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5143969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480013277.6
申请日:2014-01-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IPC: G02F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5 , G02F1/1525 , G02F2001/1536 , G02F2001/1552
Abstract: 公开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其包括显示基板、显示电极、电致变色层、相对电极、和相对基板,其中电致变色层形成于显示电极上,包括低分子液晶和离子液体的液晶组合物存在于显示电极和相对电极之间,且离子液体包括四氰基硼酸离子和/或三(五氟乙基)三氟磷酸离子作为阴离子组分。
-
公开(公告)号:CN106205548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318354.X
申请日:2016-05-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IPC: G09G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63 , G02F1/155 , G02F1/161 , G09G3/38 , G09G2310/066 , G09G2320/02 , G09G2330/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致彩色显示调光装置以及电致彩色显示驱动装置。使得电致彩色显示元件的连续的灰度表现以及任意的灰度设定成为可能。第一开关部(SW1)及第四开关部(SW4)在发色动作时成为接通,在消色动作时成为断开。第二开关部(SW2)及第三开关部(SW3)在发色动作时成为断开,在消色动作时成为接通。在发色动作时,形成从发色电源部(2)通过第一开关部(SW1)、可变电阻部(4)、电致彩色显示元件(1)、第四开关部(SW4)到接地的电流通路。在消色动作时,形成从消色电源部(3)通过第三开关部(SW3)、电致彩色显示元件(1)、第二开关部(SW2)到接地的电流通路。
-
公开(公告)号:CN103323998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310097365.6
申请日:2013-03-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5 , G02F1/157 , G02F2001/15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电致变色显示器和用于制造电致变色显示器的方法。电致变色显示器包括显示基板、设置在显示基板上的显示电极、设置在显示电极上的第一电致变色层、与第一电致变色层分开地设置在第一电致变色层上方的中间显示电极、设置在中间显示电极上且接触其的第二电致变色层、对置基板、设置在对置基板上的对置电极、和设置在显示基板的其上形成显示电极的表面与对置基板的其上形成对置电极的表面之间的电解质溶液,其中中间显示电极包含棒状、须状或长纤维状导电细颗粒,导电细颗粒中的空隙的至少一部分填充有形成第二电致变色层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487890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380038600.0
申请日:2013-07-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IPC: G02F1/15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61 , B32B37/182 , B32B2305/026 , B32B2307/304 , B32B2309/105 , B32B2457/202 , B32B2457/206 , G02F1/1525 , G02F1/1533 , G02F1/155 , G02F1/157
Abstract: 公开了电致变色装置,其具有:第一电极层、提供成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相对的第二电极层、提供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以及填充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预定区域的电解质,其中贯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至少一个层上,和其中支持体提供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外侧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外侧的仅任一侧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88611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611168253.5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Abstract: 电致变色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上的电致变色层;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二基板的在第一基板侧的表面上的第二电极层;电解质层,其形成在电致变色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且至少通过紫外线能固化;第一引出电极,其在第一电极层和电源之间电连接,且包括在第一引出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中的不透射紫外线的区域;和第二引出电极,其在第二电极层和电源之间电连接,且包括在第二引出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中的不透射紫外线的区域;第一引出电极中的所述区域和第二引出电极中的所述区域布置成彼此不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3562787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280025786.1
申请日:2012-05-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5 , G02F1/157 , G02F1/163 , G02F2001/1552 , G02F2201/16 , G02F2201/34 , G09G3/38 , G09G2300/08 , G09G2310/0251
Abstract: 提供电致变色显示元件、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元件至少包括:显示基板1b;设置在显示基板1b上的显示电极1;设置在显示电极1上的电致变色层3;相对基板2b;设置在相对基板2b上并且布置成与显示电极1相对的多个相对电极2;和电解质层4,其设置成使得其位于显示电极1和多个相对电极2之间。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元件进一步包括抹除电极5,其为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位于显示电极1和多个相对电极2之间并且布置成使得电致变色层3位于第三电极和显示电极1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7111196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62642.7
申请日:2015-11-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06 , B29C51/00 , B29D11/00634 , B29D11/0073 , B29D11/0074 , B29D11/00807 , E06B3/6722 , G02C7/101 , G02F1/15 , G02F1/1533 , G02F1/157 , G02F1/161 , G02F1/29 , G02F2001/1519 , G02F2201/50 , G02F2201/501
Abstract: 提供电致变色装置,其包括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包括:至少一个载体;在所述载体上的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电致变色层;设置成面对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第二电极层;和填充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并且在所述电致变色层上的电解质层,所述至少一个载体包括树脂基板,和所述层叠体具有通过热成型而形成的期望的弯曲。
-
公开(公告)号:CN10666278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42388.4
申请日:2015-07-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Inventor: 山本谕 , 永井一清 , 堀内保 , 油谷圭一郎 , 金硕灿 , 冈田吉智 , 高桥裕幸 , 藤村浩 , 内城祯久 , 辻和明 , 平野成伸 , 匈坂俊也 , 后藤大辅 , 鹰氏启吾 , 井上满美子 , 八代彻
IPC: G02F1/155
Abstract: 提供电致变色元件,其包含: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提供的电解质,其中第一电极包含通过电致变色组合物聚合获得的聚合物产物,其中电致变色组合物包含含有三芳基胺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049432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410086892.1
申请日:2014-03-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IPC: G02F1/15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5 , G02F1/1347 , G02F1/15 , G02F1/1521 , G02F1/1523 , G02F1/153 , G02F1/163 , G02F2001/1536 , G02F2001/1552 , G09G3/38 , G09G2300/023 , G09G2300/0426 , G09G2310/063 , G09G2320/0209 , G09G2320/0242 , Y10T29/49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和显示器件,具体地说,本发明公开了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包括:显示基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的对置基板;形成于所述对置基板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对置电极;层叠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一电致变色层;形成在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单个多孔膜;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二显示电极和第二电致变色层;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三显示电极和第三电致变色层;以及存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电解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