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机的压缩装置及其压缩叶轮

    公开(公告)号:CN1573046A

    公开(公告)日:2005-02-02

    申请号:CN200410059336.1

    申请日:2004-06-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284 F04D29/266 F16D1/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高速旋转也损坏少的涡轮机压缩装置及其压缩叶轮。该涡轮机压缩装置,通过套筒来结合:一体设在压缩叶轮主体部上的压缩叶轮外螺纹部、和设在驱动所述压缩叶轮用的转轴的前端部的转轴外螺纹部,在该套筒的一侧部设有可自由螺纹结合在所述压缩叶轮外螺纹部的压缩叶轮侧内螺纹部,在另一侧设有可自由螺纹结合在所述转轴外螺纹部的转轴侧内螺纹部。

    风扇
    2.
    发明公开
    风扇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330230A

    公开(公告)日:2002-01-09

    申请号:CN01122034.1

    申请日:2001-06-22

    Abstract: 一种风扇,将补强板30的内周部一侧宽度尺寸a2设定成为叶片20的宽度尺寸b2和叶片安装部12的宽度尺寸c的中间值以下,将补强板30的外周部一侧宽度尺寸a1设定成叶片20的宽度尺寸b1的70%以上。由于根据叶片20上产生的应力的大小设定补强板30的宽度尺寸a1、a2,所以可有效地降低叶片20上发生的应力。而且,由于将补强板的大小也设定成可有效地降低应力的最小限度,所以可抑制风扇1的重量,并抑制惯性矩。

    排气再循环冷却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33949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080009328.X

    申请日:2010-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6/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再循环冷却器。该排气再循环冷却器(10)具备内部流通冷却水的壳体(11)、内部流通排气并被容纳在壳体(11)中的多条管道(12)、与多条管道(12)的端部连接并连接在壳体(11)的端部的管头箱板(13)以及设置为使排气进入并连接在壳体(11)端部的入口侧储气罐(14)。在入口侧储气罐(14)内设置有遮挡该入口侧储气罐(14)的侧壁以屏蔽进入的排气的遮挡部件(19)。

    涡轮机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76214C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580035173.6

    申请日:2005-10-18

    Abstract: 一种作为涡轮机的涡轮增压器,其包括:压缩机叶轮(13),其在背面中央具有突起部(19);驱动轴(15),其相对在该压缩机叶轮(13)的突起部(19)设置的有底结合孔(20)仅以过盈配合的配合方式进行结合;轴套(30),其具有相对压缩机叶轮(13)的突起部(19)的外周部分仅以配合的方式进行结合的筒状部(33),该轴套(30)由线膨胀系数比压缩机叶轮(13)小的材料形成。因而,即使突起部(19)的结合孔(20)因热膨胀而要扩径,也能够由筒状部(33)抑制其扩径,因此,能够防止驱动轴(15)及结合孔(20)间的松动,从而能够良好地维持结合状态。

    风扇
    5.
    发明授权
    风扇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177147C

    公开(公告)日:2004-11-24

    申请号:CN01122034.1

    申请日:2001-06-22

    Abstract: 一种风扇,将补强板30的内周部一侧宽度尺寸a2设定成为叶片20的宽度尺寸b2和叶片安装部12的宽度尺寸c的中间值以下,将补强板30的外周部一侧宽度尺寸a1设定成叶片20的宽度尺寸b1的70%以上。由于根据叶片20上产生的应力的大小设定补强板30的宽度尺寸a1、a2,所以可有效地降低叶片20上发生的应力。而且,由于将补强板的大小也设定成可有效地降低应力的最小限度,所以可抑制风扇1的重量,并抑制惯性矩。

    风扇
    6.
    发明公开
    风扇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356479A

    公开(公告)日:2002-07-03

    申请号:CN01137085.8

    申请日:2001-08-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在叶片20中,其内周侧端部24的前边缘部21侧的曲率R2小于外周侧端部23的曲率R1,内周侧端部24的后边缘部22侧的曲率R3大于外周侧端部23的曲率R1。因此,在线速度小的内周部侧,可在减小冲击损失的同时提高提升力,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安装部位25、前边缘部21侧和后边缘部22侧顺畅地连接并接合起来,所以不会产生高应力。

    叶片及具备该叶片的风扇

    公开(公告)号:CN100520082C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680008172.7

    申请日:2006-0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388 F04D29/023 F04D29/34 F05D2230/53

    Abstract: 混合风扇的叶片由合成树脂制的叶片主体(21)、和金属制的嵌衬(22)构成,所述嵌衬(21)与叶片主体(21)同时被镶嵌成形,且固定于支架的安装臂,在该嵌衬(22)径向外侧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角部分,设置有朝向该径向外侧和旋转方向前方侧这两个方向鼓出的鼓出部(26),该鼓出部(26)的径向外侧鼓出最大的鼓出部分(27)相对该嵌衬(22)和安装臂的沿着径向的安装中心(C),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侧。

    叶片及具备该叶片的风扇

    公开(公告)号:CN101142413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680008172.7

    申请日:2006-0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388 F04D29/023 F04D29/34 F05D2230/53

    Abstract: 混合风扇的叶片由合成树脂制的叶片主体(21)、和金属制的嵌衬(22)构成,所述嵌衬(21)与叶片主体(21)同时被镶嵌成形,且固定于支架的安装臂,在该嵌衬(22)径向外侧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角部分,设置有朝向该径向外侧和旋转方向前方侧这两个方向鼓出的鼓出部(26),该鼓出部(26)的径向外侧鼓出最大的鼓出部分(27)相对该嵌衬(22)和安装臂的沿着径向的安装中心(C),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侧。

    风扇
    10.
    发明授权
    风扇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193173C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01137085.8

    申请日:2001-08-07

    Abstract: 一种风扇,在叶片(20)中,其内周侧端部(24)的前边缘部(21)侧的曲率R2小于外周侧端部(23)的曲率R1,内周侧端部(24)的后边缘部(22)侧的曲率R3大于外周侧端部(23)的曲率R1。因此,在线速度小的内周部侧,可在减小冲击损失的同时提高升力,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安装部位(25)、前边缘部(21)侧和后边缘部(22)侧顺畅地连接并接合起来,所以不会产生高应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