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20844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810003865.8

    申请日:2003-09-02

    Abstract: 一种减振装置,其具有层叠板,其是通过对在周缘部具有矩形或波形的缺口部的规定张数的内板、和被设置在规定张数的内板的外侧且具有与内板周缘部不同的形状的外板进行层叠而成的;内板与减振对象机械的部件对接;在外板的周缘部实施连续焊接,在内板的周缘部实施间断焊接,而将层叠板结合到机械的部件上,由外板和机械的部件封闭式密封规定张数的内板。根据该结构,通过对层叠板的外板进行连续焊接(全周焊接)防止雨水浸入,而防止板间生锈。

    工程机械的铲斗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40553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003866.2

    申请日:2003-09-02

    Abstract: 一种工程机械的铲斗,其具备:侧板(11)、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侧板(11)连接的底板(12)、安装在所述侧板(11)上的层叠板(20),在所述侧板(11)的高度Hs和所述底板(12)的宽度Wp之比Wp/Hs为1.47以上的情况下,对所述侧板(11)和所述底板(12)相连接的部位中至少一部分的部位(16)进行加固。据此,可对各种铲斗中的必要最小限度的铲斗,不进行噪音实验等并以必要最小限度的劳力实施噪音对策。

    工程机械的铲斗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40553B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810003866.2

    申请日:2003-09-02

    Abstract: 一种工程机械的铲斗,其具备:侧板(11)、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侧板(11)连接的底板(12)、安装在所述侧板(11)上的层叠板(20),在所述侧板(11)的高度Hs和所述底板(12)的宽度Wp之比Wp/Hs为1.47以上的情况下,对所述侧板(11)和所述底板(12)相连接的部位中至少一部分的部位(16)进行加固。据此,可对各种铲斗中的必要最小限度的铲斗,不进行噪音实验等并以必要最小限度的劳力实施噪音对策。

    减振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40554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810003867.7

    申请日:2003-09-02

    Abstract: 一种减振装置,具备层叠板(20),该层叠板的至少内部的部位被固定在工程机械的铲斗(10)的侧板(11)上;内部的部位位于由以下各部位构成的区域G内,即:i)由线段CA与层叠板(20)的周缘相交的点B和圆弧中心C的连接线段BC的中点d以及中点d附近构成的部位D,其中,线段CA是连结在一侧的至少一部分上具备大致圆弧形状而成的侧板(11)的圆弧中心C、和在铲斗(10)向工程机械安装一侧的从大致圆弧形状转移到其他形状的点A的连接线段;ii)由线段CA的中点f以及中点f附近构成的部位F;iii)部位D和部位F之间的区域。据此,可将由固定层叠板而引起的对减振效果的不良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减振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40554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003867.7

    申请日:2003-09-02

    Abstract: 一种减振装置,具备层叠板(20),该层叠板的至少内部的部位被固定在工程机械的铲斗(10)的侧板(11)上;内部的部位位于由以下各部位构成的区域G内,即:i)由线段CA与层叠板(20)的周缘相交的点B和圆弧中心C的连接线段BC的中点d以及中点d附近构成的部位D,其中,线段CA是连结在一侧的至少一部分上具备大致圆弧形状而成的侧板(11)的圆弧中心C、和在铲斗(10)向工程机械安装一侧的从大致圆弧形状转移到其他形状的点A的连接线段;ii)由线段CA的中点f以及中点f附近构成的部位F;iii)部位D和部位F之间的区域。据此,可将由固定层叠板而引起的对减振效果的不良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作业机械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2959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80079463.5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作业机械具备:划分构件,其设置有吸气口及排气口,且形成发动机室;发动机,其配置于发动机室;冷却风扇,其在发动机室中配置于比发动机靠吸气口侧的位置;排气管,其排出来自发动机的排气;以及排气管道,其配置于发动机室,具有供来自冷却风扇的空气流入的流入口及流出口。排气管道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配置于发动机的上方且与发动机对置的对置面以及设置于所述对置面的贯通孔。排气管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贯通孔。在排气管的外表面与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减振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20844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03865.8

    申请日:2003-09-02

    Abstract: 一种减振装置,其具有层叠板,其是通过对在周缘部具有矩形或波形的缺口部的规定张数的内板、和被设置在规定张数的内板的外侧且具有与内板周缘部不同的形状的外板进行层叠而成的;内板与减振对象机械的部件对接;在外板的周缘部实施连续焊接,在内板的周缘部实施间断焊接,而将层叠板结合到机械的部件上,由外板和机械的部件封闭式密封规定张数的内板。根据该结构,通过对层叠板的外板进行连续焊接(全周焊接)防止雨水浸入,而防止板间生锈。

    作业机械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64282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80004816.2

    申请日:2019-02-27

    Abstract: 作业机械具备:第一冷却单元(130),其在主流路(F)的第一位置(P1)从第一壁面(101)伸出,并在与第二壁面(102)之间划分形成第一开口部(150);第二冷却单元(140),其在主流路(F)的流路方向(D)上的比第一位置(P1)靠下游侧的位置从第二壁面(102)伸出,并在与第一壁面(101)之间划分形成第二开口部(160),从流路方向(D)观察与第一冷却单元(130)局部重叠;以及分隔构件(110),其划分形成以第一冷却单元(130)为流入口并以第二开口部(160)为流出口的第一划分流路(f1)及以第一开口部(150)为流入口并以第二冷却单元(140)为流出口的第二划分流路(f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