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60805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280017022.8
申请日:2012-03-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08 , H01L51/5044 , H01L51/5278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长期耐久性和寿命的特性方面优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以下结构,其中由中间层3形成的多个发光层4插入正极1和负极2之间。中间层3具有混合层3a、第一层3b和空穴注入层3c,这些层按此顺序从正极1至负极2形成,混合层3a含有供电子物质和传输电子的有机材料,并且第一层3b由电子传输材料制成。第一层3b的厚度为0.2至2.0nm的范围。空穴注入层3c由接受电子的有机材料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5191500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480013936.6
申请日:2014-03-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5B33/12 , H01L51/50 , H05B33/02 , H05B33/26 , F21Y10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4 , H01L51/0095 , H01L51/5004 , H01L51/5044 , H01L51/506 , H01L51/5206 , H01L51/5221 , H01L51/5262 , H01L51/5268 , H01L51/5271 , H01L51/5278 , H01L51/528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基底1,其具有光透射特性;光扩散层;光透射电极;光反射电极;以及彼此空间隔开的多个发光层。关于为最靠近光反射电极的第m个发光层的第m个发光层,满足由以下表达式(2)和(3)定义的关系。在以下表达式中,λm表示加权平均发射波长,φ(λm)表示相移,nm(λm)表示填充光反射电极和第m个发光层之间的空间的介质的平均折射率,并且dm表示从光反射电极到第m个发光层的距离。l是等于或大于0的整数。[公式1]nm(λm)×dm≥0.6λm (3)。
-
公开(公告)号:CN102714894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180006217.8
申请日:2011-01-1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4 , H01L51/5271 , H01L51/5275 , H05B33/04
Abstract: 面状发光装置具备:有机EL元件,具有一面及与上述一面相反侧的另一面,从上述一面放射光;保护基板,对于从上述有机EL元件放射的光具有透光性,以与上述有机EL元件的上述一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具有与上述有机EL元件的上述一面对置的一表面;保护部,以与上述有机EL元件的上述另一面对置的方式配置,与上述保护基板一起形成将上述有机EL元件收纳以防水的腔体;光取出构造部,介于上述有机EL元件的上述一面与上述保护基板之间,抑制从上述有机EL元件的上述一面和上述保护基板的上述一表面的至少一个的上述有机EL元件放射的光的反射。
-
公开(公告)号:CN105191500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480013936.6
申请日:2014-03-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5B33/12 , H01L51/50 , H05B33/02 , H05B33/26 , F21Y10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4 , H01L51/0095 , H01L51/5004 , H01L51/5044 , H01L51/506 , H01L51/5206 , H01L51/5221 , H01L51/5262 , H01L51/5268 , H01L51/5271 , H01L51/5278 , H01L51/528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基底1,其具有光透射特性;光扩散层2;光透射电极3;光反射电极4;以及彼此空间隔开的多个发光层E。关于为最靠近光反射电极4的第m个发光层的第m个发光层Em,满足由以下表达式(2)和(3)定义的关系。在以下表达式中,λm表示加权平均发射波长,φm表示相移,nm(λm)表示填充光反射电极4和第m个发光层Em之间的空间的介质的平均折射率,并且dm表示从光反射电极4到第m个发光层Em的距离。l是等于或大于0的整数。[公式1]nm(λm)×dm≥0.6λm(3)。
-
公开(公告)号:CN102612857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080037829.9
申请日:2010-09-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5
Abstract: 有机发光元件具备:基板(2);形成在基板(2)的一个表面,并具有向基板(2)发光的发光部(5)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3);和附设在基板(2)的另一个表面的透镜(1)。透镜(1)的折射率为基板(2)的折射率以上。发光部(5)的与基板表面平行的面的面积小于基板(2)的附设有透镜(1)的面积。从发光部(5)朝向基板(2)的方向的基板面(2a)的垂线(Lα)、与将发光部(5)的端部和透镜(1)的端部连接的直线(L1)所成的角度(θ)为60度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636289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80017065.6
申请日:2012-03-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36 , H01L51/5044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通过诸如膜厚度调整的较小设计改变,可以发出用于照明的光源所需的高色温到低色温范围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表现出高显色,特别高的平均显色指数(Ra)和红光的特殊显色指数(R9)。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还表现出优异的效率和使用寿命特性。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由以下形成:透明电极(1);第一发光单元(7),包括蓝色荧光发光层(2)和绿色荧光发光层(3);中间层(9);第二发光单元(8),包括红色磷光发光层(4)和绿色磷光发光层(5);以及反射电极(6)。叠置第一发光单元(7)和第二发光单元(8),并且中间层(9)夹置在其间。来自第一发光单元(7)的光发射利用由两个激发的三线态的碰撞/融合产生激发的单线态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3609200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280030189.8
申请日:2012-06-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龙云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04 , H05B33/10
Abstract: 图案形成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在图案形成装置中,能够从基板有效地除去墨,抑制基板的污染并且提高生产率。图案形成装置(1)具备将基板(20)上的规定部位的墨(30)除去的擦拭机构(4)。该擦拭机构(4)具有:含有溶剂(40)的带(41);卷取带(41)的旋转式的卷轴(42);以及使带(41)抵接于基板(20)上的带头(43)。通过带头(43)使带(41)抵接于基板(20),使基板(20)上的墨(30)附着于带(41)。根据该结构,在通过带(41)擦拭墨(30)时,带(41)的擦拭面常时为新的面,因此能够有效地除去墨(30),带(41)难以劣化。此外,即使长时间使用也难以产生切屑等,因此抑制基板(20)的污染,提高生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460805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280017022.8
申请日:2012-03-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08 , H01L51/5044 , H01L51/52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长期耐久性和寿命的特性方面优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以下结构,其中由中间层3形成的多个发光层4插入正极1和负极2之间。中间层3具有混合层3a、第一层3b和空穴注入层3c,这些层按此顺序从正极1至负极2形成,混合层3a含有供电子物质和传输电子的有机材料,并且第一层3b由电子传输材料制成。第一层3b的厚度为0.2至2.0nm的范围。空穴注入层3c由接受电子的有机材料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843172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880113738.1
申请日:2008-08-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5 , H01L51/0052 , H01L51/0059 , H01L51/0067 , H01L51/007 , H01L51/0073 , H01L51/0079 , H01L2251/558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光散射区形成于透光基板上而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发光层(3)中的发光点与光反射电极(2)之间的距离d表示为以下等式:其中,(1)λ为当从发光层(3)发出的光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光谱辐射通量和CIE标准光谱发光效率的乘积或者光谱辐射通量除以各波长的光子能的商取最大值时的波长;n为对于波长λ的光,在发光点和光反射电极(2)之间设置的层的折射率;n1和k1分别为对于波长λ的光,在发光点和光反射电极(2)之间设置的且与光反射电极(2)接触的层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n2和k2分别为对于波长λ的光,光反射电极(2)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a为满足关系“1.28<a≤-5.56×norg/nEML+7.74”的值;norg为对于波长λ的光,在发光点和光反射电极(2)之间设置的且与发光层(3)接触的层的折射率;nETL为对于波长λ的光,发光层(3)的折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113414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0980130244.9
申请日:2009-07-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51/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8 , H01L51/0051 , H01L51/0072 , H01L51/0081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可以通过改进中间层来改善其耐用性和持续性性能。该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在阳极(1)和阴极(2)之间层叠的多个发光层(4),所述中间层(3)介于发光层中的两个之间。中间层(3)由以下层形成:层(3a),其由电荷转移复合物、功函数为3.7eV以下的金属或该金属的化合物所构成;包含导电材料的透光层(3b);由电荷传输有机材料形成的层(3c);以及由空穴注入材料形成的层(3d)。电荷传输材料层(3c)的厚度为0.5nm~30nm。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