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1908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124958.4

    申请日:2019-02-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两个板状树脂构件的加工仅为形成透孔的板状树脂构件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为使用具有螺栓部(7)的凸肩螺栓(1)和具有螺母部(19)的翻孔螺母(2)进而固定第一板状树脂构件(3)和第二板状树脂构件(4)的固定结构。第一板状树脂构件(3)被配置在翻孔螺母(2)的一侧面(14)侧,第二板状树脂构件(4)被配置在翻孔螺母(2)的另一侧面(15)侧,通过螺合螺栓部(7)和螺母部(19),进而第一板状树脂构件(3)被固定在凸肩螺栓(1)的头部(5)和翻孔螺母(2)之间,且通过粘接剂(22)将第二板状树脂构件(4)固定在翻孔螺母(2)的另一侧面(15)。

    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16047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1910106964.7

    申请日:2019-0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嵌合在嵌合接受部的部分的板厚保持在指定厚度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树脂制的板状构件(3)和被固定在所述板状构件的端面(81)的方向指示器(5),且所述方向指示器具有嵌合接受部(51),并且将所述板状构件嵌入安装至所述嵌合接受部。已将所述板状构件形成为薄壁的薄壁部(83)被设置在所述板状构件的端面侧的内表面3N,板状调整构件(87)被安装在所述薄壁部。由于将所述嵌合接受部外嵌在所述薄壁部和所述板状调整构件,进而能够将板状构件的整体的板厚保持在指定的厚度,而且即使是在难以控制树脂制的板状构件的板厚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已与所述嵌合接受部相匹配的板厚。

    汽车用空气动力部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31066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780088056.9

    申请日:2017-11-27

    Abstract: 在汽车的车身后上部侧面配置以使车身后部的升力系数减小的空气动力部件(11)包括板状的基部(14)和在基部(14)的表面(14d)突出设置的翅片(15、16),基部(14)的厚度从前缘(14b)侧朝向后缘(14c)侧而平缓增加,并且在后缘(14c)处,由于具有相对于车身后上部侧面陡立的形状,因此通过空气动力部件(11)使从车身后上部通过的气流产生湍流涡,使车身后部的升力系数(CLr)减小以确保后轮的接地载荷,从而能够实现操纵稳定性的提高。而且,在基部(14)设置的翅片(15、16)通过使车身两侧面的湍流涡稳定,从而不仅能够减小车身的横向振动以提高干扰感受性,且能够减少从车身侧面卷入车身后表面的涡旋,将死水区域的形成抑制为最小限,并有助于压差阻力的减小。

    保险杠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04123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011297045.1

    申请日:2020-1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的保险杠。所述保险杠为被设置在车辆(1)的前方下部的前保险杠(7)。由于以跨过车辆(1)的前轮(2L)、(2R)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2T)的延长线(36)上的区域的方式将车辆前后方向的气流理顺用突起(31)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在前保险杠(7)的下部,因此,能够抑制在前轮(2L)、(2R)周围的乱流发生,并且能够提高车辆稳定性。

    汽车用空气动力部件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31066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80088056.9

    申请日:2017-11-27

    Abstract: 在汽车的车身后上部侧面配置以使车身后部的升力系数减小的空气动力部件(11)包括板状的基部(14)和在基部(14)的表面(14d)突出设置的翅片(15、16),基部(14)的厚度从前缘(14b)侧朝向后缘(14c)侧而平缓增加,并且在后缘(14c)处,由于具有相对于车身后上部侧面陡立的形状,因此通过空气动力部件(11)使从车身后上部通过的气流产生湍流涡,使车身后部的升力系数(CLr)减小以确保后轮的接地载荷,从而能够实现操纵稳定性的提高。而且,在基部(14)设置的翅片(15、16)通过使车身两侧面的湍流涡稳定,从而不仅能够减小车身的横向振动以提高干扰感受性,且能够减少从车身侧面卷入车身后表面的涡旋,将死水区域的形成抑制为最小限,并有助于压差阻力的减小。

    固定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19082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1910124958.4

    申请日:2019-02-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两个板状树脂构件的加工仅为形成透孔的板状树脂构件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为使用具有螺栓部(7)的凸肩螺栓(1)和具有螺母部(19)的翻孔螺母(2)进而固定第一板状树脂构件(3)和第二板状树脂构件(4)的固定结构。第一板状树脂构件(3)被配置在翻孔螺母(2)的一侧面(14)侧,第二板状树脂构件(4)被配置在翻孔螺母(2)的另一侧面(15)侧,通过螺合螺栓部(7)和螺母部(19),进而第一板状树脂构件(3)被固定在凸肩螺栓(1)的头部(5)和翻孔螺母(2)之间,且通过粘接剂(22)将第二板状树脂构件(4)固定在翻孔螺母(2)的另一侧面(15)。

    保险杠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04123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1297045.1

    申请日:2020-1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的保险杠。所述保险杠为被设置在车辆(1)的前方下部的前保险杠(7)。由于以跨过车辆(1)的前轮(2L)、(2R)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2T)的延长线(36)上的区域的方式将车辆前后方向的气流理顺用突起(31)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在前保险杠(7)的下部,因此,能够抑制在前轮(2L)、(2R)周围的乱流发生,并且能够提高车辆稳定性。

    外装件的安装结构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238116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711406289.7

    申请日:2017-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安装件的安装结构,能够确保向外装件外周边与主部件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安装的压条端部的美观。压条(13)具有在横截面观察时能够与外装件(12)的外周边嵌合的凹部(13c),外装件(12)的外周边具有两条边交叉而成的凹角部(12g),构成凹角部(12g)的一条边具有能够嵌合于压条(13)的凹部(13c)的凸部(12f),构成凹角部(12g)的另一条边在与凸部(12f)相邻的位置具有切缺部(12h),该切缺部(12h)在外装件(12)安装在主部件(11)的表面的状态下能够供压条(13)插入,外装件(12)以安装于一条边的压条(13)的端部插入于切缺部(12h)的状态安装在主部件(11)的表面。

    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16047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106964.7

    申请日:2019-0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嵌合在嵌合接受部的部分的板厚保持在指定厚度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树脂制的板状构件(3)和被固定在所述板状构件的端面(81)的方向指示器(5),且所述方向指示器具有嵌合接受部(51),并且将所述板状构件嵌入安装至所述嵌合接受部。已将所述板状构件形成为薄壁的薄壁部(83)被设置在所述板状构件的端面侧的内表面3N,板状调整构件(87)被安装在所述薄壁部。由于将所述嵌合接受部外嵌在所述薄壁部和所述板状调整构件,进而能够将板状构件的整体的板厚保持在指定的厚度,而且即使是在难以控制树脂制的板状构件的板厚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已与所述嵌合接受部相匹配的板厚。

    外装件的安装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38116A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711406289.7

    申请日:2017-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安装件的安装结构,能够确保向外装件外周边与主部件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安装的压条端部的美观。压条(13)具有在横截面观察时能够与外装件(12)的外周边嵌合的凹部(13c),外装件(12)的外周边具有两条边交叉而成的凹角部(12g),构成凹角部(12g)的一条边具有能够嵌合于压条(13)的凹部(13c)的凸部(12f),构成凹角部(12g)的另一条边在与凸部(12f)相邻的位置具有切缺部(12h),该切缺部(12h)在外装件(12)安装在主部件(11)的表面的状态下能够供压条(13)插入,外装件(12)以安装于一条边的压条(13)的端部插入于切缺部(12h)的状态安装在主部件(11)的表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