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粘结力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870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48067.3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粘结力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粘合剂是将BPAF和含羟基二胺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进行缩聚合反应而得;其中,所述的含羟基二胺由M‑6FDAP或P‑6FDAP与9,9'‑双[4‑(4‑氨基‑2‑羟基苯氧基)苯基]芴或9,9‑双(3‑氨基‑4‑羟苯基)芴组成。本发明选用BPAF和选定搭配组成的含羟基二胺作为共聚单体,利用刚性大体积基团芴基结构的体积效应与羟基、酰胺基等功能性基团协同作用有效抑制负极活性物质的应用涨缩影响,在将其用于电极时,极片具有更低的膨胀率;能够使锂离子二次电池时获得优良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6381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99881.7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粘合剂是由2,3,3’,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和非对称性结构芳香族二胺以1:1的摩尔配比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进行缩聚合成反应形成的聚酰胺酸溶液发生酰亚胺化反应而得到;其中,所述的非对称性结构芳香族二胺为3,4'‑二氨基二苯醚或3,4'‑二氨基二苯硫醚,或者是两者的组合;所述极性非质子溶剂的用量为使所得聚酰胺酸溶液中的固体成分含量≤5wt%。采用本发明所述粘结剂配制锂电池负极浆料进一步制备而成的电池具有优异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一种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粘合剂的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2652772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531433.1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粘合剂的负极及锂离子电池。所述的粘合剂中,含有占粘合剂体系中固体成分总重量99.5~95.0wt%的聚酰胺酸和/或聚酰亚胺,占粘合剂体系中固体成分总重量0.3~3.0wt%的小分子有机芳香杂环类锂盐和占粘合剂体系中固体成分总重量0.2~2.0wt%的高聚物锂盐;所述的小分子有机芳香杂环类锂盐为不含苯环的嘧啶或吡啶或噻吩结构类锂盐,或者是它们中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高聚物锂盐为脂肪类高聚物锂盐和/或杂环类高聚物锂盐。本发明通过小分子有机芳香杂环类锂盐和高聚物锂盐同时改性聚酰胺酸和/或聚酰亚胺,使所得电池能够获得优异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粘合剂、其制备方法、含有该粘合剂的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2635769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527541.1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粘合剂、其制备方法、含有该粘合剂的负极及锂离子电池。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粘合剂含有小分子有机芳香杂环类锂盐以及聚酰胺酸和/或聚酰亚胺,其中小分子有机芳香杂环类锂盐占粘合剂体系中固体成分总重量的0.2~3.5wt%,聚酰胺酸和/或聚酰亚胺占粘合剂体系中固体成分总重量的99.8~96.5wt%;所述的小分子有机芳香杂环类锂盐为不含苯环的嘧啶或吡啶或噻吩结构类锂盐,或者是它们中任意两种以的组合。本发明通过小分子有机芳香杂环类锂盐改性聚酰胺酸和/或聚酰亚胺,使所得电池在保持较高首次充放电效率的同时具有优异循环稳定性。

    低介电高绝缘强度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4245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609234.6

    申请日:2021-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介电高绝缘强度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制备聚酰胺酸树脂溶液;然后在聚酰胺酸树脂溶液中加入银盐分散液和增强填料分散液,混匀,所得混合树脂溶液在流涎成膜后经恒温热分解、亚胺化、定型处理,即得;其中,银盐分散液和增强填料分散液分别为银盐和增强填料分别分散于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形成的溶液,它们的加入量分别为聚酰胺酸树脂溶液固含量的0.1~10wt%和0.5~8.5wt%;所述恒温热分解处理是在190~220℃条件下保温分解,分解时间≥5min。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薄膜不仅具有较低的介电性,还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绝缘强度。

    基于模头角度的聚酰胺酸树脂溶液贴附唇壁挤出流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30948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1256675.8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本发明为基于模头角度的聚酰胺酸树脂溶液贴附唇壁挤出流涎方法,在流涎开始时,设置初始模头角度远小于或大于设定模头角度Ф,逐步减或增,直到恢复为Ф,挤出的树脂溶液流到处于唇口间隙出口下方的唇壁、贴附,之后流涎至钢带,成型为聚酰胺酸树脂液膜。本法设置初始模头挤出速率大于设定模头挤出速率Q,逐步减少至设定速率Q。初始唇口间隙小于设定唇口间隙δ,逐步增大至设定唇口间隙δ。唇口间隙、挤出速率、模头角度的调节同步进行。本发明与传统流涎的处理相反,专门使溶液贴附唇壁再流涎成型,贴附唇壁减小树脂溶液的膨胀内应力和树脂液膜表面张力、取向力,改进液膜表面质量,提高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厚度均匀性和表面质量。

    一种基于风压的聚酰胺酸树脂溶液贴附唇壁挤出流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26189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611254668.4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风压的聚酰胺酸树脂溶液贴附唇壁挤出流涎方法,在流涎开始阶段,在模头唇口间隙下开口处施正或负压,挤出的树脂溶液离开模头唇口时处于正或负压下,受到向前或向后作用力,贴附于挤出模头底端的上唇壁和/或下唇壁,再流涎至钢带,成型为聚酰胺酸树脂液膜。施加正压或负压的时间为15~60分钟,之后停止施压。本法在流涎开始阶段逐步提高模头挤出速率,直至设定值Q,初始挤出速率为Q/10至Q/8,调整挤出速率与施压同步始停。本发明与传统流涎的处理相反,专门使溶液贴附唇壁再流涎成型,贴附唇壁减小树脂溶液的膨胀内应力和树脂液膜表面张力、取向力,改进液膜表面质量,提高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厚度均匀性和表面质量。

    一种黑色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418948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511009586.9

    申请日:2015-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色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黑色浆料配制:将表面处理剂与碳黑、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烘焙处理得到表面改性后的碳黑,然后将表面改性后的碳黑与二甲基乙酰胺制得黑色浆料;2)黑色聚酰胺酸树脂制备:将步骤1)制备的黑色浆料加入到聚酰胺酸树脂溶液中,搅拌并加热制得黑色聚酰胺酸树脂;3)黑色聚酰亚胺薄膜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黑色聚酰胺酸树脂经消泡后,流涎、拉伸、高温亚胺化制得黑色聚酰亚胺薄膜。采用改性碳黑颜料制备的黑色聚酰亚胺薄膜其拉伸强度提高了40%,伸长率提高了30%,可见光透过率降低了4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