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6877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880006052.6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2/34 , H01M2/26 , H01M2/02 , H01M2/10 , H01M10/052
Abstract: 在此公开了一种袋形二次电池,其配置成使得电极组件容纳在袋形电池壳体中,电极组件具有其中堆叠有正极、隔膜和负极的结构,其中袋形二次电池包括放置在袋形电池壳体中的电极接片切断装置,电极接片切断装置配置成利用当袋形电池壳体中的压力增加时被触发的弹性构件来切断袋形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的电极接片或电极引线。
-
公开(公告)号:CN102449822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080023159.5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8 , C01B25/45 , H01M4/583 , H01M4/64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02 , H01M4/364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2004/021 , H01M2010/42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包含该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和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使用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活性材料,其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和粒径以获得高体积密度。本发明的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具有约0.5μm的平均粒径和小于约1μm的最大粒径的小直径活性材料;和具有约5μm~约20μm的平均粒径和小于约100μm的最大粒径的大直径活性材料。通过将大直径活性材料和小直径活性材料以预定的粒度比和重量比混合,得到具有改善的堆积密度的复合正极活性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正极活性材料包含高稳定性/高导电性的材料以实现改进的体积密度、放电容量、热稳定性和高倍率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58425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80043446.6
申请日:2013-12-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 , H01M2/0207 , H01M2/0212 , H01M2/0267 , H01M10/0404 , H01M10/0436 , H01M10/0587 , Y10T29/4911 , Y10T29/53135 , H01M2/08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密封袋状壳体的设备和方法,其能够在获得二次电池的绝缘的同时优化袋状壳体的内密封部分的密封形式或者结构。根据本发明的袋状壳体密封设备是用于密封袋型二次电池的袋状壳体的设备,其包括:上压缩夹具,用于将压力从袋状壳体的密封部分的上部在向下方向上施加;和下压缩夹具,用于将压力从袋状壳体的密封部分的下部在向上方向上施加,其中上压缩夹具和/或下压缩夹具具有相对于袋状壳体的内端部和外端部彼此不同的压力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449822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80023159.5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8 , C01B25/45 , H01M4/583 , H01M4/64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02 , H01M4/364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2004/021 , H01M2010/42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包含该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和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使用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活性材料,其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和粒径以获得高体积密度。本发明的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具有约0.5μm的平均粒径和小于约1μm的最大粒径的小直径活性材料;和具有约5μm~约20μm的平均粒径和小于约100μm的最大粒径的大直径活性材料。通过将大直径活性材料和小直径活性材料以预定的粒度比和重量比混合,得到具有改善的堆积密度的复合正极活性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正极活性材料包含高稳定性/高导电性的材料以实现改进的体积密度、放电容量、热稳定性和高倍率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430376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280012429.1
申请日:2012-07-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50 , H01M10/052 , G05D23/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25 , G05D23/19 , H01M10/052 , H01M10/615 , H01M10/647 , H01M10/6571 , H01M2220/20 , H02J7/00 , H05B1/0236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含加热垫的电池单元;被连接至所述电池单元的引线;和遮蔽所述引线的电流感应单元,其中所述电流感应单元被电连接至所述加热垫。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利用遮蔽被连接至电池单元的引线的电流感应单元,产生感应电流;并且将感应电流供应至加热垫,从而提高电池单元的温度,由此即使在不使用从外部源提供的功率源时,也能够在低温度区域中获得期望的电池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861666A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880116537.7
申请日:2008-10-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4 , H01M2/0245 , H01M2/1077 , H01M2/1094 , H01M2/206 , H01M2/345 , H01M10/02 , H01M10/0413 , H01M10/0481 , H01M10/425 , H01M10/441 , H01M10/482 , H01M10/613 , H01M10/647 , H01M10/6557 , H01M2010/4271 , H01M2200/00 , H01M2200/20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大容量电池模块,其包含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元或单位模块,从而可将所述电池单元或所述单位模块进行堆叠并相互紧密接触或彼此相邻,其中将所述电池模块进行固定,使得即使在对所述电池单元或所述单位模块进行充电和放电的时候所述电池单元或所述单位模块的体积发生变化时,所述电池单元或所述单位模块仍保持所述堆叠状态,且在所述电池单元或所述单位模块体积膨胀的情况下,所述电池单元之间或所述单位模块之间的电极终端连接区域的一部分弱,使得因所述电池单元胀大而引起的膨胀应力集中在所述电极终端连接区域上,由此在所述胀大超过预定值时,所述电极终端连接区域断裂,并因此在所述电极终端连接区域处发生电断开。
-
公开(公告)号:CN103125033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180046547.X
申请日:2011-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0 , H01M2/021 , H01M2/0212 , H01M2/06 , H01M2/32 , H01M10/052 , H01M10/058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引线,其中仅在所述电极引线的位于单元电池外部的部分上选择性形成防腐蚀保护层,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所述电极引线的可再充电电池。当采用本发明时,能够降低单元电池的电阻,同时通过仅在所述电极引线的位于所述单元电池外部的部分上选择性形成所述防腐蚀保护层,防止所述电极引线被外部环境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02687331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080042249.9
申请日:2010-09-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 , H01M2/348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隔板;外壳,该外壳具有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和电解质;凹口,该凹口在与第一电极板连接的第一突片以及与第二电极板连接的第二突片中的至少一个突片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沿着该突片的宽度方向被切至预定长度,所述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与穿过所述外壳的各个引线连接;以及起泡剂,该起泡剂沿着与所述凹口基本相同的直线、在所述突片的宽度方向上涂布到所述突片。
-
公开(公告)号:CN104285319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80001083.4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 , H01M4/66 , H01M4/70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 H01M4/13 , H01M4/661 , H01M4/667 , H01M10/0431 , H01M10/0525 , H01M2300/0017 , H01M4/662 , H01M4/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用负极和包含该负极的二次电池,上述负极包括:负极集电体;负极活性物质,涂敷于上述负极集电体上;以及未涂敷部(负极极耳),以上述负极集电体的一部分向一侧突出的状态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上述二次电池用负极包括金属部件,该金属部件与上述未涂敷部相接合,并且,与上述负极集电体相比,对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性或还原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782428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380002476.2
申请日:2013-08-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62 , H01M10/0567 , H01M2/16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35 , H01M2/16 , H01M4/366 , H01M4/62 , H01M4/628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在电池的单元电池中包含在分子中含有至少一个巯基(-SH)的化合物。通过包含与铜或铜离子具有良好反应活性的含巯基(-SH)的化合物,可以防止通过在电池的内部存在的或者在电池的工作期间产生的铜离子的还原而在负极表面形成树枝状晶体。也可以防止由树枝状晶体造成的两个电极之间的内部短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