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5508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030566.3

    申请日:2018-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8)具备:驱动力传递装置(2),具有通过向电磁线圈(53)的通电而使多个离合器片(51、52)间产生摩擦力的电磁离合器机构(5),通过电磁离合器机构(5)的动作来传递驱动力;控制装置(7),对驱动力传递装置(2)进行控制。控制装置(7)具有:存储部(74),存储有迟滞值,该迟滞值表示使向电磁线圈(53)的通电电流逐渐增大时与使其逐渐减少时的传递规定的驱动力所需的电流值之差;转矩指令值运算器(71),运算转矩指令值;电流指令值运算器(72),基于转矩指令值及迟滞值来运算应向电磁线圈(53)供给的电流的目标值即电流指令值。

    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5508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811030566.3

    申请日:2018-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8)具备:驱动力传递装置(2),具有通过向电磁线圈(53)的通电而使多个离合器片(51、52)间产生摩擦力的电磁离合器机构(5),通过电磁离合器机构(5)的动作来传递驱动力;控制装置(7),对驱动力传递装置(2)进行控制。控制装置(7)具有:存储部(74),存储有迟滞值,该迟滞值表示使向电磁线圈(53)的通电电流逐渐增大时与使其逐渐减少时的传递规定的驱动力所需的电流值之差;转矩指令值运算器(71),运算转矩指令值;电流指令值运算器(72),基于转矩指令值及迟滞值来运算应向电磁线圈(53)供给的电流的目标值即电流指令值。

    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5508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030370.4

    申请日:2018-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驱动力传递装置(2)通过根据供给电流而产生按压力的促动器(6)来按压主离合器(3),控制驱动力传递装置(2)的控制装置(7)具备:电流指令值设定器(71),基于表示向促动器(6)供给的电流与被传递的驱动力之间的关系的I-T特性信息(700)来设定电流指令值;校正持续时间设定器(72),在应该通过主离合器(3)传递的驱动力的上升幅度达到阈值以上时,基于与主离合器(3)的响应性相关的响应性相关值来设定校正持续时间;校正器(73),在整个设定的校正持续时间内对电流指令值进行增大校正;及电流控制器(74),进行电流反馈控制,以向促动器(6)供给与电流指令值对应的电流。

    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5508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1811030370.4

    申请日:2018-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控制装置。驱动力传递装置(2)通过根据供给电流而产生按压力的促动器(6)来按压主离合器(3),控制驱动力传递装置(2)的控制装置(7)具备:电流指令值设定器(71),基于表示向促动器(6)供给的电流与被传递的驱动力之间的关系的I‑T特性信息(700)来设定电流指令值;校正持续时间设定器(72),在应该通过主离合器(3)传递的驱动力的上升幅度达到阈值以上时,基于与主离合器(3)的响应性相关的响应性相关值来设定校正持续时间;校正器(73),在整个设定的校正持续时间内对电流指令值进行增大校正;及电流控制器(74),进行电流反馈控制,以向促动器(6)供给与电流指令值对应的电流。

    驱动力传递装置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26921U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20556864.8

    申请日:2012-10-26

    Abstract: 提供即便产生从电枢朝移动凸轮部件的突起部泄漏的漏磁通也能可靠地使电磁离合器装置发挥功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在移动凸轮部件(52)形成突起部(130),其形成环状且朝电枢(43)侧突出,通过抵接于电枢(43)限制电枢(43)向与磁轭(41)侧相反的方向移动。突起部(130)具备:内周圆筒面(131);外周圆筒面(132);能与电枢(43)抵接的环状的端面(133);连接内周圆筒面(131)和端面(133)的内周缘的锥状的内周倒角(134);及连接外周圆筒面(132)和端面(133)的外周缘的锥状的外周倒角(135)。端面(133)的径向长度(Wb)设于1.3mm以上2.0mm以下的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