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77917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611070641.X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工建筑物对海事交管雷达遮蔽区域计算和影响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雷达的位置,结合不同水工建筑物遮蔽区的特征,建立雷达遮蔽区的表达方法;S2、根据得到的表达方法,结合当前雷达遮蔽区的数量和规则性,计算当前雷达遮蔽区的表达方法;S3、根据当前雷达遮蔽区的表达方法,对雷达遮蔽区进行二维可视化处理和三维可视化处理;S4、对可视化处理的雷达遮蔽区,计算雷达遮蔽区的尺度影响程度、对通航要素的影响程度、永久化程度和补偿程度,根据计算结果评价雷达遮蔽区的影响。本发明可以解决目前雷达遮蔽区检测困难且结果不精确的问题,并且对雷达遮蔽区进行影响评价,对遮蔽区进行优化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496992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0596733.0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全息航行场景图的水上交通本体建模方法和模型,基于对环境、规则和船舶行为的场景语义描述,在水上交通场景中实现了全要素、全功能、全方位的语义表达,使无人驾驶船舶满足了对交通对象的多尺度行为的认知功能。本发明形成了场景域范围内的供无人驾驶船舶认知的全息航行场景图。本发明可以应用在船舶的态势认知和智能决策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01724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210597090.1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船舶智能航行的全息航行场景图系统和构建方法,针对当前电子航道图数据更新慢,无法表达各种水上交通要素的深度关联,难以满足智能航行的信息服务需求等问题,通过泛在感知手段实时或近似实时获取航行场景的全要素信息,在地理空间上获取与航行有关的气象水文信息、交通信息等,并通过语义位置关联场景要素信息,实现了面向船舶航行任务自适应提供多维动态服务的功能。本发明根据船舶的应用需求,以对象位置为纽带集成和关联与船舶行为和活动相关的通航环境、水上交通对象的泛在信息,并将泛在信息关联到多维动态场景中进行汇聚、分析、传递、表达和应用,满足了智能航行的信息服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01724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97090.1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船舶智能航行的全息航行场景图系统和构建方法,针对当前电子航道图数据更新慢,无法表达各种水上交通要素的深度关联,难以满足智能航行的信息服务需求等问题,通过泛在感知手段实时或近似实时获取航行场景的全要素信息,在地理空间上获取与航行有关的气象水文信息、交通信息等,并通过语义位置关联场景要素信息,实现了面向船舶航行任务自适应提供多维动态服务的功能。本发明根据船舶的应用需求,以对象位置为纽带集成和关联与船舶行为和活动相关的通航环境、水上交通对象的泛在信息,并将泛在信息关联到多维动态场景中进行汇聚、分析、传递、表达和应用,满足了智能航行的信息服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97266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97104.X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本体建模的全息航行场景图构建方法及装置,针对水上交通场景建模方法表达不充分、无法实现场景的机器理解的问题,提出基于本体论的场景语义模型,对场景中对象、对象相互间的语义关系以及对象的行为进行结构化描述,实现了面对动态复杂环境及时做出准确行为决策的功能。本发明对水上交通场景进行分层建模,包括要素层、对象层和场景层,将时间和地点作为场景的描述框架,单独构建本体;实现了对场景中的多源异构信息的高效组织和表达。本发明对水上交通场景进行准确建模和理解,将对象与行为进行可视化后,形成基于本体论的全息航行场景图,满足了水上交通场景的全要素信息在时空维度上的动态表达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96992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96733.0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全息航行场景图的水上交通本体建模方法和模型,基于对环境、规则和船舶行为的场景语义描述,在水上交通场景中实现了全要素、全功能、全方位的语义表达,使无人驾驶船舶满足了对交通对象的多尺度行为的认知功能。本发明形成了场景域范围内的供无人驾驶船舶认知的全息航行场景图。本发明可以应用在船舶的态势认知和智能决策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92661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97124.7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全息航行场景图知识推理方法及装置,通过将交通对象行为划分为包括微观、介观及宏观3种层次的行为;对交通对象行为进行结构化建模,定义并在本体中明确交通对象的行为、过程及事件等概念;利用航行场景本体知识库,采用关系计算模块表征子场景中对象与行为的相互作用;通过事件触发机制表征整个宏观场景的变化,从而推理出场景中的对象间关系、行为识别以及场景演变等知识;实现了对航行场景图进行自动化知识推理的功能。本发明通过对船舶行为进行系统而明确的语义定义和显示表达,使船员、引航员和VTS操作员准确理解了面临的交通场景,解决了水上交通场景建模方法逻辑推理能力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72666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210597104.X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本体建模的全息航行场景图构建方法及装置,针对水上交通场景建模方法表达不充分、无法实现场景的机器理解的问题,提出基于本体论的场景语义模型,对场景中对象、对象相互间的语义关系以及对象的行为进行结构化描述,实现了面对动态复杂环境及时做出准确行为决策的功能。本发明对水上交通场景进行分层建模,包括要素层、对象层和场景层,将时间和地点作为场景的描述框架,单独构建本体;实现了对场景中的多源异构信息的高效组织和表达。本发明对水上交通场景进行准确建模和理解,将对象与行为进行可视化后,形成基于本体论的全息航行场景图,满足了水上交通场景的全要素信息在时空维度上的动态表达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92661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210597124.7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全息航行场景图知识推理方法及装置,通过将交通对象行为划分为包括微观、介观及宏观3种层次的行为;对交通对象行为进行结构化建模,定义并在本体中明确交通对象的行为、过程及事件等概念;利用航行场景本体知识库,采用关系计算模块表征子场景中对象与行为的相互作用;通过事件触发机制表征整个宏观场景的变化,从而推理出场景中的对象间关系、行为识别以及场景演变等知识;实现了对航行场景图进行自动化知识推理的功能。本发明通过对船舶行为进行系统而明确的语义定义和显示表达,使船员、引航员和VTS操作员准确理解了面临的交通场景,解决了水上交通场景建模方法逻辑推理能力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91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70641.X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工建筑物对海事交管雷达遮蔽区域计算和影响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雷达的位置,结合不同水工建筑物遮蔽区的特征,建立雷达遮蔽区的表达方法;S2、根据得到的表达方法,结合当前雷达遮蔽区的数量和规则性,计算当前雷达遮蔽区的表达方法;S3、根据当前雷达遮蔽区的表达方法,对雷达遮蔽区进行二维可视化处理和三维可视化处理;S4、对可视化处理的雷达遮蔽区,计算雷达遮蔽区的尺度影响程度、对通航要素的影响程度、永久化程度和补偿程度,根据计算结果评价雷达遮蔽区的影响。本发明可以解决目前雷达遮蔽区检测困难且结果不精确的问题,并且对雷达遮蔽区进行影响评价,对遮蔽区进行优化改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