961.5

    申请日:2004-03-31

    Inventor: 山田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4812 H01L27/14831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能同时降低读取电压和提高转移效率的固态成像装置。p型阱(507)形成于n型半导体基片(506)上,CCD通道区(102)形成于p型阱(507)的表面区域。栅极绝缘膜(510)形成于CCD通道区(102)的表面,第一电荷转移电极(503)形成于栅极绝缘膜(510)上。层间绝缘膜(511)形成于第一电荷转移电极的周围,第二电荷转移电极(504)形成于栅极绝缘膜(510)上的第一电荷转移电极之间。第二电荷转移电极(504)的电极长度(L1)比第一电荷转移电极(503)的电极长度(L2)长,通过注入p型杂质,n-型电平差区域(113)形成于第二电荷转移电极(504)下的CCD通道区域的上游一侧的区域。

    弹性表面波滤波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65133A

    公开(公告)日:2003-12-31

    申请号:CN02802272.6

    申请日:2002-06-26

    Abstract: 一种弹性表面波滤波器,是在压电性基板上具有由第1 IDT电极及第2、第3 IDT电极与第1、第2反射器电极而构成,并于将弹性表面波的波长设成入时,各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为λ/2的主激振区域,将各主激振区域间的相位因应所需的通频带频率特性而偏移一定量的构成的纵向耦合型弹性表面波滤波器,于第1、第2、第3 IDT电极设置电极指间距不同于λ/2的多个的副激振区域,由此,可将构成弹性表面波滤波器的全部的电极指间距收限在0.8λ/2至1.2λ/2的范围,而能防止IDT电极间的不连续性所造成的损耗的劣化。

    表面声波滤波器、平衡型滤波器和通信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254009C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02122043.3

    申请日:2002-05-31

    Abstract: 对具有非平衡一平衡型端口的纵向模式表面声波滤波器来说,存在着一些平衡性能下降的问题。纵向模式表面声波滤波器包括在压电基片101上制成的第一IDT电极102,第二和第三IDT电极103和104,以及第一和第二反射器电极105和106。第一IDT电极102的上部电极102a与一个平衡型端口107相连接,以及第一IDT电极102的下部电极102b与另一个平衡型端口108相连接。同样,第二IDT电极103的上部电极103a与非平衡型端口109相连接,第二IDT电极103的下部电极103b接地。第三IDT电极104的下部电极104b与非平衡型端口109相连接,第三IDT电极104的上部电极104a接地。

    弹性表面波滤波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15643C

    公开(公告)日:2005-08-17

    申请号:CN02802272.6

    申请日:2002-06-26

    Abstract: 一种弹性表面波滤波器,是在压电性基板上具有由第1 IDT电极及第2、第3 IDT电极与第1、第2反射器电极而构成,并于将弹性表面波的波长设成入时,各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为λ/2的主激振区域,将各主激振区域间的相位因应所需的通频带频率特性而偏移一定量的构成的纵向耦合型弹性表面波滤波器,于第1、第2、第3 IDT电极设置电极指间距不同于λ/2的多个的副激振区域,由此,可将构成弹性表面波滤波器的全部的电极指间距收限在0.8λ/2至1.2λ/2的范围,而能防止IDT电极间的不连续性所造成的损耗的劣化。

    固态成像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34792A

    公开(公告)日:2004-10-06

    申请号:CN200410031961.5

    申请日:2004-03-31

    Inventor: 山田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4812 H01L27/14831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能同时降低读取电压和提高转移效率的固态成像装置。p型阱507形成于n型半导体基片506上,CCD通道区102形成于p型阱507的表面区域。栅极绝缘膜510形成于CCD通道区102的表面,第一电荷转移电极503形成于栅极绝缘膜510上。层间绝缘膜511形成于第一电荷转移电极的周围,第二电荷转移电极504形成于栅极绝缘膜510上的第一电荷转移电极之间。第二电荷转移电极504的电极长度L1比第一电荷转移电极503的电极长度L2长,通过注入p型杂质,n-型电平差区域113形成于第二电荷转移电极504下的CCD通道区域的上游一侧的区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