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91500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480013936.6
申请日:2014-03-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5B33/12 , H01L51/50 , H05B33/02 , H05B33/26 , F21Y10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4 , H01L51/0095 , H01L51/5004 , H01L51/5044 , H01L51/506 , H01L51/5206 , H01L51/5221 , H01L51/5262 , H01L51/5268 , H01L51/5271 , H01L51/5278 , H01L51/528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基底1,其具有光透射特性;光扩散层2;光透射电极3;光反射电极4;以及彼此空间隔开的多个发光层E。关于为最靠近光反射电极4的第m个发光层的第m个发光层Em,满足由以下表达式(2)和(3)定义的关系。在以下表达式中,λm表示加权平均发射波长,φm表示相移,nm(λm)表示填充光反射电极4和第m个发光层Em之间的空间的介质的平均折射率,并且dm表示从光反射电极4到第m个发光层Em的距离。l是等于或大于0的整数。[公式1]nm(λm)×dm≥0.6λm(3)。
-
公开(公告)号:CN105191500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480013936.6
申请日:2014-03-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5B33/12 , H01L51/50 , H05B33/02 , H05B33/26 , F21Y10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4 , H01L51/0095 , H01L51/5004 , H01L51/5044 , H01L51/506 , H01L51/5206 , H01L51/5221 , H01L51/5262 , H01L51/5268 , H01L51/5271 , H01L51/5278 , H01L51/528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基底1,其具有光透射特性;光扩散层;光透射电极;光反射电极;以及彼此空间隔开的多个发光层。关于为最靠近光反射电极的第m个发光层的第m个发光层,满足由以下表达式(2)和(3)定义的关系。在以下表达式中,λm表示加权平均发射波长,φ(λm)表示相移,nm(λm)表示填充光反射电极和第m个发光层之间的空间的介质的平均折射率,并且dm表示从光反射电极到第m个发光层的距离。l是等于或大于0的整数。[公式1]nm(λm)×dm≥0.6λm (3)。
-
公开(公告)号:CN103380660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80009782.4
申请日:2012-02-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3/06 , H01L51/5212 , H01L2251/5361 , H05B33/10 , H05B33/26
Abstract: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层、第二电极、第一端子部分、第二端子部分、以及辅助电极。第一电极由导电且透光的材料构成。发光层通过使用有机材料而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通过使用导电材料而形成于所述发光层上。第一端子部分放置在所述发光层的沿与所述发光层的厚度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端上,并且电耦合至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端子部分放置在所述发光层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上,并且电耦合至所述第二电极。辅助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上,以沿与所述厚度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发光层的旁边,并且所述辅助电极电耦合至所述第一电极。通过使用比电阻比所述第一电极的比电阻小的材料,所述辅助电极形成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所述辅助电极包括具有不同厚度的多个部位,使得薄层电阻随沿所述辅助电极的纵向方向距所述第一端子部分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