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5274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416654.1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蓝藻识别的河湖监管方法及其系统,属于河湖管控的技术领域。包括:将在指定时间段内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采集到的帧图像更新至蓝藻图像集中;创建蓝藻识别模型,将蓝藻图像集中每新增的帧图像输入蓝藻识别模型得到均匀图像,判断当前是否存在蓝藻,若存在则获取实时蓝藻信息,并触发蓝藻防控机制;利用污染识别模型于视频帧中识别河湖水面区域内是否存在污染物,分析污染物类型并则触发环境管控机制。本发明利用视频监控结合蓝藻的图像特征从监控视频中实时获取蓝藻图像,并基于蓝藻图像从中分割得到蓝藻的覆盖率或者覆盖面积,及时了解蓝藻的情况并执行相对应的蓝藻防控机制,对蓝藻实现强有力、高时效的管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13608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310423644.0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水利校园的水安全及水动力调控方法,属于智慧水利校园建设的技术领域。基于校外水系河网导流方式,于所述主河道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泵站和生态湿地进水区;于校园内构建湖泊生态系统,所述湖泊生态系统通过若干个校区河道连通于生态湿地进水区、第一闸门、第二闸门和第三闸门;所述湖泊生态系统、生态湿地进水区、第一闸门、第二闸门和第三闸门构成具有活水循环模型、防洪排涝模型、水动力调控模型的校园水系。本发明针对学校水环境特征、规划水系、校园内排水环境、水文条件的现实情况,建立与之相应的水生生态系统,发展生物多样性,达到恢复水体自净能力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75599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02242.4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水体流动调控方法及调控系统,属于河道水体流动调控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交汇口,将与所述交汇口相通的N条河道定义为主流河道,将连通于任意两条主流河道之间的河道定义为支流河道;于所述交汇口建设M组溢流堰,相邻的溢流堰用于控制对应河道的流通状态;当存在水体流动调控需求时,基于所述主流河道和支流河道的交汇情况调控每组溢流堰的模式,得到水体流动调控所需的水体流动路径;所述水体流动路径至少包括:主流径和换水流径。本发明中基于换水流径,河道合并为一条单流向长流程的河道,单一流向时提升了区域河网水动力,为河道污染物削减提供更好的水力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660922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96964.6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藻类自动在线采集和预处理设备、方法,属于藻类处理的技术领域。包括:用于采集藻类的采集单元和对水藻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单元;其中,采集单元包括藻密度监测器和沉淀箱,沉淀箱具有加快藻类团块和泥沙分离的功能,藻密度监测器用于实时监测进入装置水样中及预处理装置中藻类的密度分布。预处理单元中的超声震荡仪可变频,可根据采集单元的藻密度监测器,调整超声震荡仪功率。本发明公开的藻类自动在线采集和预处理设备属于在线海藻取样装置,是基于藻类团块和泥沙沉降的显著差异性的藻类自动在线采集和预处理设备。同时在沉降箱内设置微气泡发生器,加快藻类团块和泥沙沉降的双向分离,便于提取浮在水面的藻类。
-
公开(公告)号:CN11647995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27487.3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湖泊大尺度清淤原位干化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淤泥疏挖:将湖泊中的淤泥疏挖并输送至调蓄池中;S2.原位调蓄:将调蓄池中的淤泥进行过滤;S3.脱水干化:将过滤后的淤泥输送至脱水干化作业间进行深度脱水形成泥饼,并将脱水干化的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装置中;S4.环保处理:利用泥饼在清淤作业平台附近堆湖中岛。本发明不但降低了传统湖泊清淤作业中选取陆地临时堆泥场难、资金投入成本高的问题,且减少了淤泥运输至陆地的运输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152748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16654.1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蓝藻识别的河湖监管方法及其系统,属于河湖管控的技术领域。包括:将在指定时间段内按照预定时间间隔连续采集到的帧图像更新至蓝藻图像集中;创建蓝藻识别模型,将蓝藻图像集中每新增的帧图像输入蓝藻识别模型得到均匀图像,判断当前是否存在蓝藻,若存在则获取实时蓝藻信息,并触发蓝藻防控机制;利用污染识别模型于视频帧中识别河湖水面区域内是否存在污染物,分析污染物类型并则触发环境管控机制。本发明利用视频监控结合蓝藻的图像特征从监控视频中实时获取蓝藻图像,并基于蓝藻图像从中分割得到蓝藻的覆盖率或者覆盖面积,及时了解蓝藻的情况并执行相对应的蓝藻防控机制,对蓝藻实现强有力、高时效的管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136083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423644.0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水利校园的水安全及水动力调控方法,属于智慧水利校园建设的技术领域。基于校外水系河网导流方式,于所述主河道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泵站和生态湿地进水区;于校园内构建湖泊生态系统,所述湖泊生态系统通过若干个校区河道连通于生态湿地进水区、第一闸门、第二闸门和第三闸门;所述湖泊生态系统、生态湿地进水区、第一闸门、第二闸门和第三闸门构成具有活水循环模型、防洪排涝模型、水动力调控模型的校园水系。本发明针对学校水环境特征、规划水系、校园内排水环境、水文条件的现实情况,建立与之相应的水生生态系统,发展生物多样性,达到恢复水体自净能力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47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41844.4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磷污染负荷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区域磷污染监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评估区域的基础信息,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构建水文‑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构建;基于河网水系、河道断面、水利工程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基于评估区域下垫面情况,构建产汇流模型;根据评估区域子流域、河网分布特征将评估区域划分为N个汇水单元,计算产汇流;构建面源污染产出模型;将计算产出污染物输入到水动力模型,计算河网水质;基于水质模型,输入降雨数据,计算得到所述待评估区域的污染负荷评估值。本发明基于构建的两湖水文‑水动力‑水质模型,开展磷负荷评估,绘制磷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图,识别出区域磷源污染风险区。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47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841844.4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磷污染负荷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区域磷污染监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评估区域的基础信息,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构建水文‑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构建;基于河网水系、河道断面、水利工程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基于评估区域下垫面情况,构建产汇流模型;根据评估区域子流域、河网分布特征将评估区域划分为N个汇水单元,计算产汇流;构建面源污染产出模型;将计算产出污染物输入到水动力模型,计算河网水质;基于水质模型,输入降雨数据,计算得到所述待评估区域的污染负荷评估值。本发明基于构建的两湖水文‑水动力‑水质模型,开展磷负荷评估,绘制磷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图,识别出区域磷源污染风险区。
-
-
-
-
-
-
-
-