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多超微微盘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95545C

    公开(公告)日:2008-06-18

    申请号:CN200610018971.4

    申请日:2006-04-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式多超微微盘电极的制备方法,将多根(≥2)与电子导线分别相连的电极微丝用高分子绝缘材料绝缘后平行粘结在一起,得到一体化的微电极群;然后将此一体化电极群穿入玻璃管中,并用环氧树脂密封;环氧树脂固化后,打磨电极端面,即得到集成式多超微微盘电极。该方法制备的集成式多超微微盘电极与传统的双超微微盘电极相比具有价格低廉、制备简单、无需辅助仪器设备、电极间距小、微盘电极个数不受限制等优点;可应用于电化学、分析化学、电分析化学、生物电分析化学领域,对电化学活性不同的物质进行定量检测分析。

    一种在粉末状氢氧化镍电极材料颗粒表面均匀包覆CoOOH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32509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810048260.0

    申请日:2008-07-02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用作碱性蓄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粉末状氢氧化镍颗粒表面均匀紧密牢固地包覆一层起改进导电性能作用的CoOOH的方法。该方法是把粉末状氢氧化镍加入到可溶性钴盐的水溶液当中,在过氧化氢存在的条件下,于40℃-100℃温度下搅拌反应0.5-10小时,过滤分离后于40℃-200℃温度下干燥1小时-48小时,从而得到一种粉末状覆钴氢氧化镍电极材料。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绿色环保,所制备的粉末状包覆钴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好、大电流充放电能力强,循环性能好。

    一种纳米碳纤维盘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13101A

    公开(公告)日:2007-08-08

    申请号:CN200610125042.3

    申请日:2006-11-1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碳纤维盘电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直径不超过10μm的碳纤维用银胶与金属丝粘连后穿入毛细管,并从毛细管中穿出一截;再将穿出毛细管的碳纤维尖端用火焰蚀刻至纳米尺度;然后将碳纤维尖端撤回至毛细管内;在毛细管中注入环氧树脂,使碳纤维电极从纳米尖端到碳纤维与金属丝连接的部分均被环氧树脂包埋密封;最后当环氧树脂固化后,小心打磨毛细管的前端使碳纤维纳米尖端露出,即得到纳米碳纤维盘电极。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制备的纳米碳纤维微盘电极具有密封严实、盘电极表面易更新,抗震动能力强等优点。

    一种掺杂锌和钴的氢氧化镍/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600277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510070667.3

    申请日:2015-02-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nventor: 杨毅夫 邵惠霞

    Abstract: 一种掺杂锌和钴的氢氧化镍/碳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碳材料粉末基底和负载在碳材料粉末基底上的掺杂锌和钴的氢氧化镍,所述碳材料粉末的质量百分比为1wt.%~99wt.%,所述镍、锌和钴的摩尔比为80‑98:1‑10:1‑10。其制法为:将碳材料粉末与溶剂加入到反应器中,超声波振动处理,得到充分润湿的碳材料;将镍盐、钴盐及锌盐加入到超纯水中,配制成混合反应溶液;将混合反应溶液加入到充分润湿的碳材料中,以喷雾的方式加入强碱水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即得掺杂锌和钴的氢氧化镍/碳纳米复合材料。其优点是:该产品比容量高、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好、高温充电效率高;该制法简单、反应进程易于控制、掺杂离子分布均匀、氢氧化镍与碳结合的均匀性高。

    纳米氢氧化镍/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1060172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710051808.2

    申请日:2007-04-0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氢氧化镍/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复合材料是一种在粉末碳材料表面均匀负载有纳米氢氧化镍的粉末状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是在超声波振动的条件下,由可溶性镍盐与强碱迅速反应所生成的尺度在纳米级的氢氧化镍微粒均匀地附着于碳材料表面,从而得到的一种纳米氢氧化镍/碳的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所制备的纳米氢氧化镍/碳复合材料导电性高、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强、循环性能好,适合用作碱性蓄电池正极活性材料。

    一种碳纤维超微盘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62342C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510019831.4

    申请日:2005-11-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超微盘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穿有碳纤维的玻璃管的一端加热直至其熔融闭合并使碳纤维前端固定在玻璃管中;通过玻璃管的另一端对玻璃管抽真空;在保持抽真空条件下,对有碳纤维的玻璃管部位加热熔融,使碳纤维熔封在玻璃管中;将锡粉或焊锡丝从玻璃管的开口端装入,加热玻璃管至金属锡熔化,使其落入玻璃管底部与碳纤维形成良好接触;在金属锡固化前插入电子导线,形成电联接;对封有碳纤维的一段进行打磨,即得到碳纤维超微盘电极。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制备的碳纤维微盘电极具有密封严实、电子电阻小、电化学性能优良、盘电极表面易更新,抗震动能力强等优点。

    一种掺杂锌和钴的氢氧化镍/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600277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70667.3

    申请日:2015-02-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nventor: 杨毅夫 邵惠霞

    Abstract: 一种掺杂锌和钴的氢氧化镍/碳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碳材料粉末基底和负载在碳材料粉末基底上的掺杂锌和钴的氢氧化镍,所述碳材料粉末的质量百分比为1wt.%~99wt.%,所述镍、锌和钴的摩尔比为80-98:1-10:1-10。其制法为:将碳材料粉末与溶剂加入到反应器中,超声波振动处理,得到充分润湿的碳材料;将镍盐、钴盐及锌盐加入到超纯水中,配制成混合反应溶液;将混合反应溶液加入到充分润湿的碳材料中,以喷雾的方式加入强碱水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即得掺杂锌和钴的氢氧化镍/碳纳米复合材料。其优点是:该产品比容量高、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好、高温充电效率高;该制法简单、反应进程易于控制、掺杂离子分布均匀、氢氧化镍与碳结合的均匀性高。

    一种在粉末状氢氧化镍电极材料颗粒表面均匀包覆CoOOH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32509A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810048260.0

    申请日:2008-07-02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用作碱性蓄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粉末状氢氧化镍颗粒表面均匀紧密牢固地包覆一层起改进导电性能作用的CoOOH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中性水溶液中,以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通过溶液中的二价态可溶性钴盐与固体氢氧化镍颗粒表面的离子交换作用,在氢氧化镍颗粒表面生成一层均匀而牢固的CoOOH薄层,从而得到一种粉末状覆钴氢氧化镍电极材料。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绿色环保,所制备的粉末状包覆钴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好、大电流充放电能力强,循环性能好。

    纳米氢氧化镍/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1060172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710051808.2

    申请日:2007-04-0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氢氧化镍/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复合材料是一种在粉末碳材料表面均匀负载有纳米氢氧化镍的粉末状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是在超声波振动的条件下,由可溶性镍盐与强碱迅速反应所生成的尺度在纳米级的氢氧化镍微粒均匀地附着于碳材料表面,从而得到的一种纳米氢氧化镍/碳的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所制备的纳米氢氧化镍/碳复合材料导电性高、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强、循环性能好,适合用作碱性蓄电池正极活性材料。

    一种集成式多超微微盘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37807A

    公开(公告)日:2006-09-27

    申请号:CN200610018971.4

    申请日:2006-04-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式多超微微盘电极的制备方法,将多根(≥2)与电子导线分别相连的电极微丝用高分子绝缘材料绝缘后平行粘结在一起,得到一体化的微电极群;然后将此一体化电极群穿入玻璃管中,并用环氧树脂密封;环氧树脂固化后,打磨电极端面,即得到集成式多超微微盘电极。该方法制备的集成式多超微微盘电极与传统的双超微微盘电极相比具有价格低廉、制备简单、无需辅助仪器设备、电极间距小、微盘电极个数不受限制等优点;可应用于电化学、分析化学、电分析化学、生物电分析化学领域,对电化学活性不同的物质进行定量检测分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