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作界面的纳米孔阵列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77739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09459.X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工作界面的纳米孔阵列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电化学及材料领域。该电极以绝缘的纳米孔阵列作为模板,在其表面与孔道内部分别采用磁控溅射与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可控构建双工作界面;两界面彼此互不连通;其中上部界面通过磁控溅射方法构建抗干扰工作层,下部界面则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构建传感层,并可在表面通过电化学沉积技术进行功能化修饰。本发明基于上层抗干扰工作层对干扰物的消除,实现了群体活细胞中生物信号分子的原位、实时及定量监测。这一新结构为传统电化学的抗干扰方式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种多孔可拉伸传感器与器官芯片集成的多功能平台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5467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00678.7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可拉伸传感器与器官芯片集成的多功能平台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集成平台包括芯片主体,以及设置在芯片主体内的细胞培养流体腔室、多孔可拉伸传感器以及气动腔室;细胞培养流体腔室由多孔可拉伸传感器分隔为第一和第二腔室,均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气动腔室设置于细胞培养流体腔室的侧边,带有抽气孔。通过第一和第二腔室通入细胞,可以成功地在内置传感器的上下表面实现不同组织界面的体外构建。该多孔可拉伸传感器在不影响上、下两侧细胞互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细胞释放化学信号的原位、实时监测。本发明为体内多种组织‑组织界面的体外重构、力学微环境模拟以及界面生化响应的原位、实时监测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一种附带微型化参比的纳米线pH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66507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13965.3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附带微型化参比的纳米线pH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测试电极技术领域。该电极的结构包括绝缘外壳、工作部和参比部;工作部、参比部分别由与液态金属连接的工作电极材料、参比电极材料构成;工作部和参比部间由绝缘外壳组装分隔,彼此互不连通;工作电极材料和参比电极材料是以碳化硅为核心且表面包覆壳层的核壳结构纳米线,其中工作电极材料的壳层为具有pH响应性能的金属氧化物,参比电极材料的壳层则为银‑氯化银复合物。本发明实现了监测胞内或微区pH实时动力学以及实现胞内pH可靠检测,并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制备方法,突破了电极制备中金属氧化物难以微型化并用于胞内pH检测的限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逆组装和分解的Strep-tag多肽标记的生物分子衍生化基质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437411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76505.7

    申请日:2014-12-1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24 B01D15/38 B01J20/30 C12N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逆组装和分解的Strep-tag多肽标记的生物分子衍生化基质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Strep-tag多肽可与负载有Strep-Tactin蛋白的基质相结合的特性,可在不同基质表面连接多肽。将生物靶向分子进行化学衍生形成生物分子-Strep-tag偶联物,通过Strep-tag与Strep-Tactin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生物分子-Strep-tag偶联物固定于基质表面。加入生物素后,生物素与Strep-Tactin的竞争结合会破坏生物分子与基质的连接,从而实现对待测物的可逆捕获和释放。本发明制备及使用过程简单、快速,并且重复性好,可广泛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细胞捕获和释放等领域。

    可逆组装和分解的荧光磁性纳米材料和纳米生物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96786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38579.8

    申请日:2013-08-0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逆组装和分解的荧光磁性纳米材料和纳米生物探针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磁性纳米材料与阳离子聚合物孵育,再往其表面组装水溶性量子点制得荧光磁性纳米材料,之后将海藻酸钠与量子点包被的荧光磁性纳米材料孵育得到海藻酸钠修饰的荧光磁性纳米材料;再利用交联剂的桥联作用经层层自组装将多层海藻酸钠组装于荧光磁性纳米材料的表面制得可逆组装和分解的荧光磁性纳米材料。将该荧光磁性纳米材料经交联剂活化后与生物分子-海藻酸钠偶联物孵育得到可逆组装和分解的纳米生物探针。纳米生物探针通过交联剂和EDTA实现生物靶向分子的捕获和释放。本发明的荧光磁性纳米材料和纳米生物探针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

    一种纳米碳纤维盘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13101A

    公开(公告)日:2007-08-08

    申请号:CN200610125042.3

    申请日:2006-11-1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碳纤维盘电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直径不超过10μm的碳纤维用银胶与金属丝粘连后穿入毛细管,并从毛细管中穿出一截;再将穿出毛细管的碳纤维尖端用火焰蚀刻至纳米尺度;然后将碳纤维尖端撤回至毛细管内;在毛细管中注入环氧树脂,使碳纤维电极从纳米尖端到碳纤维与金属丝连接的部分均被环氧树脂包埋密封;最后当环氧树脂固化后,小心打磨毛细管的前端使碳纤维纳米尖端露出,即得到纳米碳纤维盘电极。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制备的纳米碳纤维微盘电极具有密封严实、盘电极表面易更新,抗震动能力强等优点。

    一种用于单细胞分析的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987432A

    公开(公告)日:2007-06-27

    申请号:CN200610125477.8

    申请日:2006-12-1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单细胞分析的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包括表面附着有透明膜的载玻片、反应器、分离毛细管、带有检测窗口的反应毛细管、设在反应毛细管检测窗口处的发光检测器件和位于载玻片和反应器之间的夹持分离毛细管的微操纵器;透明膜上设有细胞悬液池和溶膜液池;载波片上设有缓冲液池,缓冲液池接高压端;反应器设有反应通槽及与通槽相连通的化学发光试剂加入口,反应通槽内设有接地线;反应通槽与反应毛细管联通;分离毛细管设在反应通槽中,一端位于载玻片的透明膜上,另一端穿入位于反应毛细管的检测窗口处。本发明制备容易,操作方便,体积小,成本低廉,检测灵敏度高,适于单细胞分析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

    一种双纳米孔串联电阻脉冲传感器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9140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4834.X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纳米孔串联电阻脉冲传感器及其应用。所述双纳米孔串联电阻脉冲传感器,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为中空管体,一端收缩形成带微孔的尖端;第二管体嵌套于第一管体中,通过粘接剂粘接内外管并使得粘接区域密封,第二管体的尖端被第一管体的尖端包裹。该传感器结合电化学分析技术及功能化修饰策略能够实现对单颗粒过孔行为的灵敏监测和颗粒多维信息的快速获取。双纳米孔的集成解决了现有纳米孔传感器传感界面单一的问题,为单颗粒多维特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种功能化核壳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152081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0416613.3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nventor: 黄卫华 吴文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化核壳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电化学及材料领域。本发明通过3,4‑乙烯二氧噻吩(EDOT)与贵金属配合物间的化学聚合反应,在非导电纳米线表面均匀包裹聚EDOT(PEDOT)‑贵金属纳米颗粒复合物涂层,批量制备功能化核壳纳米线。本发明基于简便、普适的“一锅法”反应,通过调控核、壳材料种类,批量制备多种功能化导电核壳纳米线。以此核壳纳米线为电极材料进行组装,可获得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功能化纳米电极,简化了纳米电极的制备过程,并突破了现有纳米电极制备材料的局限性,实现了单个活细胞内生物信号分子的实时定量监测。

    一种磁响应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77659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35894.X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响应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传感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超顺磁性和较低的杨氏模量,可通过外部磁场实现多形式的远程力学操控。传感器表面修饰有功能化的导电聚合物,可通过复合不同的催化剂实现对多种目标物的检测。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电化学传感能力,不仅可以实现对培养在其上的细胞的远程力学操控,且可以实时动态监测该过程中细胞释放的生化信号分子,为细胞力学操控、生化响应的原位、实时监测提供了一种重要工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