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0443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71906.7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共用接地极拓扑结构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拓扑结构最大可承受电流、拓扑结构抗毁度和拓扑结构线路投资成本;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得到打分后的各评价指标,通过AHP法对各打分后的评价指标进行主观赋权,得到各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获取各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矩阵,通过CRITIC法结合各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矩阵对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进行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综合各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采用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对各拓扑结构的综合得分进行计算,得到分布式共用接地极拓扑结构的综合评价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5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9112.2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电力系统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考虑台区反向过载时段整体特性的调度方法、系统及设备。确定反向过载的开始时刻以及过载时段,根据反向过载的开始时刻以及过载时段确定调度时间段;对储能SOC初值进行控制,使过载时段的开始时刻的储能SOC具备最大过载治理能力;根据过载时段满足的条件选取对应的滚动调度方法,根据滚动调度方法得到对应滚动调度时间窗,根据滚动调度时间窗进行求解,直至满足台区日内反向过载治理要求。本方法考虑了过载时段的整体性选取适当的滚动调度策略进行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57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91894.8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铝护套与缓冲层过盈配合距离的确定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当前缓冲层厚度的电阻率和形变距离的关系曲线;在关系曲线中标记起点、终点和若干个假定转折点,并对于每一假定转折点,连接起点和假定转折点得到第一拟合线段,连接假定转折点和终点得到第二拟合线段;获取关系曲线上的所有原始点数据,根据所有原始点数据、第一拟合线段所在直线斜率、第二拟合线段所在直线斜率确定关系曲线上最优转折点;在关系曲线上确定最优转折点对应的形变距离,并将该形变距离确定为铝护套与缓冲层最优过盈配合距离。本发明可确定最优过盈配合距离,从而保证缓冲层对XLPE绝缘层热膨胀有较好吸收能力以及铝护套与绝缘屏蔽层间有好的导电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8654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9100.X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分布式光伏台区优化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规划领域,对分布式光伏台区的优化计算模型进行维度分析,建立基于混沌映射与精英反向学习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分布式光伏台区优化模型,得到分布式光伏台区优化计算结果。通过精英反向学习,算法能够根据个体最优解的反馈信息,快速调整群体的搜索方向和速度,加速收敛速度,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的同时增加了算法求解高维问题的。混沌映射的引入使得算法在搜索过程中具有更强的随机性和多样性,有助于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
公开(公告)号:CN1185084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77957.6
申请日:2024-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荷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产品。涉及电网工程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并网系统运行时对应并网点处的多组电压数据,以及多组电压数据分别对应的实际功率数据;构建并网系统对应的负荷模型,负荷模型用于指示并网系统中负荷电压与功率之间的变化特征;确定负荷模型对应的初始参数集合,构建目标函数;基于电压数据,多组电压数据分别对应的实际功率数据,以及目标函数,对初始参数集合进行优化,得到负荷模型的目标参数集合。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针对包括有光伏发电系统的负荷模型进行参数辨识时,考虑因素不全面,造成的并网系统中负荷运行特征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704669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710855659.9
申请日:2017-09-20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的接地极动态腐蚀过程仿真方法,主要包括:第一步,以试验电极片作为工作电极,以土壤模拟溶液为电解质,采用三电极体系测试不同试验电极片在不同pH值的土壤模拟溶液中的电极化曲线数据,从而构建电极化曲线数据库;第二步,设置试验电极片表面的边界为变形边界,以电极化曲线数据的插值函数作为试验电极片的腐蚀反应动力学数据来源,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各时刻下试验电极片表面各点坐标,从而获得试验电极片定性的动态腐蚀过程。本发明可仿真出不同接地极在不同土壤模拟溶液中的动态腐蚀过程,仿真准确度更高;同时,还可根据仿真出的动态腐蚀过程定量分析接地极的真实腐蚀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7704669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855659.9
申请日:2017-09-20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的接地极动态腐蚀过程仿真方法,主要包括:第一步,以试验电极片作为工作电极,以土壤模拟溶液为电解质,采用三电极体系测试不同试验电极片在不同pH值的土壤模拟溶液中的电极化曲线数据,从而构建电极化曲线数据库;第二步,设置试验电极片表面的边界为变形边界,以电极化曲线数据的插值函数作为试验电极片的腐蚀反应动力学数据来源,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各时刻下试验电极片表面各点坐标,从而获得试验电极片定性的动态腐蚀过程。本发明可仿真出不同接地极在不同土壤模拟溶液中的动态腐蚀过程,仿真准确度更高;同时,还可根据仿真出的动态腐蚀过程定量分析接地极的真实腐蚀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72074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52215.1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武汉大学
Inventor: 王丰润 , 周军 , 王正伟 , 石生超 , 祁富志 , 赵文强 , 李宇旸 , 马春安 , 金顺安 , 卢孟宇 , 巨生云 , 李元杰 , 郑智慧 , 李琳 , 田志曈 , 吕阳 , 张轶炫 , 张程华 , 蓝磊 , 鲁海亮 , 马润生 , 范彩兄 , 方侃 , 徐嘉伟 , 王克荣 , 彭洁 , 罗仲全 , 何倩
IPC: G06F30/27 , G06N3/0499 , G06N3/082 , G06F17/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变电站倒闸引起的地电位抬升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首先确定操作、测量、干扰源位置和零电势参考点,获取测量点与零电势参考点的地电位抬升数据及干扰源入地电流数据。将入地电流波形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获取关键频率,并在变电站地网模型中注入该频率的单位幅值电流。根据模型计算预设测点的地电位抬升数据,并以此及干扰源、测量点位置为输入层,测量点地电位抬升数据为输出层,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结合实测数据,高效准确预测地网暂态地电位抬升,为地网设计和二次设备抗干扰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66711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28215.8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长电(张掖)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岩石本构特性VG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泡水后岩石样品置于平整试验台之上,通过补水保持岩石表面一直处于饱和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将表面擦干后进行称重,计算岩石样品质量增长量;S2、将岩石样品质量增长量换算成水的体积ΔV,根据岩石截面积S及测量得到的孔隙率ε,求解得到湿润峰深度变化Δzf,测量多组数据,根据数据拟合Greep‑Ampt模型,求解得到含水率下岩石的湿润峰基质吸力Sfi;S3、得到i个方程以及4个未知量m,n,l,α;解方程组得到VG模型参数;本发明通过测量Green‑Ampt入渗模型参数,利用该参数与VG模型参数的换算关系,间接求解Van‑Genuchten模型参数,进而获取岩石的土水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96189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593228.6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长电(张掖)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1N15/08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高渗岩石的渗流特性参数反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一维多孔介质非饱和两相渗流模型,取多孔介质,设置持续供水边界,与一维渗流实验对应,根据试样水理特征参数测试结果设置试样渗透率和孔隙率,将入口毛细压力pec和孔隙分布指数λ设置为典型值,开展试样渗流场仿真计算;S2、通过计算反演得到砂岩和花岗岩的入口毛细压力pec和孔隙分布指数λ;S3、不同试样的渗流场计算结果和渗流模拟实验结果对照,基于岩石渗透率和孔隙率,结合岩石一维渗流实验结果,开展仿真计算得到岩石的孔隙尺寸和分布指数本构特征参数;本发明能够高精度地反演出高渗岩石的渗流特性参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