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8785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118189.X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桨桨叶防雷结构及其成型方法,防雷结构包括桨叶片和叶柄,桨叶片的一端与叶柄连接,桨叶片另一端的导边两侧包覆有镍包边,该桨叶片另一端与镍包边相对的两侧包覆有防雷铜网,防雷铜网和镍包边之间设置有电离通道,镍包边通过一雷电导流带连接至叶柄。本发明通过在桨叶片上包覆间隔设置的镍包边和防雷铜网,从而螺旋桨桨叶的雷电防护范围覆盖范围更大,强度更可靠,也便于后期刷漆,工艺效果好;同时,结合镍合金包边和导流带搭接设计,以及雷电导流带的一端插入叶柄的凹槽,减少了雷电导流带的长度和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74955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18222.3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机桨叶加工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的包边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用于制作桨叶包边的薄壁板材展开平铺,得到最大的长度和宽度;再根据实际需要的轮廓对薄壁板材进行切割;S2:将切割完毕的薄壁板材通过冲压模具一进行一次冲压折弯;S3:将一次冲压折弯完毕的薄壁板材通过冲压模具二进行二次冲压折弯,得到两侧曲面近等宽的预包边结构;S4:切割掉背风面包边中多余的部分;S5:通过冲压模具三进行叶尖处包边的翻边制作。本方案中的包边成型方法制作的包边壁厚均匀,成本低,曲面贴合度高,力学性能优异,适合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34818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635792.X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耐压舱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级复合材料水下耐压舱的成型方法,包括步骤:S1制作耐压舱成型模具;S2在耐压舱成型模具上采用碳纤维材料铺层,依次制作两瓣相互对称的耐压舱壳体,耐压舱壳体由碳纤维材料一体成型而成;S3分别将铺层完成的两瓣耐压舱壳体置于热压罐内进行热压成型;S4将经过热压罐成型后的两瓣耐压舱壳体相对粘接;S5胶接完成后,喷涂水密封防腐涂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轻量级复合材料水下耐压舱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耐压舱上壳体和耐压舱下壳体,耐压舱上壳体和耐压舱下壳体在法兰边处胶粘形成耐压舱。本发明采用铺层和热压成型工艺相结合的方式,适用范围广,便于安装检修,可适用于异形耐压舱的制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3481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635793.4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射筒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发射筒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玻纤纱湿式法一次缠绕;采用玻纤纱通过湿法缠绕方式缠绕发射筒本体部分,在发射筒本体的尾部加强区缠绕二层加强台阶部分,形成发射筒本体一次预成型体;S2:进行导轨的铣刀槽操作;S3:布湿法二次缠绕形成尾部法兰、端面台阶、头部法兰、中间环箍,以此形成发射筒本体二次预成型体;S4:进行脱模操作,脱模后得到发射筒成品;S5:在发射筒成品的机加工端面上加工安装槽、进行钻孔操作。本发明可提高发射筒的成型效率、降低成型难度、可解决细长内径深长导轨的加工难题,减少后期机加工的工作量,可保证产品的纤维强度,增强筒体承载强度和内承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11036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144782.1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绝热系统试验领域,具体为绝热构件试验装置,包括低温箱体,所述低温箱体内部设置有弧形盖结构,弧形盖结构与低温箱体内壁密封固定;所述弧形盖结构将低温箱体内部划分为常温区域和低温区域,弧形盖结构包括内弧面和外弧面,内弧面与待测绝热试验件贴合固定为一体,将待测绝热试验件留置在低温区域;所述低温箱体底部设置有低温介质喷射管,为低温区提供冷却介质。本装置根据绝热构件的结构特性,将低温箱体与弧形盖结构相结合,弧形盖结构给绝热构件提供了安装框架,并且将低温箱体内部分为两个温度区域,有利于实时监测箱体内部及待测绝热构件各部分的温度;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标准试验装置投资大,试验成本高且试验时间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0450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144789.3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降低拉扭条扭转刚度的方法,将缠绕在金属衬套上的拉扭组件分隔设置,其拉扭组件和拉扭组件、拉扭组件和金属衬套的两侧壁产生间隙,使单股拉扭组件的扭转变形不受到相邻拉扭组件的影响,降低拉扭组件之间受到扭转载荷时的横向作用力。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降低扭转刚度,降低传递到桨毂的扭转载荷,同时降低结构的重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多层拉扭条模压在一起,可能出现长度不一致的情况,会导致不同的片层之间受力有较大的差别,一部分拉扭条的承受的载荷加大,导致拉扭条提前破坏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制备拉扭条,可以组合不同的拉扭组件材料,获得不同刚度等级的拉扭条产品,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972054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793371.9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杆,以纤维衬管作为杆体支撑部,在所述纤维衬管两端耦合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周向设置有连续绕制的容置腔,纤维复合材料沿着连接结构的容置腔的旋向方向缠绕,至纤维衬管按变换缠绕角度进行缠绕,以确保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性。本发明涉及的纤维复合材料缠绕在带螺旋连续槽的连接结构与纤维衬管的管体上,纤维复合材料部分轴向平直,无弧面过渡,抗拉抗压缩强度高,疲劳性能优异。本发明的螺旋连续槽给复合材料提供了缠绕方向和固定空间,使复合材料缠绕可以有效连接纤维衬管管体与连接结构,保证了连接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7800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34854.0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风洞叶片的叶柄连接结构,包括与叶片连接的叶柄,还包括接头,所述叶柄具有开口于内接端的套接空间,所述接头包括套接段和固定段,所述套接段位于叶柄的套接空间内,所述固定段通过套接空间在叶柄内接端的开口伸出,所述套接段与叶柄的套接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防止套接段在套接空间轴向窜动的卡合结构。所述叶柄连同叶片为纵剖两瓣式扣合成型。其优点在于:接头与叶柄之间能够牢固地卡合在一起,外层采用碳纤维预浸料缠绕箍紧,在叶片高速旋转状态下,能够避免叶柄从接头上甩脱;能够大幅降低整个风洞风扇的用材量和减轻整个风洞风扇的重量;能够在叶片高速旋转状态下防止叶片扭转并能够实现叶片角度的无级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623818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247041.1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桨毂连接用拉扭条成型方法,所述拉扭条包括两端衬套,先将纤维缠绕两端衬套的立柱外表面形成预制件后,将预制件至于成型模具中,再将液体的弹性体浇注至成型模具中,令弹性体包裹除衬套上下端面外的预制件部分,最终热压固化一体成型。本发明提供的拉扭条采用浇注模压一体成型工艺具有更好的粘接整体性及更好的耐环境性能,成型的产品具有更轻的重量,更高的强度、更好的抗扭性能,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疲劳及装机使用寿命。采用纤维缠绕方式形成预制件,在纤维的缠绕预紧力作用下使得拉扭条整体抗拉载荷得以实现,而采用弹性体一体成型使得拉扭条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同时具有高强度韧性,拉扭条的抗扭转载荷也得到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606216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34831.X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4C27/33 , B32B9/00 , B32B9/04 , B32B17/02 , B32B17/12 , B32B25/00 , B32B27/04 , B32B27/38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8/00 , B29D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轴承旋翼柔性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柔性梁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柔性梁包括桨毂连接段、桨叶连接段和过渡段,过渡段包括橡胶体、碳纤维板和玻璃纤维板;通过橡胶体、碳纤维板和玻璃纤维板承载离心力、提供挥舞刚度、摆振刚度及扭转刚度;过渡段的制备方法如下:S1:预制两块上下对称的碳纤维板S2:将两块碳纤维板放入一体硫化成型模具中并在碳纤维板之间加入橡胶材料,合模加热硫化得到橡胶夹芯碳纤维板结构;S3:制备下玻璃纤维板,将橡胶夹芯碳纤维板结构放置于下玻璃纤维板上,再制备上玻璃纤维板;S4:合模加热后冷却,得到复合材料柔性梁。本发明的柔性梁成型难度低,产品合格率高,使用寿命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