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结合分析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84032A

    公开(公告)日:2004-03-24

    申请号:CN02142788.7

    申请日:2002-0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4306 G01N33/558

    Abstract: 为了提供没有前带现象的影响并对试料中的分析物能够准确地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的特异结合分析方法,将含有分析对象物的试料与保持标记材所标记的第1特异结合物质的保持部接触,使分析对象物与第1特异结合物质相结合,将上述试料与固定了第2特异结合物质的第1检测部接触,使过剩的分析对象物与第2特异结合物质相结合,将上述试料与固定了和上述分析对象物相同或类似的物质的第2检测部接触,使上述第1特异结合物质与上述物质结合,分别测量第1检测部以及第2检测部得到的来自上述标记材料的信号1以及信号2,接着根据上述强度求出上述试料中的分析对象物的浓度。

    特异结合分析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62841C

    公开(公告)日:2006-07-05

    申请号:CN02142788.7

    申请日:2002-0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4306 G01N33/558

    Abstract: 为了提供没有前带现象的影响并对试料中的分析物能够准确地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的特异结合分析方法,将含有分析对象物的试料与保持标记材所标记的第1特异结合物质的保持部接触,使分析对象物与第1特异结合物质相结合,将上述试料与固定了第2特异结合物质的第1检测部接触,使过剩的分析对象物与第2特异结合物质相结合,将上述试料与固定了和上述分析对象物相同或类似的物质的第2检测部接触,使上述第1特异结合物质与上述物质结合,分别测量第1检测部以及第2检测部得到的来自上述标记材料的信号1以及信号2,接着根据上述强度求出上述试料中的分析对象物的浓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