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36833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02154565.0
申请日:2002-12-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67 , G06F1/203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风扇单元及包含这种风扇单元的电子装置(1)。所述风扇单元包含叶轮(31)以及包容此叶轮(31)的机壳(30),所述机壳(30)具有彼此相对的顶板(33)和底板(34),顶板(33)具有外周边部分(33a),该外周边部分(33a)具有第一斜面(43),底板(34)具有外周边部分(34a),该外周边部分(34a)具有第二斜面(44),所述第一、第二斜面(43、44)由叶轮(31)径向离开的方向彼此倾斜远离,使得所述涡流室(42)的体积在叶轮(31)径向远离的方向逐渐增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如果要使涡流室的开始至末端逐渐地增加冷却空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则必须使机壳具有较大平面尺寸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0370143C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510060067.5
申请日:2005-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3/0673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贮液槽的功能却不需要额外的贮液槽、而且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的供液泵。其解决方案为,在供液泵(1)的外壳(2)中的外壳主体(3)上,在泵室(5)的外侧位置处,设置贮液槽部(6)。在贮液槽部(6)内,配置流路形成构件(10),该流路形成构件(10)具有使泵室(5)与排出口(9)连通的排出用流路(13)。在形成排出用流路(13)的壁中,在上表面(13a)和下表面(13b)上形成连通孔(16、17),所述连通孔使排出流路(13)的内部与贮液槽部(6)的内部连通。在气泡混入通过排出用流路(13)的内部的液体中的情况下,气泡从上侧连通孔(16)向贮液槽部(6)侧逃逸,通过连通孔(16、17)向排出用流路(13)内补充与该气泡的量相应的量的贮液槽部(6)内的液体。即使将供液泵(1)上下颠倒,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942089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610142161.X
申请日:2006-09-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5K7/20 , H01L23/473 , G06F1/20 , G12B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5325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冷却设备包括: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热连接的第一受热部分;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热连接的第二受热部分;散发第一和第二发热元件的热量的散热部分;以及使液态致冷剂在所述第一受热部分,所述第二受热部分和所述散热部分之间循环流动的循环通道,其中第二受热部分在液态致冷剂的流动方向上关于所述第一受热部分位于其上游位置,关于所述散热部分位于其下游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893807A
公开(公告)日:2007-01-10
申请号:CN200610100141.6
申请日:2006-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nventor: 富冈健太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F28D15/00 , F28F3/12 , F28F13/06 , G06F2200/201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冷却装置包括热连接到所安装的第一发热元件和所安装的安装高度比第一发热元件高的第二发热元件的传热单元,所述传热单元包括冷却剂通过其流动的通路,具有热连接到第一发热元件的第一部分和热连接到第二发热元件的第二部分的受热部,发散由所述受热部接收到的热量的散热部,其中形成相应于所述通路的第一槽的第一板构件,和覆盖所述第一槽的第二板构件。受热部形成在第一板构件和第二板构件的至少一个之上。
-
公开(公告)号:CN1690439A
公开(公告)日:2005-11-02
申请号:CN200510066265.2
申请日:2005-04-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F04D29/582 , G06F2200/201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具有发热单元(31)的外壳(10)、以及被安装在外壳(10)中用于冷却发热单元(31)的冷却器(40)。所述冷却器(40)包括:(i)散热部分(50);(ii)与散热部分(50)热藕合的循环路径(60);以及(iii)与循环路径(60)和发热单元(31)耦合的泵(100),所述泵(100)利用循环路径(60)来循环冷却剂。泵(100)包括:(i)泵外壳(101),其具有与发热单元(31)热耦合的吸热表面(120);(ii)用于压缩冷却剂的泵室(118);(iii)在泵室(118)中的旋转单元(102),所述旋转单元(102)用于将冷却剂传输入和传输出循环路径(60);(iv)与旋转单元(102)耦合的电动机(103),所述电动机(103)用于转动旋转单元(102)以传输冷却剂;以及(v)三个安装部分(151、152、153),其用于将泵(100)固定到外壳(10)上。
-
公开(公告)号:CN1676940A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申请号:CN200510060067.5
申请日:2005-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3/0673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贮液槽的功能却不需要额外的贮液槽、而且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的供液泵。其解决方案为,在供液泵(1)的外壳(2)中的外壳主体(3)上,在泵室(5)的外侧位置处,设置贮液槽部(6)。在贮液槽部(6)内,配置流路形成构件(10),该流路形成构件(10)具有使泵室(5)与排出口(9)连通的排出用流路(13)。在形成排出用流路(13)的壁中,在上表面(13a)和下表面(13b)上形成连通孔(16、17),所述连通孔使排出流路(13)的内部与贮液槽部(6)的内部连通。在气泡混入通过排出用流路(13)的内部的液体中的情况下,气泡从上侧连通孔(16)向贮液槽部(6)侧逃逸,通过连通孔(16、17)向排出用流路(13)内补充与该气泡的量相应的量的贮液槽部(6)内的液体。即使将供液泵(1)上下颠倒,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490695A
公开(公告)日:2004-04-21
申请号:CN03124971.X
申请日:2003-09-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G06F1/1616 , G06F1/1681 , G06F1/1683 , G06F2200/201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1)包括一个第一壳体(4)和一个第二壳体(8)。第一和第二壳体(4,8)之间的接合部分设置有三条将第一壳体(4)的内部和第二壳体(8)的内部连接在一起的通道(20a,20b,20d,78a,78c,78d)。一根电缆(60)内流动着电信号,而且该电缆穿过三条通道中的一条(20b,78c)延伸。此外,还设置有两个管道(57,58)。第一管道(57)输送在吸热部分(33)被加热的液体冷却剂。第二管道(58)输送在散热部分(35)内得以冷却的液体冷却剂。第一和第二管道(57,58)分别穿过三条通道中的其余两条通道(20a,20d,78a,78d)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455638A
公开(公告)日:2003-11-12
申请号:CN03106477.9
申请日:2003-02-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G06F2200/203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辐射发热部件的热量的辐射器的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具有发热部件(21)的主体(2)、热连接到发热部件(21)的热量接收部分(26)、通过主体(2)支撑并具有显示面板(11)的显示单元(3)、包含在显示单元(3)中的热辐射部分(27)和使液体制冷剂在热接收部分(26)和热辐射部分(27)之间循环的循环通路(28)。显示单元(3)包含风扇(29)。风扇(29)将冷却空气输送给热辐射部分(27)以强制冷却热辐射部分(27)。
-
公开(公告)号:CN101447606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213227.9
申请日:2008-08-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2258 , G06F1/1616 , G06F1/1626 , G06F1/1698 , H01Q1/526 , H01Q17/00
Abstract: 电子设备包括包含底壁(19A)和从底壁(19A)的四周立起的侧壁(19B)的壳体(20),形成在壳体(20)的内表面上的天线(17),和容纳在壳体(20)内部并具有无线电波吸收特性的部件。具有无线电波吸收特性的部件被配置为相对于壳体(20)的侧壁(19B)保持预定间隙(D),至少一部分天线(17)被形成为与壳体(20)的侧壁(19B)的内表面紧密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0338808C
公开(公告)日:2007-09-19
申请号:CN200510055070.8
申请日:2005-03-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164 , H01M8/04007 , H01M8/04186 , H01M8/1011 , Y02E60/523
Abstract: 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分别具有阳极和阴极的一个或更多个燃料电池单元;向上述阳极供给燃料的混合罐;与上述燃料电池连接且使来自上述燃料电池的排出物流到上述混合罐的排出路;以及在上述排出路上具有的、把上述排出物冷却到被控制的温度的冷却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