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液泵、冷却系统、及电气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0370143C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510060067.5

    申请日:2005-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3/0673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贮液槽的功能却不需要额外的贮液槽、而且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的供液泵。其解决方案为,在供液泵(1)的外壳(2)中的外壳主体(3)上,在泵室(5)的外侧位置处,设置贮液槽部(6)。在贮液槽部(6)内,配置流路形成构件(10),该流路形成构件(10)具有使泵室(5)与排出口(9)连通的排出用流路(13)。在形成排出用流路(13)的壁中,在上表面(13a)和下表面(13b)上形成连通孔(16、17),所述连通孔使排出流路(13)的内部与贮液槽部(6)的内部连通。在气泡混入通过排出用流路(13)的内部的液体中的情况下,气泡从上侧连通孔(16)向贮液槽部(6)侧逃逸,通过连通孔(16、17)向排出用流路(13)内补充与该气泡的量相应的量的贮液槽部(6)内的液体。即使将供液泵(1)上下颠倒,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供液泵、冷却系统、及电气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676940A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申请号:CN200510060067.5

    申请日:2005-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3/0673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贮液槽的功能却不需要额外的贮液槽、而且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的供液泵。其解决方案为,在供液泵(1)的外壳(2)中的外壳主体(3)上,在泵室(5)的外侧位置处,设置贮液槽部(6)。在贮液槽部(6)内,配置流路形成构件(10),该流路形成构件(10)具有使泵室(5)与排出口(9)连通的排出用流路(13)。在形成排出用流路(13)的壁中,在上表面(13a)和下表面(13b)上形成连通孔(16、17),所述连通孔使排出流路(13)的内部与贮液槽部(6)的内部连通。在气泡混入通过排出用流路(13)的内部的液体中的情况下,气泡从上侧连通孔(16)向贮液槽部(6)侧逃逸,通过连通孔(16、17)向排出用流路(13)内补充与该气泡的量相应的量的贮液槽部(6)内的液体。即使将供液泵(1)上下颠倒,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