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备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88268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610916374.7

    申请日:2016-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设备,其能够不对轿厢门的关闭力造成影响而与轿厢内的气压变动相应地简单地密闭。在轿厢门(2)和与轿厢门(2)相对地固定的轿厢侧限制部(6)的背面之间,在轿厢门(2)的关闭状态下形成间隙(14),以在轿厢门(2)的关闭状态下使自由端一侧彼此重叠而封闭间隙(14)的方式在轿厢门(2)和轿厢侧限制部(6)的背面分别交错地安装橡胶板(13、15)等可挠性部件,在可挠性部件的重叠部分的轿厢门(2)的打开方向一侧,设置有具有在轿厢门(2)的关闭状态下允许可挠性部件的弹性变形的其他间隙地相对的轿厢门侧限制部(18)。

    电梯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06328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076415.6

    申请日:2016-0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3/3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彼此在相反方向上动作而开关轿厢出入口的、在闭门位置时闭门侧端面彼此相对配置的轿厢门(1a、1b);引导轿厢门(1a、1b)的移动的轿厢地坎(2);遍及轿厢门(1a、1b)的闭门侧端部的高度方向整体而延伸的门挡橡胶(3a、3b);和遍及轿厢门(1a、1b)的下部的宽度方向整体而延伸的门下部气密件(5a、5b),该电梯装置具有门挡下部气密件(7a、7b),其一部分与门挡橡胶(3a、3b)的下端部抵接,且另一部分与门下部气密件(5a、5b)的侧部抵接,在轿厢门(1a、1b)关闭时,封闭门挡橡胶(3a、3b)下方的各个门下部气密件(5a、5b)的闭门侧端部间的间隙。

    电梯
    3.
    发明公开
    电梯 无效

    公开(公告)号:CN104030124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047330.6

    申请日:2014-02-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衡重,该平衡重具有平衡重用调整台,利用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并且具有充分强度的构件来构成该调整台,从而提高调整台的制作性。该电梯具有电梯轿厢以及平衡重(1),并且吊桶式进行升降,在该电梯中,在平衡重(1)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器,并且在平衡重(1)的下端部的、位于缓冲器的铅垂上方的部位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作为H形状构件的调整台(6a、6b),调整台(6a、6b)具有连接部分和距离调整部分(6c、6d),调整台(6a、6b)通过连接部分可拆卸地设置。

    电梯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54123C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610105446.6

    申请日:2006-07-05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能够在门全开位置的附近,顺利地使安全靴强制后退。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设置有滚轮(15)、支架(13)以及第二检测器(14),滚轮(15)设置在安全靴(10)上,支架(13)独立于电梯的门(1)设置,并具有使滚轮(15)能够与其滑动接触的倾斜面,第二检测器(14)通过与倾斜面平行设置的凸轮而动作,检测安全靴(10)的强制后退动作,利用支架(13)的倾斜面使安全靴(10)进行强制的后退动作,并且,利用凸轮(16)的倾斜面使第二检测器(14)进行检测动作,以检测安全靴的强制后退动作。

    电梯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91608A

    公开(公告)日:2007-01-10

    申请号:CN200610105446.6

    申请日:2006-07-05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能够在门全开位置的附近,顺利地使安全靴强制后退。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设置有滚轮(15)、支架(13)以及第二检测器(14),滚轮(15)设置在安全靴(10)上,支架(13)独立于电梯的门(1)设置,并具有使滚轮(15)能够与其滑动接触的倾斜面,第二检测器(14)通过与倾斜面平行设置的凸轮而动作,检测安全靴(10)的强制后退动作,利用支架(13)的倾斜面使安全靴(10)进行强制的后退动作,并且,利用凸轮(16)的倾斜面使第二检测器(14)进行检测动作,以检测安全靴的强制后退动作。

    电梯用门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77733C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01819994.1

    申请日:2001-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F15/643 E05Y2900/104

    Abstract: 一种电梯用门装置,其门马达(1),具有在相对于沿轿箱门(12)、(13)表面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配置的旋转轴,并且该旋转轴的长度被设定为比从门槛(19)的候乘侧端部到轨道框(5)的轿箱侧端部的距离(W)短,将门马达(1)配置在轨道框(5)的宽度内,且与距离(W)无关地设定安装于门马达(1)的旋转轴上的驱动皮带轮(2)的直径。这种电梯用门装置,不增大轨道框的宽度,就可以提高门皮带寿命,并且能对应轿箱门质量的增大。

    电梯门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54818A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200510088132.5

    申请日:2005-07-29

    Abstract: 一种电梯门装置,是一种从中央对开式的电梯门装置,具有设置在电梯出入口处、朝着互相相反的方向打开的左右轿厢门(1a、1b)以及设置在所述轿厢门(1a、1b)上的电梯门安全靴(5a、5b),其中,当所述轿厢门(1a、1b)关上时,电梯门安全靴(5a、5b)的前端相互接触。这种电梯门装置的外观造型美观,而且不需要加宽电梯门安全靴与电梯门之间的空间,就能够检测出夹在电梯门内的绳状异物。

    电梯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67896B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680074737.5

    申请日:2016-02-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在门关闭时提高轿厢中的门套下方的封闭性。在包括轿厢地坎(2)、门套(15)、在轿厢门1的门套侧端部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门套侧门端部封闭部件(6、8)、和在轿厢门的下端部上延伸的门下部封闭部件(5)的电梯装置中,轿厢地坎(2)具有插入门下部封闭部件(5)的下端部的门下部封闭部件用槽(12)、地坎门套侧缺口(13)、和由地坎门套侧缺口(13)形成的地坎端面(13a),门套侧门端部封闭部件(6、8)具有向轿厢地坎(2)的上表面(2a)的更下方延伸设置的插入地坎门套侧缺口(13)中的延伸设置部(6a),延伸设置部(6a)具有与门下部封闭部件(5)的门打开侧端面抵接的部分、在门关闭时与地坎端面(13a)抵接的部分、和在门关闭时与轿厢柱(11)的侧部抵接的部分。

    电梯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06328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610076415.6

    申请日:2016-02-03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彼此在相反方向上动作而开关轿厢出入口的、在闭门位置时闭门侧端面彼此相对配置的轿厢门(1a、1b);引导轿厢门(1a、1b)的移动的轿厢地坎(2);遍及轿厢门(1a、1b)的闭门侧端部的高度方向整体而延伸的门挡橡胶(3a、3b);和遍及轿厢门(1a、1b)的下部的宽度方向整体而延伸的门下部气密件(5a、5b),该电梯装置具有门挡下部气密件(7a、7b),其一部分与门挡橡胶(3a、3b)的下端部抵接,且另一部分与门下部气密件(5a、5b)的侧部抵接,在轿厢门(1a、1b)关闭时,封闭门挡橡胶(3a、3b)下方的各个门下部气密件(5a、5b)的闭门侧端部间的间隙。

    电梯层站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3224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510103296.4

    申请日:2015-0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层站门,其包括:门扇(110);吊挂所述门扇的吊门板(102);安装于吊门板的门滑轮(104);引导门滑轮方向的门导轨(120);以及设置于吊门板、耐热耐火性能高于门滑轮的耐火支撑轮(130)。在门导轨设有轨道空间(122、522),所述轨道空间的底部设有向上突出的支持凸台(124)。所述耐火支撑轮随着门扇的开合在所述轨道空间内移动,在门扇闭合的位置耐火支撑轮与所述支持凸台接触,受支持凸台的支持。据此,当发生火灾时,可以避免门扇的重量通过门滑轮将其外缘的树脂材料挤压在高温的门导轨上。由此可以大幅度延长该树脂材料的软化-熔化-滴落-燃烧的过程,从而提高层站门的防火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