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件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50539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680062919.0

    申请日:2016-10-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8/02 C21D9/00 C21D9/50 C22C38/00 C22C38/54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钢构件的制造工序中,即使焊接后长时间进行PWHT时,板厚中央部仍为高强度且韧性十分优异的钢构件。上述钢构件的特征在于,C、Si、Mn、P、S、Al、Cu、Ni、Cr、Mo、N、B和V处于规定的范围内,Nb在0.005%以下,Ti在0.001%以下,且Ca、Mg、REM和Zr的合计抑制在0.0010%以下,余量是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板厚为100mm以下,板厚中央部的组织,满足下述(a)、(b)的全部,且-38℃下的摆锤冲击吸收能为100J以上。(a)组织是回火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中的至少一者。(b)设邻接的2个结晶的取向差为15°以上的大角晶界所包围的晶粒的平均当量圆直径为D,晶界碳化物的最大直径为d时,由D/d表示的值为54以下。

    焊接热影响部的韧性优异的高强度低屈服比钢材

    公开(公告)号:CN101275202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810080899.7

    申请日:2008-02-26

    Abstract: 本发明的高强度低屈服比钢材满足规定的化学成分组成,并且由下述(1)式规定的PK值为-0.55~4.3的范围。PK值={[N]-([Ti]/6.8)-([Al]/10)-([B]/2)}×1000…(1),其中,[N]、[Ti]、[Al]、和[B]分别表示N、Ti、Al和B的含量(质量%)。本发明的钢材即使在热能输入量为40KJ/mm以上的高热能输入的焊接中,HAZ韧性也优异,并且能够实现从耐震性特性的观点出发而要求的低屈服比。

    耐震性优异的建筑结构用780MPa级低屈强比圆形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45081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10129695.2

    申请日:2009-0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钢管,既满足规定的关系式,又调整了化学成分组成,并且满足下述(A)~(C)的要件。(A)除去分别距所述钢管的表、背面深达2mm的表层部的中央部的平均维氏硬度Hv为230~310,(B)在钢管的显微组织中,贝氏体铁素体相的分率为80面积%以上,马氏体相的分率为5面积%以下,(C)分别距所述钢管的表、背面深达2mm的表层部的平均维氏硬度Hv,为所述中央部的平均维氏硬度Hv的1.3倍以下。根据这样的构成,建筑钢筋用途中在位于最高强度级的抗拉强度780MPa级的钢管中,能够达在高强度和低屈强比的并立,并且通过降低因钢管成形时的弯曲加工引起的钢管外面侧的硬度以确保延展性,也一并使熔接中的耐裂纹性提高,由此能够有助于耐震性。

    钢构件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50539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680062919.0

    申请日:2016-10-31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钢构件的制造工序中,即使焊接后长时间进行PWHT时,板厚中央部仍为高强度且韧性十分优异的钢构件。上述钢构件的特征在于,C、Si、Mn、P、S、Al、Cu、Ni、Cr、Mo、N、B和V处于规定的范围内,Nb在0.005%以下,Ti在0.001%以下,且Ca、Mg、REM和Zr的合计抑制在0.0010%以下,余量是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板厚为100mm以下,板厚中央部的组织,满足下述(a)、(b)的全部,且-38℃下的摆锤冲击吸收能为100J以上。(a)组织是回火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中的至少一者。(b)设邻接的2个结晶的取向差为15°以上的大角晶界所包围的晶粒的平均当量圆直径为D,晶界碳化物的最大直径为d时,由D/d表示的值为54以下。

    耐震性优异的建筑结构用590MPa级高屈强比圆形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45080B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0910129689.7

    申请日:2009-0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圆形钢管,既满足规定的关系式,又调整了化学成分组成,并且满足下述(A)~(C)的要件。(A)显微组织,至少长宽比为3以上的贝氏体的面积分率为50%以上,位错密度ρ为1.0×105(m-2)以上,6.0×105(m-2)以下,(B)除去分别距所述钢管的表、背面深达2mm的表层部的中央部的平均维氏硬度Hv为180~280,(C)分别从所述钢管的表、背面到2mm深的部分的表层部的平均维氏硬度Hv,为所述中央部的平均维氏硬度Hv的1.4倍以下。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建筑钢筋用途中,位于高强度级的抗拉强度590MPa级的钢管中,可以降低作为高强度状态的圆形钢管固有的课题的、构成拉伸应力场的钢管外面侧的硬度,能够有助于耐震性提高。

    耐震性优异的建筑结构用780MPa级低屈强比圆形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45081A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910129695.2

    申请日:2009-0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钢管,既满足规定的关系式,又调整了化学成分组成,并且满足下述(A)~(C)的要件。(A)除去分别距所述钢管的表、背面深达2mm的表层部的中央部的平均维氏硬度Hv为230~310,(B)在钢管的显微组织中,贝氏体铁素体相的分率为80面积%以上,马氏体相的分率为5面积%以下,(C)分别距所述钢管的表、背面深达2mm的表层部的平均维氏硬度Hv,为所述中央部的平均维氏硬度Hv的1.3倍以下。根据这样的构成,建筑钢筋用途中在位于最高强度级的抗拉强度780MPa级的钢管中,能够达在高强度和低屈强比的并立,并且通过降低因钢管成形时的弯曲加工引起的钢管外面侧的硬度以确保延展性,也一并使熔接中的耐裂纹性提高,由此能够有助于耐震性。

    耐震性优异的建筑结构用590MPa级高屈强比圆形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45080A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910129689.7

    申请日:2009-0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圆形钢管,既满足规定的关系式,又调整了化学成分组成,并且满足下述(A)~(C)的要件。(A)显微组织,至少长宽比为3以上的贝氏体的面积分率为50%以上,位错密度ρ为1.0×105(m-2)以上,6.0×105(m-2)以下,(B)除去分别距所述钢管的表、背面深达2mm的表层部的中央部的平均维氏硬度Hv为180~280,(C)分别从所述钢管的表、背面到2mm深的部分的表层部的平均维氏硬度Hv,为所述中央部的平均维氏硬度Hv的1.4倍以下。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建筑钢筋用途中,位于高强度级的抗拉强度590MPa级的钢管中,可以降低作为高强度状态的圆形钢管固有的课题的、构成拉伸应力场的钢管外面侧的硬度,能够有助于耐震性提高。

    焊接热影响部的韧性优异的高强度低屈服比钢材

    公开(公告)号:CN101275202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80899.7

    申请日:2008-02-26

    Abstract: 本发明的高强度低屈服比钢材满足规定的化学成分组成,并且由下述(1)式规定的PK值为-0.55~4.3的范围。PK值={[N]-([Ti]/6.8)-([Al]/10)-([B]/2)}×1000…(1),其中,[N]、[Ti]、[Al]、和[B]分别表示N、Ti、Al和B的含量 (质量%)。本发明的钢材即使在热能输入量为40KJ/mm以上的高热能输入的焊接中,HAZ韧性也优异,并且能够实现从耐震性特性的观点出发而要求的低屈服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