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9829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80044135.2

    申请日:2011-0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有将长条的第1电极(5)、长条的第2电极(6)、和介于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长条的隔膜(7)卷绕成螺旋状的电极组,以及非水电解质;所述第1电极包括片材状的第1集电体(5a)、和所述第1集电体表面的第1活性物质层(5b);所述第2电极包括片材状的第2集电体(6a)、和所述第2集电体表面的第2活性物质层(6b);所述第1电极的卷绕终端部经由所述隔膜与配置于更靠外周侧的所述第2电极相对置。所述二次电池具有在高温环境下反复进行快速的充放电的情况下,在与所述第1电极的卷绕终端部相对置的所述第2电极的对置部位(B)发生断裂等问题。本发明在上述的二次电池中,通过用补足所述第2电极的厚度的补强部(24)来对与所述第1电极的卷绕终端部相对置的所述第2电极的对置部位(B)进行补强等,可谋求上述问题的解決。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以及充放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9805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980100561.6

    申请日:2009-0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H01M4/525 H01M10/44 H02J7/0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该锂离子二次电池将含有镍和钴、且具有层状的晶体结构的含锂复合氧化物用作正极活性物质。该充电方法包括:第1步骤,以0.5~0.7It的第1电流进行充电,直至充电电压达到3.8~4.0V的第1上限电压;第2步骤,在所述第1步骤后,以比第1电流小的第2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直至达到比第1上限电压高的第2上限电压;以及第3步骤,在所述第2步骤后,以第2上限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由此,可以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其能够同时实现充电时间的缩短和充放电循环寿命特性的提高。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60218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980136693.4

    申请日:2009-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的正极合剂层的正极、负极、介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多孔质绝缘层以及非水电解液。一般地说,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因压坏而损坏时,电池内部会产生短路,而在短路电流的作用下,电池内的温度急剧上升,从而有可能导致电池的热失控。于是,本发明的申请人对于在因压坏而损坏时、电池内部产生短路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可知,正极、负极和隔膜中,拉伸伸长率最小的正极优先断裂而在电池内部产生短路。本发明通过将上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的含有铝的正极集电体的平均结晶粒径设定为1.0μm以上等,则即使有时电池因压坏而损坏,也可防止在电池内部产生短路。

    圆筒形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785137A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980100233.6

    申请日:2009-05-26

    Abstract: 本发明的圆筒形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备电极组、非水电解液、收容电极组和非水电解液并兼作负极端子的有底圆筒状的电池壳、将负极与电池壳电连接的负极引线,其中,电极组是将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有正极合剂层的带状的正极与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有负极合剂层的带状的负极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夹隔着带状的隔膜卷绕而成的大致圆柱状的电极组。负极包含在负极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有负极合剂层的两面涂布部、在负极集电体的单面上形成有负极合剂层的单面涂布部、以及负极集电体的两面露出的未涂布部。单面涂布部及未涂布部配置在电极组的最外周部。单面涂布部及未涂布部的负极集电体露出部与电池壳的内表面直接接触。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60218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0980136693.4

    申请日:2009-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的正极合剂层的正极、负极、介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多孔质绝缘层以及非水电解液。一般地说,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因压坏而损坏时,电池内部会产生短路,而在短路电流的作用下,电池内的温度急剧上升,从而有可能导致电池的热失控。于是,本发明的申请人对于在因压坏而损坏时、电池内部产生短路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可知,正极、负极和隔膜中,拉伸伸长率最小的正极优先断裂而在电池内部产生短路。本发明通过将上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的含有铝的正极集电体的平均结晶粒径设定为1.0μm以上等,则即使有时电池因压坏而损坏,也可防止在电池内部产生短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