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85318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80019362.9
申请日:2013-04-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5/346 , H01G2/14 , H01G9/0003 , H01G9/12 , H01G11/16 , H01H35/26 , H01M2/30 , H01M2/345 , H01M2200/20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流切断装置以及使用其的蓄电装置。电流切断装置具有在壳体内的内压上升并超过规定水平时变形的变形板、构成通电路径的通电板、接点板。通电板包括与接点板接触的第1接点部。接点板包括与第1接点部接触的第2接点部。在变形板形成有能够接受壳体(1)内的内压的受压部和与第1接点部接触的抵接部。通过以抵接部向接点板侧移动的方式发生变形,第2接点部能够从通电板分离。变形板与通电板和接点板绝缘。通电板被配置成被变形板和接点板夹持。
-
公开(公告)号:CN10428531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380019362.9
申请日:2013-04-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5/346 , H01G2/14 , H01G9/0003 , H01G9/12 , H01G11/16 , H01H35/26 , H01M2/30 , H01M2/345 , H01M2200/20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流切断装置以及使用其的蓄电装置。电流切断装置具有在壳体内的内压上升并超过规定水平时变形的变形板、构成通电路径的通电板、接点板。通电板包括与接点板接触的第1接点部。接点板包括与第1接点部接触的第2接点部。在变形板形成有能够接受壳体(1)内的内压的受压部和与第1接点部接触的抵接部。通过以抵接部向接点板侧移动的方式发生变形,第2接点部能够从通电板分离。变形板与通电板和接点板绝缘。通电板被配置成被变形板和接点板夹持。
-
公开(公告)号:CN106233505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580021109.6
申请日:2015-02-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蓄电装置具备电流切断装置。电流切断装置具备第一通电部件、第二通电部件、第一变形部件、第二变形部件、第一密封部件。第一通电部件固定于壳体。第二通电部件配置在与第一通电部件对置的位置。第一变形部件的端部固定于第一通电部件。第一变形部件的中央部固定于第二通电部件。第二变形部件配置在相对于第二通电部件而言与第一变形部件的相反的一侧。第一密封部件配置于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第二密封部件配置于第一通电部件与壳体18之间。壳体与第一通电部件之间的透气性在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的透气性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6233505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580021109.6
申请日:2015-02-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45 , H01G9/12 , H01G11/14 , H01G11/74 , H01G11/80 , H01M2/08 , H01M2200/20
Abstract: 蓄电装置具备电流切断装置。电流切断装置具备第一通电部件、第二通电部件、第一变形部件、第二变形部件、第一密封部件。第一通电部件固定于壳体。第二通电部件配置在与第一通电部件对置的位置。第一变形部件的端部固定于第一通电部件。第一变形部件的中央部固定于第二通电部件。第二变形部件配置在相对于第二通电部件而言与第一变形部件的相反的一侧。第一密封部件配置于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第二密封部件配置于第一通电部件与壳体18之间。壳体与第一通电部件之间的透气性在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的透气性以下。
-
-
公开(公告)号:CN10907539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780023880.6
申请日:2017-04-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0569 , H01G11/60 , H01G11/62 , H01G11/64 , H01M4/13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10/0568 , H01M10/058 , H01M10/0585
Abstract: 一种电解液,包含:电解质,其包含用下述通式(1)表示的锂盐;有机溶剂,其包含用下述通式(2)表示的链状碳酸酯;以及不饱和环状碳酸酯,其中,相对于上述锂盐以摩尔比3~6包含上述链状碳酸酯;和/或以1.1~3.8mol/L的浓度包含上述锂盐,(R1X1)(R2SO2)NLi通式(1),R20OCOOR21通式(2)。
-
公开(公告)号:CN10888612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80020280.4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14 , H01G11/74 , H01G11/78 , H01M2/02 , H01M2/12 , H01M2/26 , H01M10/04 , Y02E60/13
Abstract: 蓄电装置具备:电极组装体,其具备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壳体,其收纳电极组装体;压力释放阀;以及正极导电构件和负极导电构件,其分别与对应的电极电连接。壳体具有压力释放阀所在的壁部。各导电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壁部的内表面和与该内表面相对的电极组装体的端面之间。正极导电构件和负极导电构件中的至少一方导电构件具备:夹设部,其介于壁部的内表面与电极组装体的端面之间;以及遮挡部,其位于比夹设部偏向电极组装体的端面的位置。遮挡部相对于壁部从电极组装体所处的一侧覆盖压力释放阀。
-
公开(公告)号:CN107123832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610901287.4
申请日:2013-04-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0583 , H01M10/0585 , H01M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77 , H01M2/0473 , H01M2/22 , H01M2/266 , H01M10/0413 , H01M10/0463 , H01M2220/20 , H01M10/0583 , H01M10/0404 , H01M10/05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以使正极集电部件以及负极集电部件的与集电组连接的连接面与电极组装体对置的方式配设正极集电部件以及负极集电部件。另外,在壳体内中,绝缘部件配设在正极集电部件以及负极集电部件与壳体的端子壁之间,并且使对置面与端子壁分离。其结果,能够减少浪费空间,并且能够将集电部件以及集电组相对于壳体绝缘。
-
公开(公告)号:CN105103335B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480018804.2
申请日:2014-04-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73 , H01G11/52 , H01M2/1646 , H01M2/1686 , H01M2/18 , H01M10/0413 , H01M10/0436 , H01M10/0525 , H01M10/345 , H01M2220/20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蓄电装置具备具有活性物质层的第一电极片、覆盖上述第一电极片的两个表面的隔板、以及具有活性物质层且与上述第一电极片为不同极性的第二电极片。上述第一电极片具有第一端部和从该第一端部延伸的极耳。上述隔板具有:第一伸出部,其在上述第一电极片的两侧,分别从上述第一电极片向上述极耳的延伸方向伸出;第二伸出部,其在上述第一电极片的两侧,分别从第一电极片向与上述第一伸出部的伸出方向不同的方向伸出。上述第一伸出部彼此在第一焊接区域被焊接,上述第二伸出部彼此在第二焊接区域被焊接。上述第一伸出部的伸出方向上的上述第一焊接区域的区域宽度大于上述第二伸出部的伸出方向上的上述第二焊接区域的区域宽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247122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380018880.9
申请日:2013-04-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8 , H01M2/0202 , H01M2/0237 , H01M2/1673 , H01M10/0413 , H01M10/04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防止对电极板施加过度的力的蓄电装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具有多个侧壁的外壳主体和被收纳于外壳主体的电极组装体。电极组装体具有由具有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板、具有活性物质层的负极板以及夹设于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隔离件构成的层叠构造。外壳主体具有与电极组装体的层叠方向垂直的至少1个第1内壁面、与该第1内壁面邻接且与电极组装体的层叠方向平行的至少1个第2内壁面、以及连结相互邻接的第1内壁面及第2内壁面的拐角面。将通过第1内壁面与拐角面的分界线且与第2内壁面对置的面规定为假想边界面。与第2内壁面对置的正极板的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位于假想边界面的面上、或位于相比假想边界面的位置还从边缘所对置的第2内壁面离开的区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